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洁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社会
  • 5篇中国民众
  • 5篇社会变迁
  • 5篇市场化
  • 5篇民众
  • 5篇场化
  • 3篇社会认同
  • 3篇口述史
  • 3篇记忆
  • 3篇个体记忆
  • 2篇心理
  • 2篇社会记忆
  • 2篇社会心理
  • 2篇口述
  • 2篇会心
  • 1篇当代中国青年
  • 1篇档案
  • 1篇档案研究
  • 1篇新中国
  • 1篇心理学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4篇胡洁
  • 2篇许琪
  • 1篇周晓虹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社会
  • 1篇东南学术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黑河学刊
  • 1篇社会学评论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口述史的多维建构被引量:6
2021年
口述史是个体对自我生命历程的叙述,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群体或共同体集体记忆的有效途径。口述史的叙述过程既是叙事主体能动性的体现,同时也充满了诸多的被动性因素,认识和重视口述史研究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被动性,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记忆的检索性、被触发性和被建构性。而记忆的被触发性提示我们,现实的口述史不仅是历史与社会宏观建构的结果,也是访问者与亲历者微观互动的建构结果。研究中,必须重视承载共同体成员个体记忆的口述史研究过程,才能真正洞察共同体成员的集体记忆。
胡洁
关键词:口述史个体记忆集体记忆
口述史与田野访谈:梳理与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社会学界一直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分,这种区分,主要是根据研究资料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定量研究所倚赖的资料是数据,操作方法上运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定性研究相对来说复杂一些,不像定量研究那样有一套标准化的程序,更因为具有很强的"手工性"而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①如果从基本特征的角度,一般将定性研究分为两个大的类别:其一专注文本的研究,比如内容分析以及信件、日记与档案研究;其二实地调查或称田野研究。
胡洁
关键词:口述史田野研究档案研究
基础、生成与建构:从社会记忆到社会认同
2020年
社会记忆作为理解和解释社会认同的一种视角,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首先,社会记忆是社会认同形成所依据的某种事实基础;其次,社会记忆的个体性即个体记忆以其特有的真实性和鲜活性促成了社会认同的生成;再次,群体自身和外部权力通过制导和操控社会记忆的建构,对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变迁产生重要的影响。
胡洁
关键词:鲜活性社会认同个体记忆个体性
市场化与中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变迁:2005-2015被引量:22
2020年
本文基于CGSS 2005和CGSS 2015研究中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变迁趋势,并从市场化的角度分析社会变迁与公平感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5-2015年,民众的结果公平感有所提升,但机会公平感有所下降。模型分析结果支持"参照群体论",但与"社会结构论"并不完全一致。在控制所有变量的影响以后,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结果公平感,并削弱机会公平感。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2005-2015年,中国社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导致民众结果公平感上升和机会公平感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机会公平问题应当在日后的公平感研究中得到更多关注。
许琪贺光烨胡洁
关键词:市场化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与当代中国民众的政府满意度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利用2005年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了十年间中国民众政府满意度的变迁,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不同领域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微观因素选取了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及政治参与互动,宏观因素则选取了影响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市场化,文章重点考察了市场化对民众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中国民众的政府满意度普遍较高;其中,在国家治理领域的满意度最高,在民生保障领域的满意度次之,而在公正维护领域的满意度则相对较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中国民众的政府满意度在上述三个领域均呈上升趋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及政治参与互动对政府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显著降低了民众在民生保障领域的政府满意度,但对民众在公正维护领域和国家治理领域的政府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市场化对上述三个领域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年份差异,2015年市场化的影响程度相比2005年显著降低。本文认为,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初步建立到趋于完善,民众逐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这一宏观因素对民众主观体验的影响力在降低;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也促成了民众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被打破,民众参与国家与社会治理意识增强,这些因市场化改革而来的变化,正取代市场化改革本身,对民众的政府满意度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胡洁
关键词:市场化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市场化与中国民众的幸福感被引量:3
2020年
运用2005年和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十年间中国民众幸福感的变迁,分析财富、教育、体制三方面的个体微观变量和市场化这一社会宏观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可见宏观变量市场化对个体微观变量影响幸福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十年间中国民众的幸福感显著提升,由收入、私家车、教育、体制带来的幸福感回报在减弱,但房产对幸福感的影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第二,市场化发展对民众幸福感的影响发生了显著的负向变化,这表明市场化发展对幸福感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三,个体微观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受到宏观变量市场化的调节,伴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收入、私家车和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回报降低,房产带来的幸福感回报不变。
胡洁
关键词:幸福感市场化社会变迁
社会认同:多维呈现与社会建构——基于贵州三线建设者的口述史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借用亨廷顿对社会身份的分类方法,将三线建设者群体的社会认同分为族群认同、地域认同、文化认同、主观阶层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口述史料我们发现,三线建设初期,族群认同、地域认同和文化认同共同构成了三线建设者社会认同的主要形态,而到了三线建设中后期直至现在,主观阶层认同和情感认同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三线建设者群体社会认同的建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历时态下的时间轴,另一条是共时态下贯穿始终的“使命感”。时间的变迁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国家对三线建设政策方针的改变,以及由于大环境的变化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体验,并最终折射为社会认同在不同时期呈现样态的转变。而“使命感”则很好地解释了三线建设者群体,无论是在三线建设初期的艰苦条件下,还是在三线建设后期直至现在个人境遇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均对三线建设保持高度情感认同的原因。
胡洁
关键词:三线建设口述史社会身份社会认同情感认同
基础、生成与建构:从社会记忆到社会认同被引量:14
2020年
社会记忆作为理解和解释社会认同的一种视角,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首先,社会记忆是社会认同形成所依据的某种事实基础;其次,社会记忆的个体性即个体记忆以其特有的真实性和鲜活性促成了社会认同的生成;最后,群体自身和外部权力通过制导和操控社会记忆的建构,对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变迁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社会记忆到社会认同的研究路径,是对社会记忆解释力的一次验证,可以看到社会记忆作为事实基础对社会认同生成的重要性,群体内外部的力量通过对社会记忆建构的制控最终导向社会认同。
胡洁
关键词:社会记忆个体记忆社会认同
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心态的变迁、现状与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青年的社会心态历来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的社会心态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对不同青年群体,包括大学生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青年白领群体的社会心态分析,我们构建出了当下中国青年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即在积极向上的主导心态之下,同时伴随着一定的无助感和焦虑感。通过对这些特征背后的因素分析,文章提出了四条培育青年社会心态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即积极开展正面引导;提供心理疏导和帮扶措施;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和支持系统;合理管控不良社会心态。
胡洁
关键词:中国青年社会心态社会变迁社会心理
新中国早期工业建设者的身份建构
2022年
新中国工业建设早期,老一辈建设者们以忘我的工作热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新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工人”作为一种“身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工人阶级的定位、国家建设的需要、相关领域的制度安排都有着重要关联。国家通过主观意义感的赋予和诸多客观条件的配套和支撑,确立了工业建设者群体“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大大提升了群体的认同感和满足感,最终实现了对“工人”即工业建设者身份的建构,并且经由“二代”完成了身份的传承。梳理和研究这一“身份”的建构和传承过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为今天开展组织动员工作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工业建设者身份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也应铭记和传承。
胡洁
关键词:工人阶级身份建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