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蕾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扎龙自然保护...
  • 2篇湿地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保护区
  • 1篇驱动力
  • 1篇景观多样性
  • 1篇景观格局变化
  • 1篇标准差

机构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2篇刘敏
  • 2篇厉悦
  • 2篇杨晓杰
  • 2篇王蕾
  • 1篇张志
  • 1篇郭彦萃

传媒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近54a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根据扎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和LandsatTM图像,分析了1950—2004年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4a间,保护区各景观类型以沼泽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区域呈现出以沼泽地景观为基质,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等为主体的交错景观格局,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散布于其中。沼泽地面积表现为波动性增加,草地面积下降显著,未利用地、住宅用地和耕地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显著,林地所占比例最小,但呈上升趋势。面积加权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住宅用地和林地。最大斑块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草地、耕地,其他各类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均小于1。斑块面积标准差最大的是沼泽地,并呈逐年增大趋势,水域、林地、住宅用地等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差异程度较小。斑块面积变异系数最大的是1978年的住宅用地,林地、未利用地的斑块面积变异系数较稳定。
刘敏厉悦杨晓杰郭彦萃王蕾
关键词:湿地标准差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14
2010年
运用3S技术,利用6幅Landsat TM图像数据,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ArcGIS以及Fragstats,分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1950-2004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扎龙自然保护区呈现出以沼泽地为基质的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等相对为主体的交错景观格局,其余景观类型呈补丁状散布。(2)1950-2004年的54 a中,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草地面积急剧减少,水域、林地、沼泽地、未利用地、住宅用地、耕地面积都呈波动性增加,其中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显著。(3)斑块数量变化显著,总的斑块数量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其中林地、未利用地、耕地3种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增加明显,水域、沼泽地斑块数量下降显著。(4)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值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景观优势度指数值的变化趋势刚好与之相反。表明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沼泽地和草地对整个景观的控制力越来越弱。(5)景观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一样,都是呈先增后减再缓慢上升的趋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林地和住宅用地的景观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值较大,而沼泽地和草地等自然特性较强的景观类型的分离度和破碎度值较小。(6)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工程建设是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总之,要实现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必须注重景观格局的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刘敏厉悦杨晓杰王蕾张志
关键词:湿地景观多样性驱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