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兼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0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珠母贝
  • 3篇马氏珠母贝
  • 2篇选育
  • 1篇珍珠贝
  • 1篇生长性状
  • 1篇子一代
  • 1篇贝类
  • 1篇PINCTA...
  • 1篇AFLP
  • 1篇AFLP分析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何毛贤
  • 4篇史兼华
  • 2篇林岳光
  • 2篇黄良民
  • 1篇姜卫国
  • 1篇姜因萍
  • 1篇袁涛
  • 1篇万军伟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4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1
2006年
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不同生长时期的壳长、壳高、壳宽和活体质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测量。分析表明,在不同生长时期,其4个性状的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其相关系数大小排列顺序存在差异,8次测量的平均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壳高-壳长>壳宽-体质量>壳高-体质量>壳长-体质量>壳长-壳宽>壳高-壳宽。在不同生长时期,活体质量对壳高、壳宽的偏回归系数均极显著(P<0.01),而对壳长的偏回归系数在第1,3,7,15个月时不显著(P>0.05)。该研究的结果可为珍珠贝的选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
何毛贤史兼华林岳光姜卫国黄良民
关键词:生长性状
马氏珠母贝选育系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AFLP技术对马氏珠母贝两个选育系DDS-G1和JCS-G1及大亚湾养殖群体(DDC)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谱带265条,DDC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9.25%,DDS-G1为73.58%,JCS-G1为75.85%.两个选育系的单态位点明显增加,而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有所下降.三个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1615~0.2744,两个选育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代的选择,马氏珠母贝选育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已发生改变,AFLP标记能够有效地监测选育系的遗传变异.
史兼华何毛贤黄良民袁涛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AFLP
马氏珠母贝选育子一代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54
2006年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育,DDS在壳长、高、宽和总重上均大于DDC,存活率提高9.18%,除壳长在2个时期(2003年12月,2004年2月)差异不显著外(p>0.05),DDC/DDS2个组别其他性状在7个生长时期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何毛贤史兼华林岳光姜因萍
关键词:选育
海洋珍珠贝类遗传标记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遗传标记随着遗传学的建立到现在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表现出四种类型: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运用各种遗传标记对海洋珍珠贝的遗传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出有效的保护和复壮方案,加速良种的选育。对遗传标记在珍珠贝类中的应用作了系统总结和比较,四种标记各有特点,应用范围不同,需互相配合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分子标记在未来的育种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史兼华何毛贤万军伟
关键词:珍珠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