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凤红

作品数:4 被引量:8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羊柴
  • 3篇沙地
  • 3篇半灌木
  • 2篇油蒿
  • 2篇植被
  • 2篇毛乌素沙地
  • 2篇克隆
  • 1篇胸径
  • 1篇优势种
  • 1篇游击
  • 1篇幼树
  • 1篇植被盖度
  • 1篇植物
  • 1篇沙地植被
  • 1篇沙埋
  • 1篇生理整合
  • 1篇体格
  • 1篇平均胸径
  • 1篇种群
  • 1篇种群更新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4篇董鸣
  • 4篇刘凤红
  • 3篇刘建
  • 1篇王仁卿
  • 1篇于飞海
  • 1篇叶学华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地优势克隆半灌木生物量配置对小尺度植被盖度变异的响应被引量:18
2005年
克隆植物根据其构型可以分为游击型和密集型。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间隔子长,分株在水平空间的扩展范围大,可以利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资源,其通过克隆生理整合作用发生的非局部反应的能力强。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之一是,小生境斑块的环境发生变化,生长于其中的密集型克隆植物的反应可能会更灵敏。这种反应可能会体现在生物量以及配置格局的变化上。以毛乌素地区沙生半灌木群落中两种优势克隆植物羊柴(H edy sarum laeve)和油蒿(A rtem isia ord osica)为研究对象,前者是典型的游击型克隆植物,后者是密集型克隆植物。采取野外调查的方式,观测在不同植被盖度的小生境斑块内二者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二者的克隆构型和生活史特征试图探讨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结果表明:羊柴的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响应不如油蒿敏感。这或者是因为羊柴的游击型克隆构型决定其可以跨越小尺度斑块实现克隆生理整合,可以利用不同小生境斑块的资源导致的。油蒿只能利用小生境斑块内的资源,当小生境斑块的条件改变,其生物量以及配置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繁殖方式上,羊柴的有性繁殖结构以及有性繁殖投资显著小于油蒿。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一种繁殖方式的投资常常会削弱另一种繁殖方式。羊柴主要依靠克隆繁殖,这或者符合并支持配置理论的观点。
刘凤红刘建董鸣
关键词:油蒿羊柴毛乌素沙地生理整合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榆树种群的大小结构和邻体格局被引量:26
2005年
浑善达克沙地作为京津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地引起了生态学界的广泛关注。榆树是浑善达克沙地的优势种,榆树疏林在浑善达克沙地成缀块状分布,对于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维持以及防风固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榆树种群的大小结构和邻体格局的结果显示:榆树种群的平均胸径为25 40cm,最小胸径为6 37cm,缺乏幼树,种群更新不良。榆树邻体格局研究显示:榆树种群呈丛分布,取样个体到最近邻体距离的平均值是7 13m,在4m以下的占55 0%,10m以下的占72 6%。两个个体互为最近邻体的榆树占了71 4%,具有成对现象,成对现象对榆树有明显影响。最后对榆树疏林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刘建刘凤红董鸣王仁卿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种群更新体格平均胸径幼树优势种
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植被和两种优势克隆半灌木的空间格局被引量:24
2004年
群落优势种重要值的变化可以表征植被的演替状况。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飞播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沙地植被 ,以及两种优势克隆植物羊柴 (H edysarum laeve)和油蒿 (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在调查的尺度内 ,群落水平上 ,演替前期和演替中期的植被盖度空间自相关发生的尺度远小于演替后期。随着植被的演替和发育 ,小于抽样尺度 (<1m)的随机变异逐渐增加。暗示着植被盖度空间格局的变化与羊柴种群和油蒿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的变化有关。种群水平上 ,小尺度的空间自相关控制着羊柴种群在 3个演替阶段的空间格局 ;处于前 2个演替阶段的油蒿种群 ,空间格局受更大尺度的过程控制 ,并在自身为建群种的群落随机分布。对于 3个演替阶段的油蒿种群而言 ,发生在小于抽样尺度 (<1m)的随机变异都高于相应的羊柴种群。这两种克隆半灌木的种群空间格局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克隆构型和克隆性的不同有关。
刘凤红刘建董鸣
关键词:油蒿克隆植物鄂尔多斯高原羊柴
毛乌素沙地游击型克隆半灌木羊柴对局部沙埋的反应被引量:33
2006年
不同程度的沙埋是生长在于旱和半干旱区内陆沙丘的植物经常遭遇的事件,沙埋可以改变植物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沙埋对于植物的影响不同。轻微程度的沙埋可以增加植物高度、促进生物量的积累和新生分株的产生。如果沙埋强度不断增加,对植物的影响由正效应逐渐转变为负效应。即超过一定沙埋阈值后,沙埋会削弱植物的生长,甚至影响植物的存活。干旱和半干旱区内陆沙丘中常常生长着许多克隆植物,克隆整合常常可以缓解克隆植物分株所遭受的局部环境胁迫。根茎型克隆植物羊柴(Hedysarum laeve)是毛乌素沙地的优势半灌木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固沙植物。为了探讨克隆整合的作用是否可以提高沙埋阈值,并有助于羊柴忍受高强度的沙埋,以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轻微程度的沙埋(例如沙埋深度是原始羊柴分株高的10%-20%)可以加速羊柴分株的高生长,提高叶片生物量、茎生物量以及整个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高强度的沙埋(例如沙埋深度是原始羊柴分株高的80%-100%)会削弱羊柴分株的存活和生长。在与不遭受沙埋分株相连的情况下,羊柴分株遭受沙埋的阈值高于没有分株相连的,而且在高强度的沙埋下,前者(有分株相连的遭受沙埋的分株)比后者(没有分株相连的遭受沙埋的分株)在株高增量、茎生物量、叶片生物量以及地上分株生物量上都要显著高。这暗示着克隆整合提高了羊柴遭受沙埋的阈值并有助于羊柴分株忍受高强度的沙埋。
刘凤红叶学华于飞海董鸣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羊柴沙埋克隆整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