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莺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俄勒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翻译
  • 2篇本雅明
  • 1篇语际翻译
  • 1篇语内翻译
  • 1篇诗人
  • 1篇世界文学
  • 1篇文学
  • 1篇离骚
  • 1篇科幻
  • 1篇来世
  • 1篇翻译理论
  • 1篇《离骚》
  • 1篇白居易
  • 1篇《长恨歌》
  • 1篇长恨歌

机构

  • 3篇俄勒冈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3篇熊莺
  • 1篇马思清

传媒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职大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恨歌》文本的现代阐释和世界文学价值重构被引量:1
2021年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历史上的杨玉环怀有怜悯之情,并发乎“情”于其《长恨歌》诗中,对她做了相对客观的评判,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无异于一种现代主义象征。当代中国台湾诗人洛夫别出心裁,将白居易的这一长篇叙事诗改写成现代主义风格的汉语短诗。比较文学学者奚密对洛夫版《长恨歌》的英译,则充分借助了汉语自身的发展与嬗变,将古典文本被现代语境重写后所焕发的人性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延续并催发了白居易诗中的现代主义萌芽。通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种文本阐释,一则原本囿于中国传统叙事的浪漫传奇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文学舞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欣赏、评判、熟知。
熊莺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语内翻译语际翻译世界文学
科技困境中的文学突围:刘慈欣《诗云》中的科幻诗人
2023年
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诗云》中的“李白”与历史上真实的李白之间,存在着一种依托科幻乌托邦小说语境的、虚构的亲和关系。一方面,《诗云》中的克隆诗人“李白”肆意破坏人类文明,却又试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留驻古典诗艺的矛盾行为,揭示了这一特殊文学意象的辩证本质。另一方面,刘慈欣借“李白”之手掀起的一场“造诗(史)运动”,与《拱廊街计划》中本雅明经由辩证意象概念对历史—救赎关系所进行的历史性哲学考察,于本质上展现出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聚焦现代性对个体经历与记忆的异化,并指出“诗性历史”是突围的唯一途径和必然结局。因此,《诗云》塑造的科幻诗人“李白”并非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盛唐诗人李白的转生,而是刘慈欣借中国古典文史原型人物之名创造的一个颇具后现代意味的反乌托邦意象。这一写作策略在经典化底色下探索了诗人对传统的眷恋与重造,质疑了科学技术允诺人类的浪漫未来,打破了这一虚幻泡影,进而引导读者对当下社会盛行的理智祛魅进行复魅思考。李白的诗人形象不再与西方对中国固化的现代想象密不可分,而是成为观照文学现代性、解构机械复制时代文艺危机与诗史焦虑的新契机。
熊莺
关键词:本雅明
本雅明的翻译理论与朱熹对《离骚》的解读
2013年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地位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一代开始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国,中国文学的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作为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代表诗人"的一部力作,《离骚》自然应被纳入教材之列,尤其是作为非华裔人士的翻译教材。本文以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文学及历史理论作为方法论,侧重研究本雅明文本"重生"理论对《离骚》翻译的适用。朱熹版《离骚》注本充分结合了译者的历史语境,是该诗"来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当代《离骚》注释有着不可小觑的启示作用,更自成一家,成为《离骚》来世的典范之一。
马思清熊莺
关键词:《离骚》来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