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东梅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豆
  • 3篇野生
  • 3篇野生大豆
  • 3篇植物
  • 3篇生大豆
  • 2篇叶片
  • 2篇不同生态
  • 2篇不同生态环境
  • 2篇GLYCIN...
  • 1篇盐碱
  • 1篇阳生植物
  • 1篇阴生植物
  • 1篇营养器官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大豆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石蜡
  • 1篇石蜡切片
  • 1篇切片

机构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内蒙古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金日成综合大...

作者

  • 8篇吴东梅
  • 7篇陆静梅
  • 6篇李岩
  • 5篇高伟
  • 4篇牛陆
  • 3篇李春姣
  • 1篇朱丹
  • 1篇吴勇辉
  • 1篇张伟龙
  • 1篇张睿
  • 1篇魏健
  • 1篇王迪涵
  • 1篇王桂文
  • 1篇王丽芳
  • 1篇刘丹丹
  • 1篇李永林
  • 1篇李春娇
  • 1篇马艳丽
  • 1篇金日权

传媒

  • 4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下...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阴生与阳生植物形态结构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根据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可分为阴地植物、耐阴地植物和阳地植物。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形态结构也会有差异,如阴生和阳生环境下植物会演化出不同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结构特征,且大量的实验都充分地证明了植物结构演化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本文将系统阐述阴生与阳生植物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结构的差异。
王丽芳吴东梅陆静梅
关键词:阴生植物阳生植物
扁茎大豆与栽培大豆营养器官解剖结构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光学显微摄影技术,比较了两个大豆属植物根、茎、叶和叶柄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扁茎大豆根内皮层维管形成层带明显,次生木质部导管发达、口径大,且皮层内有菌窝出现;茎的横切面表面积较大,茎中维管束的管孔链数和维管束数目较多,中间髓细胞呈狭长柱形,四周髓细胞发达,体积大、排列紧密.导致扁茎大豆不抗倒伏、光合能力下降以及结实率低的因素可能是:茎的表皮细胞呈方形紧密排列,凯氏带中没有淀粉鞘;叶片只有两层栅栏组织和叶片较薄、海绵组织稀疏;叶柄横切面面积较小.中国普通大豆吉育67叶片有三层栅栏组织,并且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和叶片的厚度均明显大于扁茎大豆,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吉育67根的栓质化外皮层发达,对植物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张伟龙李岩吴东梅李春姣张睿王桂文高伟陆静梅
关键词:扁茎大豆营养器官
大豆属Soja亚属不同进化型植物叶片演化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探讨大豆属(Glycine)Soja亚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产自吉林省的大豆属Soja亚属4种植物的叶片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Soja亚属中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Seib.et Zucc.)、半野生大豆(semi-wild soybean)、半栽培大豆(semi-cultured soybean)、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叶片的部分结构特征差异显著;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其叶片和主脉逐渐加厚、表皮毛数量增多,主脉维管束中导管分子列数增多且逐渐演化出异型维管束,栅栏组织层数逐渐增多,CTR(栅栏组织/叶片厚)和SR(海绵组织/叶片厚)值也有增高的趋势;栽培大豆栅栏组织最发达,已演化出4层栅栏组织细胞。大豆属Soja亚属4种植物(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叶片间的解剖结构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进化趋势。
高伟陆静梅牛陆吴东梅李岩段肖
不同生态环境下野生大豆根解剖结构演化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以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野生大豆,即:野生大豆2013-001-01(盐生环境)和野生大豆2013-001-02(中生环境)为试材,基于结构植物学角度,应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供试的野生大豆根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大豆属植物颉颃盐逆境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2013-001-02根的维管柱为五原型,2013-001-01根的维管柱已经演化为四原型,相对于2013-001-02,2013-001-01根的皮层较完整,韧皮纤维发达且形成"韧皮屏障",次生木质部导管数量较多且存在侵填体,导管的傍管薄壁细胞较大且数量较多,射线径向长度相对较短。研究证明:野生大豆2013-001-01植物的根已经演化出颉颃盐逆境解剖结构。
高伟陆静梅段肖吴东梅李岩刘丹丹
关键词:野生大豆
NaCl胁迫下不同抗性野生大豆体内Na^+,K^+,Cl^-浓度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选取盐敏感型辉南野生大豆和耐盐型通榆野生大豆植物为材料,在5片复叶时期进行了10d的NaCl胁迫处理,测定了根、茎、叶中Na+,K+,Cl-的浓度,以探讨NaCl胁迫下野生大豆体内离子平衡的特点.结果表明:盐敏感型和耐盐型野生大豆植物在NaCl胁迫下,体内Na+和Cl-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K+含量呈下降趋势.高盐胁迫下,除根部的K+外,其余各部位的Na+,K+,Cl-含量均表现为耐盐型野生大豆低于盐敏感型野生大豆.实验结果证明,通榆野生大豆具有颉颃盐逆境的生理特征和较好的适应性.
高伟陆静梅牛陆段肖李岩吴东梅李春姣马艳丽
关键词:NACL胁迫K^+
不同生态环境野生大豆叶片结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以耐盐型的通榆野生大豆和盐敏感型的辉南野生大豆植物叶片为试材,应用石蜡切片和植纹鉴定技术,对不同生态环境野生大豆叶片的解剖结构和表观植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野生大豆叶片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通榆野生大豆相对于辉南野生大豆叶片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外切向壁角质层较厚,孔下室不明显,机械组织发达,栅栏组织较厚,平脉叶肉细胞多,主脉维管束导管分子较多,且出现异形维管束。植纹鉴定结果表明,尽管不同生态环境生长的野生大豆具有很高的同源相似性,但数理统计后的植纹特征显示出通榆野生大豆表观结构植纹更进化。通榆野生大豆具有拮抗盐逆境的演化结构。野生大豆植纹鉴定结果可为鉴别同属以及不同品系的同种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高伟陆静梅牛陆吴东梅李岩段肖
关键词:石蜡切片
阳生与阴生环境梓树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对不同生长环境的梓树Catalpa ovata G.Don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梓树的阳生叶比阴生叶大得多,为1.94~2.64倍;阳生叶的栅栏组织厚度是阴生叶的1.96倍左右.阳生叶的气孔微下陷,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阴生叶的气孔大部分微上拱.阳生叶的上表皮比阴生叶厚,为1.91倍左右;阳生叶的上表皮外角质层比阴生叶的厚,为1.8倍左右.梓树阳生叶上表皮的外切向面具较厚的角质层,且表面较糙,有利于减少强光灼伤,增强抗旱能力;阴生叶的角质层表面光滑,体现了阴生叶的特点.梓树阳生叶的叶脉机械组织较发达,有利于水分的输导;阴生环境下梓树机械组织不发达,代表了阴生环境下植物的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梓树,演化出明显不同的解剖结构,验证了"环境决定植物结构的建成"理论.
李永林金日权王迪涵李春姣吴东梅魏健
关键词:梓树
杏的抗盐碱结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石蜡永久制片技术,对长春和白城地区两种不同生态环境的杏Prunus armeniaca L.进行了结构植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白城地区盐碱地生长的杏,与长春地区生长的杏相比,其在形态结构上已发生了适应盐碱胁迫环境的演化.耐盐碱杏的茎、叶柄及叶片在颉颃盐碱逆境中,都演化出了独特的结构,验证了生态环境影响植物体结构建成的理论.
朱丹陆静梅吴勇辉李春娇牛陆李岩吴东梅
关键词:耐盐碱植物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