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世文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岩画
  • 2篇文学
  • 2篇媒介
  • 2篇花山岩画
  • 1篇电影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叙事
  • 1篇学理
  • 1篇学术
  • 1篇岩画研究
  • 1篇野兽
  • 1篇仪式
  • 1篇仪式性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学
  • 1篇艺术研究
  • 1篇意趣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表达

机构

  • 10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东南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刘世文
  • 2篇付飞亮

传媒

  • 2篇艺术学界
  • 2篇桂学研究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河池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阜阳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电影《小丑》的现实主义书写及问题
2022年
《小丑》是DC漫改电影中小丑角色第一次以第一主人公视角独立出现在大众眼前的影片。影片通过对主人公亚瑟无法忍受社会、家庭等多重畸形压迫,继而反抗社会步入歧途,并引起哥谭市底层人民大规模的游行抗议事件的现实主义书写,折射出充斥着黑暗与暴力的美国社会。亚瑟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童年的创伤,外部社会的晦暗和心灵世界的瓦解共同打造出了失智、失序的“小丑”,这成为不同于以往DC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的浪漫主义色彩。亚瑟的生活悲剧隐晦地揭示了新自由主义政策下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失序的现实问题,成为观照当代美国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
刘世文何湘凝
关键词:社会失序社会悲剧
文学艺术的本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论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被引量:27
2006年
荣格对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始意象和幻觉等核心概念,论述了艺术与集体无意识的内在关系,对艺术创作的根源、动机和表现的内容等问题作了合理的阐释,揭示了艺术与原型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说明了艺术创作的奥秘所在。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的实质在于把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作为文学研究的核心,认为它不仅是文学的来源,而且是文学本质之所在。
刘世文付飞亮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的路径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理论教学路径创新研究,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更是对知识传播、学科融合、学生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尝试。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灵活、多样化、符合学生学科兴趣和实际需求的文学理论教...
刘世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
论左江花山岩画的神圣空间建构及其功能
2023年
花山岩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是研究壮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遗产。基于文化整体观,借助显圣物、仪式和气氛建构花山岩画神圣空间,具体表现为花山岩画所处空间的山、水、天等显圣物使神圣显现,建立起一个绝对基点,突破空间的均质性。仪式与铜鼓舞,使创世初的神圣复归,骆越人得以在此处与神灵同在。花山岩画本身和所处自然环境的“绽出”以及骆越先民身体性的体验营造出神圣的气氛,使得神圣空间得以建构。显圣物、仪式与气氛共同建构了左江花山岩画的神圣空间,并凸显其文化意蕴和文化价值。
刘世文范嘉哲
关键词:花山岩画仪式神圣空间
当代艺术研究新维度:媒介艺术学建构何以可能?被引量:1
2018年
媒介与艺术,抑或艺术与媒介的关系问题,在20世纪中叶以前未得到足够重视,且基本表现为艺术'一元论',媒介及其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被遮蔽。新世纪以来,科技快速发展,数字媒介和信息媒介已重构我们身居其中的社会及其文化,媒介艺术创作和研究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最重要事项。这为传统艺术学研究提供范式转变的契机。基于此,提出建构媒介艺术学,对媒介艺术学理论建构的现实(社会)基础、文化(媒介)环境、媒介(艺术)经验及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认为建构媒介艺术学的条件已成熟,尝试勾勒'媒介艺术学'研究的思路,抛砖引玉,促进我国媒介艺术研究的发展。
刘世文
关键词:媒介文化
论圩场文化对市民生活情趣与审美意趣的建构及其价值--以桂林“六合圩”为对象的考察
2020年
桂林六合圩圩场发展至今已近百年,是桂林普通市民物资流通与传统社交方式的缩影。圩场既是物质交易场所,提供生活基本需求物,又是圩民的精神和文化交流空间,体现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在六合圩长演不衰的彩调戏曲剧极具世俗性和审美张力,是六合圩圩民日常生活审美意趣的典范。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方式探究六合圩传统圩场经济文化、传统“圩日”节庆文化、本土戏曲文化对圩民日常生活及其文化的影响,彰显圩民审美需求与日常生活之间的黏合关系,挖掘圩场文化对市民生活情趣与审美意趣的培育意义,探讨将美回归于圩民日常生活的价值。
刘世文陈月莲李小龙
关键词:市民生活审美意趣
从仪式性到展示性:广西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文化变迁--兼论融水苗族坡会群的传承与发展
2022年
媒介环境学派将媒介技术看作“隐形的环境”,旨在探究媒介与人、社会、文化的关系。媒介环境变迁对坡会群产生深刻影响,形成于口语时代的早期坡会,是一种带有仪式性和膜拜价值的原始民俗艺术形式。电子媒介时代的融水苗族坡会受媒介变迁影响发生显著变化,显著表现为仪式性的隐退和展示性的增强。新媒体时代融水苗族坡会群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从媒介环境学审视融水苗族坡会文化及其变迁,探索当前融水苗族坡会群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刘世文赵蕊
关键词:媒介变迁仪式性展示性
“另一种崇高”及其影像表达——试析张艺谋《一秒钟》的崇高美学与空间叙事
2023年
张艺谋以中国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的电影《一秒钟》呈现出对“另一种崇高”的建构意识,并突出地表现在其电影空间叙事中。张艺谋在《一秒钟》中对中国20世纪70年代真正崇高的缺失和“伪崇高”的在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微观视角书写和记忆在特殊历史时空中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和小人物形象,张扬个体的生命体验及其价值;通过对自然空间、媒介空间与历史空间的表现与呈现解构宏大叙事,彰显人性的真诚、光辉与美好,并赋予“崇高”以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藉此,张艺谋建构着“另一种崇高”的美学法则。
刘世文王婷
关键词:空间叙事
创新与发展:新时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发展方式与路径选择——2019年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0年
为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追踪前沿,推进新时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发展研究,2019年11月15日至17日,2019年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会暨"新时代中国文论创新发展方式及路径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桂林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开幕式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世文博士主持,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林春逸代表会议主办方致欢迎辞,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南帆教授、副会长张政文教授分别代表学会致辞。
刘世文
关键词:中国文艺理论副校长中国文论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论视域下的花山岩画研究
2022年
花山岩画在广西壮族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记录了壮族先民骆越人的社会生活和艺术想象。借鉴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中对艺术作品分析运用的三个层次研究方法,开拓花山岩画研究的新视野,“以图证史”,探讨花山岩画创作背后潜在的价值和表现意义,解读图像的意义并挖掘骆越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原始野性和开放性以及无拘无束的自由人文精神。
张菁菁刘世文
关键词:潘诺夫斯基图像学花山岩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