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彦博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聚丙烯
  • 3篇丙烯
  • 2篇抗冲
  • 1篇熔融
  • 1篇熔融共混
  • 1篇碳酸钙
  • 1篇偶联剂
  • 1篇热变形温度
  • 1篇重质碳酸钙
  • 1篇微观结构
  • 1篇温度
  • 1篇晶型
  • 1篇聚丙烯合金
  • 1篇抗冲共聚
  • 1篇抗冲共聚聚丙...
  • 1篇抗冲击
  • 1篇共混
  • 1篇共聚
  • 1篇共聚聚丙烯
  • 1篇分析方法

机构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篇冯彦博
  • 2篇刘小燕
  • 1篇贾军纪
  • 1篇黄春波
  • 1篇朱博超
  • 1篇陈旭
  • 1篇王霞

传媒

  • 2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抗冲击聚丙烯合金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综述了抗冲击聚丙烯合金(IPC)组成、微观形态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IPC的组成和微观形态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交互式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快速分析出IPC中的化学组成。通过分析IPC中各组分的微观结构发现,含少量乙烯的聚丙烯链可以增加IPC的拉伸强度,而含少量丙烯的聚乙烯链可以增加合金的冲击强度,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含量高的IPC具有很好的低温抗冲击性能。IPC的刚性和韧性可以通过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和等规指数来调节。熔融退火会极大地影响IPC的结晶形态和结晶行为。
冯彦博朱博超贾军纪刘小燕
关键词:聚丙烯抗冲击微观结构分析方法
釜内制备β晶型聚丙烯被引量:1
2013年
制备了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研究了采用釜内聚合添加β成核剂和采用釜外共混时添加β成核剂制备的β晶型聚丙烯(β-PP)的性能,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制备的PP中β晶含量都有所提高,产品的热变形温度及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均有所改善。当釜内添加的β成核剂为430μg/g时,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0%左右,热变形温度提高了27℃左右。与釜外共混制备β-PP相比,釜内添加β成核剂制备β-PP时β成核剂用量更少,成核效果更显著。釜内添加154μg/g的β成核剂,其成核效果要好于釜外共混添加191μg/g的β成核剂。
陈旭王霞冯彦博刘小燕黄春波
关键词:Β晶型聚丙烯熔融共混Β成核剂热变形温度
超细重质碳酸钙填充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重质碳酸钙(g-CaCO3)以及经偶联剂活化的g-CaCO3对抗冲共聚聚丙烯(IPC)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IPC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并利用SEM方法对改性IPC的冲击断面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粒径0.8μm左右的g-CaCO3(g-CaCO3-0.8)对IPC的改性效果优于粒径1.2μm左右的g-CaCO3(g-CaCO3-1.2)。含偶联剂的g-CaCO3-0.8对IPC的改性效果优于不含偶联剂的g-CaCO3-0.8。当g-CaCO3-0.8用量(基于IPC的质量)为40%(w)时,不含偶联剂的g-CaCO3-0.8改性IPC的熔体流动指数(10 min)为4.9 g,冲击强度为15.6 kJ/m2;而含偶联剂的g-CaCO3-0.8改性IPC的熔体流动指数(10 min)为9.2 g,冲击强度为54.7 kJ/m2;含偶联剂的g-CaCO3-0.8改性IPC的弯曲模量略低于不含偶联剂的g-CaCO3-0.8改性的IPC。
冯彦博王俊琪朱博超贾军纪刘小燕
关键词:抗冲共聚聚丙烯重质碳酸钙偶联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