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勇

作品数:34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石家庄铁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隧道
  • 5篇隧道工
  • 5篇隧道工程
  • 5篇铁路
  • 5篇衬砌
  • 4篇模型试验
  • 3篇试件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隧道结构
  • 3篇铁路隧道
  • 3篇配筋
  • 3篇偏压
  • 3篇浅埋
  • 3篇围岩
  • 3篇衬砌结构
  • 3篇值模拟
  • 2篇底板
  • 2篇底架
  • 2篇顶面
  • 2篇盾构

机构

  • 34篇石家庄铁道大...
  • 4篇中铁十四局集...
  • 3篇中国铁路设计...
  • 2篇江苏建筑职业...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中国铁建股份...
  • 1篇北京中铁隧道...
  • 1篇中国铁路兰州...
  • 1篇中国国家铁路...

作者

  • 34篇刘勇
  • 18篇宋玉香
  • 10篇朱永全
  • 5篇朱正国
  • 3篇刘志春
  • 3篇孙星亮
  • 3篇孙明磊
  • 3篇李新志
  • 2篇李玉安
  • 2篇韩现民
  • 2篇张彦兵
  • 2篇李文江
  • 2篇刘尧军
  • 2篇张素敏
  • 2篇付志华
  • 2篇李超
  • 2篇胡指南
  • 2篇张亚辉
  • 1篇郭佳奇
  • 1篇景诗庭

传媒

  • 3篇岩土力学
  • 3篇铁道工程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铁道学报
  • 1篇隧道建设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国防交通工程...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第三届全国青...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冰碛体三维细观结构随机重构及大型三轴试验离散元模拟研究
2022年
基于凸多面体顶点和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利用python语言编制三维随机块石生成程序,对生成的块石填充土体进而形成冰碛体数值模型。采用块体离散元程序对不同冰碛体试样进行了大型三轴试验模拟,研究了空间分布、围压大小和块石含量对冰碛体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三轴加载下,冰碛体试样发生剪胀现象,破坏后的剪切带表现出一定的绕石现象,形态上呈非对称的X形分布且受块石含量、空间分布、围压大小共同影响。冰碛体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侧面鼓胀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当围压大于800 kPa时,冰碛体在破坏后表现出应变硬化;随着含石量由5%增至35%,冰碛体黏聚力提高了68.21 kPa,内摩擦角提高了8.63°,内部块石分布造成的强度差异由0.03%增长到7%。其中含石量15%~30%阶段,抗剪强度参数急剧增大,块石对土颗粒约束增强,冰碛体由“块石悬浮”转变为“土石密实”,其余阶段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缓慢增大。
宋玉香宋玉香刘勇
关键词:力学特性大型三轴试验离散元
卧式偏压加载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式偏压加载系统,所述卧式偏压加载系统包括卧式底架、加载动力件以及调节底座,所述卧式底架为框型结构,所述卧式底架的中部围合形成加载操作空间;所述加载动力件连接于所述卧式底架,所述加载动力件包括位于所述加载...
刘勇雷升祥张艳青韩石宋玉香金阳尤龙飞王博
文献传递
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永久支护体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永久支护体系,属于隧道工程建设技术领域。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顶管作业、钢筋混凝土浇筑作业、止水防水作业、隧道开挖和导水防水作业。本发明提供的浅埋暗挖大跨...
刘勇韩石张艳青李占先宋玉香张旭东
深埋黄土隧道系统锚杆对弹性抗力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研究目的:围岩弹性抗力系数对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影响很大,本文从系统锚杆与围岩抗力特性的角度出发,对深埋黄土隧道系统锚杆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对锚杆施作处围岩变形的分析,由静力等效推导出系统锚杆与弹性抗力系数的关系式,并基于现场试验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对关系式进行修正,分析锚杆长度、锚杆间距、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及围岩的弹性模量对系统锚杆作用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系统锚杆的作用效果。研究结论:(1)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系统锚杆受压状态下,可显著提高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进而优化结构的受力,控制结构的变形,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2)锚杆的长度越大,锚杆环向间距、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和围岩弹性模量越小,受压状态锚杆对围岩弹性抗力系数的改善效果越明显;(3)围岩条件越差时,锚杆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相反当围岩条件越好,锚杆对结构的改善作用越小,可以适当地减少系统锚杆的施作;(4)本文研究方法及结论可为以后类似系统锚杆作用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勇徐强马凯蒙
关键词:弹性抗力系数系统锚杆数值模拟
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作用效应统计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研究目的:作用效应的概率统计特征分析是隧道可靠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Monte-carlo随机有限元法对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进行计算,从抽样次数、分布特征及各参数对结果的敏感性方面展开分析,试图给出定性结论。研究结论:(1)在用Monte-carlo随机有限元法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作用效应概率统计特征分析时,可以选择抽样1万次对随机变量进行模拟;(2)复合衬砌作用效应的变异系数和荷载的变异系数基本相当;(3)通过直方图和假设检验可以得到作用效应接受服从正态分布;(4)通过分析基本随机变量对作用效应影响程度可知,等效塌方高度是影响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轴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结构的厚度,而对偏心距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弹性反力系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围岩压力和弹性反力系数的研究;(5)该研究结果可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宋玉香刘勇齐键旭张晓静
关键词:复合式衬砌
双钢板混凝土偏压试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钢板混凝土偏压试件,属于工程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体、两组钢板和两个柱帽,混凝土体为条状的配筋混凝土结构;两组钢板分别设在混凝土体两侧,且每组钢板的两端均延伸至混凝土体的端部;两个柱帽分别套设...
宋玉香许伯宁刘勇张艳青金阳吴一胡天钰员健翔赵旺
模型试验用地层沉降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型试验用地层沉降监测装置,包括保护管、保护壳、支架以及位移测量元件,保护管沿上下方向埋设于填土地层内,下端螺纹连接有封底管;保护壳滑动套设于保护管的外周,保护壳内设有沿径向贯穿保护管设置、且与保护管...
刘勇答治华吴薪柳索晓明张春雷韩石樊浩博杜志田周怡晟林家桢
铁路隧道复合衬砌内力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研究目的:随着新奥法的普及,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越来越多,目前对其进行计算的方法主要分为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荷载-结构法通过弹簧支撑来模拟围岩对支护的约束,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地层-结构法在围岩压力释放率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经验性。本文从复合式衬砌角度出发,以荷载作用于地层边界的模型对复合式衬砌的初支及二衬进行计算,并与传统荷载-结构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论:(1)通过对比荷载-结构法与地层-结构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将荷载作用于地层边界的共同作用模型,即用均匀施加在四周的荷载代替围岩产生的压力,同时又用围岩自身的形变来抑制支护结构的位移,将围岩作为荷载的传递介质,充分体现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和变形协调;(2)采用共同作用模型对铁路隧道复合衬砌的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进行了内力分析,并与荷载-结构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说明共同作用模型更能符合新奥法的思想,在考虑围岩相互作用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3)本研究成果为复合衬砌内力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宋玉香刘勇齐键旭
关键词:复合式衬砌荷载-结构法有限元法
一种模块装配式多功能隧道工程试验模型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装配式多功能隧道工程试验模型箱,包括底板、左右侧板、前后侧板。该模块装配式多功能隧道工程试验模型箱,左右侧板对称设在底板的顶面两侧,前后侧板对称设在底板的顶面另两侧,左右侧板与前后侧板相邻侧之间均...
李新志李灿灿朱永全李文江刘尧军胡指南孙星亮韩现民孙明磊朱正国刘勇宋玉香王康刘志春郭小龙樊浩博张帅领
文献传递
富水管道型岩溶隧道衬砌结构力学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对于围岩中存在管道型溶腔的岩溶隧道而言,受地表强降雨及地下水的影响,管道型溶腔内极易积聚高水压力,进而引发衬砌开裂、渗漏水及涌水病害。为了探明管道型溶腔中高水压力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开展了富水管道型岩溶隧道衬砌结构力学响应模型试验,对不同溶腔位置及不同水头高度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内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此,建立扩展工况的数值计算模型,进一步探究了不同溶腔直径、溶腔位置及溶腔水头高度对衬砌结构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隧道周围存在管道型溶腔时,与溶腔接触位置的衬砌内侧承受较大的正弯矩,为衬砌结构的最不利受力位置;随着溶腔直径和溶腔内水头高度的增加,衬砌内力显著增大;溶腔所在位置影响着衬砌内力的分布,当溶腔位于隧道拱顶时,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最小。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型岩溶隧道的结构设计及安全施工提供借鉴。
樊浩博周定坤刘勇宋玉香朱正国朱永全高新强郭佳奇
关键词:岩溶隧道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衬砌内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