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
-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 一种集成式机舱海水冷却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机舱海水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取水回路、第一供水回路和第一排水管路,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二取水回路、第二供水回路和第二排水管路;两取水回路的入口分别与进水通海阀箱连通,两取水回路之间通过取水回路桥...
- 陈冲李良才金旸张侨禹张凡
- 均匀加热窄通道内环状流液膜厚度和换热系数的预测模型
- 2018年
- 为探究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的流动传热特性,根据液膜的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以及汽芯的动量方程建立了环状流的预测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出了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区域的沸腾换热系数,并分析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和矩形通道尺寸对液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沸腾换热系数,其误差在±30%以内,且热流密度和矩形通道的尺寸对液膜厚度的影响效果比较大。
- 吴廉巍孟清正陈冲吴炜刘东民
- 关键词:液膜厚度
- 一种集成式机舱海水冷却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机舱海水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取水回路、第一供水回路和第一排水管路,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二取水回路、第二供水回路和第二排水管路;两取水回路的入口分别与进水通海阀箱连通,两取水回路之间通过取水回路桥...
- 陈冲李良才金旸张侨禹张凡
- 竖直窄矩形通道内沸腾换热系数的预测模型被引量:2
- 2017年
- 对窄矩形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拟合出沸腾换热系数计算关系式。使用不同的沸腾换热预测模型计算窄矩形通道的沸腾换热系数并将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关系式预测窄矩形通道的沸腾换热系数,预测效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根据Schrock-Grossman模型并以强迫对流沸腾换热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窄矩形通道沸腾换热系数的预测模型,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 陈冲孟清正吴炜刘东民高璞珍
- 海洋条件对矩形换热器温度波动特性的影响
- 2021年
- 为了研究海洋工况下矩形换热器窄矩形通道壁面温度的波动特性及非稳态工况下壁面温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洋条件下矩形换热器窄矩形通道壁面温度会随着通道质量流量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周期性的波动,且内、外壁面温度波动的振幅及相位都不同,同时窄矩形通道壁面温度的波动特性是摇摆周期、摇摆振幅、傅里叶数和内壁面温度波动特性的函数。随着傅里叶数的增加通道内、外壁面温度波动相对振幅逐渐增加,相位差逐渐减小,且内、外壁面温度的相位差只与摇摆周期有关。
- 陈冲
- 关键词:海洋条件温度分布摇摆运动
- STAR-CCM+与一维用户程序耦合方法
- 2020年
- 为了探究棒束通道内的自然循环流动特性,本文采用将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STAR-CCM+与一维用户程序(User Code)耦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三维软件模拟棒束通道,一维自定义用户程序模拟自然循环回路的方法实现对包含棒束通道的自然循环系统的模拟。为证明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将数值模拟得到的自然循环冷却剂流量和棒束通道内压降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证实STAR-CCM+与一维用户程序耦合的计算方法能够很好的预测棒束通道的自然循环流动特性。本文对一维用户程序与三维STAR-CCM+之间的数据交互方法做了说明,为实现一维用户程序与STAR-CCM+耦合研究提供参考。
- 张银星高璞珍何晓强陈冲林宇琦刘怡雯
- 关键词:自然循环数值模拟用户程序数据交互流动特性
- 一种核能浮动平台核岛取排水冗余保护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能浮动平台核岛取排水冗余保护系统,包括低位海水进水阀箱、高位海水进水阀箱、核岛冷源总管和换热供水支路系统,以及排水阀箱;所述低位海水进水阀箱设于浮动平台的内底部,高位海水进水阀箱设于浮动平台舷侧部,低位...
- 陈冲宋振国郭雪晴
- 文献传递
- 摇摆对窄矩形通道内流量波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研究在摇摆工况下船舶流体系统的流量波动特性,建立摇摆实验平台模拟海洋环境,进行窄矩形通道内流量波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摇摆运动引起的附加力会使流体系统的流量发生周期性的波动,且波动周期一致。附加切向压降和附加向心压降的波动振幅随着摇摆角度和摇摆频率的增加而迅速增加,然而时均质量流量随着摇摆角度和摇摆频率的增加减小。在摇摆工况下流量的相对波动振幅随着摇摆角度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
- 吴廉巍陈冲吴炜孙玲刘东民
- 关键词:摇摆运动海洋条件
- 单矩形通道内自然循环流动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研究船用板式堆芯或矩形换热器的自然循环流动特性,建立单矩形通道自然循环流动特性实验装置,并进行一系列自然循环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热热流密度的增加,单矩形通道内自然循环的流动特性在单相区域、过冷沸腾区域、饱和沸腾区域及流量突降区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单矩形通道出口平衡态含汽率对自然循环质量流速的影响较大,且在出口含汽率为0.01~0.02区间时自然循环质量流速到达峰值。随着单矩形通道入口温度的增加或系统压强的减小,通道内最大自然循环质量流速逐渐增加,而最大质量流速对应的热流密度逐渐减小。
- 陈冲
- 关键词:自然循环流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