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轶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教学
  • 1篇堵江
  • 1篇虚拟实验
  • 1篇压强度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正交试验设计
  • 1篇山砂
  • 1篇山砂混凝土
  • 1篇石粉
  • 1篇石粉含量
  • 1篇石膏
  • 1篇实验教学
  • 1篇市政
  • 1篇市政技术
  • 1篇水管
  • 1篇排水
  • 1篇排水管
  • 1篇排水管网
  • 1篇微观结构

机构

  • 6篇贵州大学

作者

  • 6篇刘轶
  • 2篇杨卫萍
  • 1篇申波
  • 1篇陈红鸟
  • 1篇马克俭
  • 1篇牛亮
  • 1篇李友彬
  • 1篇廖海梅
  • 1篇王青原

传媒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城市建筑
  • 1篇实验室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城市管网系统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019年
贵阳市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贵阳市给排水管网建设处于逐步拆除或迁移,截留改造与雨污水系统分流的新阶段。文章从管网系统常见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管道渗漏、管道边缘回填土沉陷、检查井变形移位的质量问题,从管道选材与施工技术两方面探讨对策,在技术上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宋丽婧刘轶杨卫萍
关键词:市政技术城市建设给排水管网
滑坡碎屑流运动及堵江堰塞体堆积特性模型试验
2023年
滑坡堰塞体形成机制复杂,掌握堰塞体堆积特征对其溃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滑床坡度、滑体物质组成与体积对滑体特性及堰塞体堆积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滑体运动时间随颗粒粒径增大、坡度变陡而变短;单粒径滑体在滑槽前段速度的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为粒径、坡度、体积,中后段则为粒径、体积、坡度;分层多粒径滑体在滑槽前后两段的速度主要受坡度影响。单粒径堰塞体长度随着滑体体积增大而增加,且增加速率在陡坡下更快;堰塞体宽度随着体积及颗粒粒径增大而增加,且在陡坡下更敏感。试验数据的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堰塞体高度的因素其重要性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粒径、体积、坡度;分层多粒径堰塞体长度与坡度无明显相关关系,宽度和高度则随坡度增大而增大。
王涓宋丽婧刘轶廖海梅
关键词:模型试验
虚拟实验在材料力学实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服务已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分析了虚拟实验室应用的意义,对材料力学虚拟实验系统的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步骤进行了介绍.
牛亮刘轶
关键词:实验教学虚拟实验
玻璃纤维增强磷石膏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纤维增强原理对工业废弃磷石膏进行改性,提高其材料力学性能,以促进工业废弃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通过在石膏基体中加入直径为10μm、长度为12 mm的玻璃纤维制备石膏复合材料试件,测试不同纤维掺量的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研究纤维掺量对石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子显微镜(SEM)对破坏断面进行观察,从微观结构上揭示纤维增强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掺量和分布对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有较大影响。随着玻璃纤维掺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大,但纤维掺量超过一定值后,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将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减小。纤维的掺量为1.5%时,磷石膏复合材料抗压强度最高,达到8.9 MPa,比未掺加玻璃纤维的石膏强度(6 MPa)提高约48%。
王青原孙敬明陈红鸟刘轶马克俭黄兴震
关键词:玻璃纤维磷石膏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微观结构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
2021年
以给排水专业的水处理工程实验教学课程为例,介绍了该专业实验课程开设、教材选择、实验条件以及教学内容更新情况,阐述了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培养方案调整后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展示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两种途径,并建立多层次教学评价机制。实践表明,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逻辑判断能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宋丽婧杨慧霞杨卫萍刘轶
关键词:教学改革
基于正交试验C70山砂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被引量:2
2020年
山砂原材资源丰富、取材便捷,已广泛用于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山砂表面粗糙、级配差、含泥量大等特点使其在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采用人工水洗山砂,在固定胶凝材料用量的情况下,考虑砂率、水胶比、矿物掺和料组合掺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考虑3个水平,找出各因素对混凝土标准龄期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参数。基于最优配合比设计参数,研究山砂石粉含量对高强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合比方案为A1B2C2,机制山砂中含有7%至10%的石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
杨方申波李友彬李友彬刘轶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正交试验设计机制山砂石粉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