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枫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土壤
  • 1篇氮沉降
  • 1篇动态特征
  • 1篇信息提取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常绿阔...
  • 1篇养分
  • 1篇影像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组分
  • 1篇云杉
  • 1篇云杉人工林
  • 1篇造林
  • 1篇造林绿化
  • 1篇造林模式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物候
  • 1篇适宜性
  • 1篇适宜性分析

机构

  • 5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5篇乔枫
  • 2篇李党辉
  • 2篇谢敏
  • 1篇王祥福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拉萨河流域中下游河谷造林绿化自然适宜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从气候、水文、地形、土壤和植被5个方面对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造林绿化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了造林模式。结果表明:该区域海拔4 500m以下的河谷、麓原和阶台地的自然气候满足林木生长所需的热量要求,结合人工措施进行提水灌溉、客土栽植等人工措施,可开展造林绿化工程,进行生态建设。
乔枫王祥福
关键词:造林绿化造林模式
基于GF-1影像的珍宝岛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具原始性和代表性的湿地,珍宝岛自然保护区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珍宝岛自然保护区内土地覆盖和覆盖类型的变化情况,采用国产GF-1卫星数据,将遥感技术方法与野外调查法相结合,得到2014年和2016年的珍宝岛土地覆盖分类,并统计了各类地物的面积。通过对比两期数据,分析得到了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情况以及土地覆盖类型面积的转移情况。
乔枫李党辉谢敏
关键词:遥感
基于遥感的甘肃省庆阳市植被物候信息提取被引量:2
2017年
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重点区域——甘肃省庆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9—2012年的SPOT-VGT NDVI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和TIMESAT物候提取算法,得到了庆阳市近14a返青期和枯黄期数据,详细描述了庆阳市物候期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庆阳地区近14a期间返青期日序位于90~188天,东南地区相对于西北地区返青期要早,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枯黄期日序位于275~309天,南部地区相对北部地区枯黄期要晚;从时间上来讲,14a间,庆阳市返青期日序呈降低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返青期的提前和枯黄期的推迟;空间上来讲,55.46%的研究区返青期变化率基本不变(-1~1d/a),49.61%的区域出现了枯黄期的推迟(1~3d/a)。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研究较为一致,并详细描述了庆阳市物候期时空变化格局,可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党辉谢敏乔枫
关键词:NDVI返青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活性有机碳(SLOC)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试验站,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通过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烤林)不同季节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和有效养分均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不同季节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均表现为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均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夏季和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和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而不同季节SMBC/SMBN差异不显著(P>0.05)。(4)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均呈显著线性关系,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依赖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各自从不同角度表征了土壤中活性较高部分碳的含量。(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EOC、POC、LFOC、WSOC和SMBC与SOC、TN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与TP相关性不显著;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之间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其中SOC、TN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郝江勃乔枫蔡子良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土壤活性有机碳
模拟氮沉降对云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大气氮沉降已成为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氮沉降可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研究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探究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以四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氮沉降(N0,N 0 kg·hm^(-2)·a^(-1);N1,N 60 kg·hm^(-2)·a^(-1);N2,N 120 kg·hm^(-2)·a^(-1);N3,N 240 kg·hm^(-2)·a^(-1))对云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处理下,土壤总孔隙度(TPO)与土壤容重(BD)变化趋势相反;土壤pH值变化范围在6.58~7.02之间,随N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养分(有机碳SOC、全氮TN、全钾TK、有效磷AP和有效钾AK)和有效养分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随着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模拟氮沉降处理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N0),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微生物量碳(SMBC)明显受氮沉降的影响。EOC、POC、轻组有机碳(LFOC)和WSOC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随N处理水平的增加而增加。EOC/SOC比例和微生物熵(MBC/SOC)均随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0.05 mm粒径和TPO对土壤有机碳组分产生直接效应;<0.002 mm和pH对土壤有机碳组分产生间接效应;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产生的总效应值具体表现为1~0.05 mm>pH>TPO=(<0.002)mm>BD>0.05~0.002 mm;土壤养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产生直接和间接负作用,其中SOC、TN和AK对土壤有机碳组分产生直接效应;TK和AP对土壤有机碳组分产生间接效应;总效应值大小依次为SOC>TN>AK>TK>TP>AP。综合分析表明,氮沉降有利于云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稳定性的提高,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乔枫史伟薛元杰
关键词:氮沉降云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