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有机碳
  • 2篇降水
  • 2篇降水量
  • 2篇海拔
  • 1篇山地土壤
  • 1篇土壤
  • 1篇气温
  • 1篇粒级
  • 1篇海拔高
  • 1篇海拔高度
  • 1篇不同海拔
  • 1篇不同海拔高度
  • 1篇不同粒级

机构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陈武荣
  • 2篇肖霜霜
  • 1篇孙杰
  • 1篇刘建华
  • 1篇刘炜
  • 1篇卢向荣
  • 1篇陈晖
  • 1篇许燕萍

传媒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三种粒级土壤中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以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大小分组方法研究土壤中不同粒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壤颗粒约主要为0.25-1 mm粒级;粒径愈细,有机碳含量愈高,粒级<0.25 mm最高,0.25-1 mm粒级次之,1-2 mm粒级最低,而0.25-1 mm粒级有机碳在全土中的浓度最高的,其次是<0.25 mm粒级,1-2 mm粒级最低;不同类型土壤中不同粒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年均气温的降低呈增加的趋势,并随年均降水量增加呈对数关系增加。对粒级1-2 mm中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气温和降水量建立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为0.927、0.739、0.606(P=0.00,P=0.03,P=0.12);对粒级0.25-1 mm中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气温和降水量建立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为0.879、0.977、0.938(P=0.01,P=0.00,P=0.00);对粒级<0.25 mm中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气温和降水量建立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为0.870、0.915、0.736(P=0.01,P=0.00,P=0.06)。0.25-1 mm粒级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气温和降水量都呈现显著的关系,而1-2 mm与<0.25 mm两种粒级有机碳含量与降水量的关系不显著,表明0.25-1 mm粒级碳含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最为密切。
陈武荣肖霜霜刘炜卢向荣刘建华
关键词:不同粒级有机碳海拔降水量
武夷山山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为探讨武夷山山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在不同海拔处挖掘典型土壤剖面,按发生学层次进行取样,对样品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垂直空间上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规律,并对土壤有机碳与海拔高度、气温、降水量三者分别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次为红壤<黄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关系可用线性方程拟合,确定系数R2为0.9687;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气温增加而降低,二者关系可用线性方程拟合,确定系数R2为0.9607;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且二者关系可用对数方程拟合,确定系数R2为0.8212,统计上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肖霜霜陈武荣许燕萍陈晖孙杰
关键词:有机碳海拔气温降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