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志远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儒家
  • 3篇儒家伦理
  • 3篇伦理
  • 3篇明代
  • 2篇阳明后学
  • 2篇后学
  • 1篇心学
  • 1篇心学思想
  • 1篇修身
  • 1篇养德
  • 1篇养生
  • 1篇养生思想
  • 1篇以义制利
  • 1篇之学
  • 1篇至诚
  • 1篇中华传统文化
  • 1篇人欲
  • 1篇商业伦理
  • 1篇庶人
  • 1篇宋代

机构

  • 10篇延安大学
  • 4篇湖南大学
  • 1篇北京市第八十...

作者

  • 10篇魏志远
  • 2篇李园

传媒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元卿的理欲观论析被引量:1
2019年
刘元卿是明朝中后期江右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师从于泰州学派的耿定向等阳明后学。为了纠正当时一些儒者耽空蹈寂的不良学风,刘元卿以"生生不容已"的至善本性为前提,将合理的人欲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予以肯定。他不仅主张通过慎术、辨志和诚意等修身工夫对人欲加以合理疏导来培养士人道德践履的自觉性,而且还援引絜矩之道对统治者的私欲与民众的社会性欲望之间的对立关系进行协调,以期实现社会伦理秩序的稳定。
魏志远冯涛
关键词:人欲诚意
明代日用类书与儒家童蒙教育被引量:2
2015年
明代中后期刊刻的日用类书作为当时民间社会一种面向普通民众的通俗读物,在孩童教育内容上,它包括了对孩童进行孝亲敬长、笃敬求学等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在表达方式上,它将儒家所宣扬的孝悌、诚敬等核心伦理思想以通俗易懂的表述形式予以呈现。通过这种方式的传播,使得儒家伦理思想对于当时孩童和普通民众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志远
关键词:明代童蒙教育儒家伦理
“识仁择术”:刘元卿对耿定向心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1年
针对明中期以来部分儒家学者在为学工夫中陷入体用分离的弊端,刘元卿继承与发扬耿定向“真机不容已”之旨与“学有三关”说,构建起以“体用合一”为特征的学说体系。通过论证“生生不容已”之本心,刘元卿明确了自然之欲与不容已之本心的体用关系。在为学工夫方面,刘元卿奉行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主张以“欲明明德于天下”的为学志向来引领“诚其意”工夫的落实,最终实现外在工夫与内在本体的自然统一。
魏志远
关键词:耿定向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养生思想
2020年
作为面向社会民众传播日常生活知识的通俗读物,明代日用类书在"养德即养生"思潮的影响下,贴合民众现实的养生需求,通过简单易懂的表述将儒家尚俭、中和的道德观念融入寡欲养形、养心凝神等日常养生思想中,使得民众在规戒自身行为的同时自觉接受儒家的道德规范。明代日用类书将儒家道德观念融入民众日常所需的养生知识中,进一步推动了儒家伦理的民间化。
魏志远李园
关键词:明代儒家伦理
宋代儒家“礼下庶人”思想的兴起与实践
2014年
两宋时期,面对民间社会生活中道德秩序的混乱局面,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通过让普通民众践行家礼等外在的礼仪制度来培养人们内心的道德观念及规范其外在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社会道德秩序的稳定。为此,司马光、朱熹等儒家学者积极编写和推行适合民间社会施行的《居家杂仪》《家礼》等礼教书籍,将以往只适用于贵族社会的儒家礼仪规范深入到民间社会,成为指导民众生活习俗的重要礼仪标准。
魏志远
关键词:宋代
至诚与亲民:刘元卿对石经本《大学》的诠释
2017年
刘元卿通过诠释晚明时期流行的石经本《大学》,对其中的主要概念和为学工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本体论上他以明德代良知,以诚说明本然之性,使得本体的内容更加具体化而易于感知。在为学工夫上他将"格"解释为"彻",将"物"解释为外在的客观实践对象,并以复礼作为修身的重要内容。而且他还肯定人欲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对于人欲只能以道德理性加以引导而非禁绝。刘元卿的这些思想不仅丰富了晚明王学的思想体系,而且还维护了王学的纯正性。
魏志远
关键词:修身
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廉政教育的意义——基于儒家“耻感文化”的探析
2021年
当代廉政教育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有益资源。儒家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它告诫人们要"有耻"、"知耻"、"贵有耻"、"人不可无耻","耻"是"立人之节"是"治世之大端"。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社会,"耻感文化"成了泱泱华夏作为礼仪之邦的重要基石和灵魂支撑。基于此,发掘传统儒家优秀文化,加强"耻感"意识教育、营造"耻感文化"氛围,探索健全"耻感"教育机制的路径对当代廉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伟龙魏志远
关键词:传统儒家耻感文化廉政教育
阳明后学对“克己复礼”意涵的新诠释
2022年
明中后期以来,阳明后学开始挑战程朱一系的宋儒所作的“克己复礼”解。他们坚持“心即理”“良知即真己”的心学立场,结合自身的参究感悟,分别提出“修己以敬”“能己复礼”等学说来诠释“克己复礼”。通过对“克己复礼”的重新诠释,阳明后学构建起“颜子之学”的实质内容,即真正的道德实践工夫,并非只是思虑杂念的克除,而是良知本体的感悟呈露与保任护持。由此,阳明后学扭转了程朱以来对“己”身的消极认识,重塑了“己身”在道德实践中作为行为主体的重要价值,有助于激发人们主动践行礼教的道德潜能。
魏志远
关键词:阳明后学克己复礼
阳明后学对理欲关系的新阐释
2019年
明中后期以来,为了消除心学末流耽空蹈寂、任情恣肆的思想流弊,部分阳明后学通过论证本心"生生不容已"的自然发用,强调人之本性是道德理性与自然欲求的统一,主张立根于本心,通过即体即用的诚意工夫达致寂感合一的良知本体并依心体发用。在现实层面,部分阳明后学为了维护民众的普遍性利益,限制统治者的私欲膨胀,将絜矩之道阐释为协调统治者个人欲望与民众社会性欲望的道德规范,赋予公私关系以新的内涵,进而发展了王阳明的亲民思想。
魏志远
关键词:阳明后学
明代商业伦理的建构——以明代商书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作为专门针对商业活动的指导用书,明代中后期刊刻的商业类书中包含了许多商业伦理的内容。商书的编撰者倡导以义制利的经商原则,将儒家的伦理规范与商业活动相结合,主张通过践行诚实守信、守礼谦忍、勤俭持家等商业伦理规范来实现财富的稳定增长。儒家伦理与商业活动的结合,不仅使儒家伦理凸显出实用化与功利化的特征,而且也有利于道德秩序在商业领域的构建。
魏志远李园
关键词:明代儒家伦理以义制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