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强

作品数:9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谷子
  • 5篇叶面
  • 5篇叶面喷施
  • 5篇喷施
  • 4篇光合特性
  • 3篇亚硒酸
  • 3篇亚硒酸钠
  • 3篇叶绿
  • 3篇叶绿素
  • 3篇叶绿素荧光
  • 3篇酸钠
  • 3篇除草
  • 3篇除草剂
  • 2篇性状
  • 2篇施肥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
  • 1篇单嘧磺隆

机构

  • 9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九江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原向阳
  • 9篇郭平毅
  • 9篇王斌强
  • 6篇余凯凯
  • 6篇冯雷
  • 5篇宁娜
  • 5篇高虹
  • 3篇董淑琦
  • 3篇刘阳
  • 3篇黄蕾
  • 2篇宋喜娥
  • 2篇温银元
  • 2篇张丽光
  • 1篇王玉国
  • 1篇解丽丽
  • 1篇姚满生
  • 1篇王宏富
  • 1篇刘丹

传媒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基二磺隆在谷子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甲基二磺隆在谷子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谷子及土壤中甲基二磺隆残留检测技术。样品经乙腈-三乙胺(0.02 mol/L)提取,石墨化炭黑(GCB)净化,以乙腈∶磷酸(0.01 mol/L)=50∶50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0.2 ng,在植株和籽粒中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2 mg/kg,土壤中为0.008 mg/kg;在0.008~0.500 mg/kg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1.99%~98.17%,相对标准偏差为2.28%~12.43%。利用该方法于2014年检测了晋谷21号及土壤中甲基二磺隆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甲基二磺隆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6.4 d,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6.6~18.7 d;在收获期植株、籽粒及土壤中均未检出甲基二磺隆。由此可知,甲基二磺隆是一种易降解除草剂;在该试验检测条件下,其在小米、秸秆中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和美国制定的相关MRL标准。
刘丹王斌强张丽光张丽光王吉祥宁娜宁娜郭平毅
关键词:谷子高效液相色谱消解动态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49
2014年
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0,2.5,5,7.5,10,12.5,15g·667m-2)对谷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喷施浓度的增加,谷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变化呈现相反趋势。在灌浆期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千粒重、穗粒重、穗重影响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7.5g·667m-2的亚硒酸钠溶液,可显著提高谷子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性能,同时提高谷子的产量。
郭美俊郭平毅原向阳高虹高贞攀冯雷王斌强宁娜余凯凯董淑琦
关键词:谷子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张杂谷10号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谷子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对"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于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亚硒酸钠,测定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粗、叶片数、节数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0.113kg·hm-2的处理对谷子的穗重和穗粒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0.113kg·hm-2亚硒酸钠处理对谷子主要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为谷子大田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指导。
郭美俊郭平毅原向阳高虹高贞攀冯雷王斌强宁娜余凯凯
关键词:谷子农艺性状
缺磷胁迫下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对抗草甘膦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明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对抗草甘膦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缺磷条件下抗草甘膦大豆种植时合理使用草甘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RR1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在RR1长出真叶时进行缺磷胁迫,第二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4.98 m L/L的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处理,5 d后测定各生理指标,10 d后测量农艺性状。【结果】正常供磷条件下,草甘膦处理会降低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主根长、地上鲜重、根鲜重、根冠比、根系活力、根系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而株高、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但与清水处理差异均不显著(P>0.05)。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处理的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地上鲜重、根系活力、叶片磷含量和根系磷含量降低,而株高、根鲜重、根冠比、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其中SOD活性变化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缺磷胁迫下喷施草甘膦,大豆的根鲜重、根冠比、叶片MAD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叶面积、地上鲜重、根系含磷量和叶片含磷量减少。
原向阳张丽光黄蕾王斌强冯雷温银元宋喜娥王宏富王玉国郭平毅
关键词:缺磷胁迫抗草甘膦大豆草甘膦农艺性状生理指标
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对张杂谷10号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为探明除草剂对张杂谷10号安全性以及光合生理机制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喷施不同剂量的苯磺隆和单嘧磺隆,于药后5、15和25d分别测定其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供试2种除草剂处理后,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变化则呈现相反趋势,且均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指标得到一定的恢复,进而谷子药害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除草剂引起的非气孔因素可能是张杂谷10号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其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降低,活性减弱,光合电子传递受阻。谷子产量随供试除草剂喷施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苯磺隆显著影响了谷子各产量构成因素,而单嘧磺隆对穗粒重和千粒重影响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喷施推荐剂量的苯磺隆(225g/hm2)、单嘧磺隆(450g/hm2)对谷子造成一定的增产效果,且单嘧磺隆对张杂谷10号安全性较好,苯磺隆次之。
高贞攀郭平毅原向阳董淑琦刘阳高虹宁娜郭美俊解丽丽冯雷王斌强余凯凯
关键词:谷子除草剂光合特性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籽粒含硒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大田试验,在谷子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Na2SeO3(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研究其对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和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的籽粒含硒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提高谷子的籽粒含硒量,改善籽粒品质。晋谷21号与张杂谷10号的籽粒硒含量均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0.225kg·hm-2亚硒酸钠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31和0.226mg·kg-1,是对照处理的17和13倍。与对照相比,晋谷21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0.150kg·hm-2浓度时均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了5.81%、42.68%、27.87%,109.73%;张杂谷10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粗蛋白质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0.188kg·hm-2浓度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6.88%、165.98%,可溶性糖含量在0.113kg·hm-2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提高了47.50%,淀粉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升高而增大,0.225kg·hm-2浓度时显著提高了43.06%。综合2个谷子品种的5个品质指标,叶面喷施0.150kg·hm-2亚硒酸钠为宜,可以有效提高谷子籽粒中硒含量和品质。
高贞攀郭平毅原向阳宁娜郭美俊高虹王斌强冯雷董淑琦温银元
关键词:叶面施肥谷子
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为探讨复合肥对马铃薯增产的影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复合肥用量(0,300,600,900,1 200和1 500kg·hm-2)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不同程度影响马铃薯产量,叶片叶绿素(a+b)含量、光合速率(Pn)和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趋势。与对照相比,用量为1 200kg·hm-2复合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5.37%和21.51%;各施肥处理均可有效提高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以1 200kg·hm-2施用量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增长率分别达66.67%和51.19%。因此,马铃薯以施1 200kg·hm-2复合肥为宜。
高虹宋喜娥姚满生余凯凯郭美俊高贞攀冯雷王斌强郭平毅原向阳
关键词:马铃薯施肥量
叶面喷施二甲四氯对‘张杂谷10号’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在当前除草剂品种繁多而谷子田可用除草剂稀缺的条件下,探讨二甲四氯除草剂在谷子田施用时的安全性。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谷子3-4叶期喷施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对‘张杂谷10号’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除草剂处理后,谷子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胞间CO2摩尔分数(C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变化呈相反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除草剂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喷施除草剂后15d之前较为显著,其后多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谷子产量随供试除草剂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可见,在二甲四氯喷施剂量超过1 500g/hm2时,会对谷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降低谷子产量。
刘阳郭平毅原向阳高贞攀王斌强宋惠洁黄蕾余凯凯
关键词:除草剂谷子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叶面喷施骠马对张杂谷10号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在当前除草剂品种繁多而谷子田可用除草剂稀缺的条件下,探讨除草剂骠马在谷子田施用时的安全性。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作站谷子试验基地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谷子3-4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骠马对张杂谷10号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除草剂处理后,谷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变化呈相反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除草剂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喷施除草剂后5d之前较为显著,其后多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谷子产量随供试除草剂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骠马喷施剂量超过900ml·hm-2时,会对谷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进而降低了谷子产量。
刘阳郭平毅原向阳高贞攀王斌强宋惠洁黄蕾余凯凯
关键词:除草剂谷子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