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香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评估血清乳酸脱氢酶项目检测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将本院诊断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列为试验组,且将同一时间段在本医院体检的30例健康体检人员列为参照组,于参照组入院时及试验组治疗之前、治疗之后病情完全缓解时、治疗之后复发时均抽血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项目,整理血清乳酸脱氢酶项目测得的数据结果.结果试验组治疗之前、治疗之后复发时血清乳酸脱氢酶项目测得数据结果相比较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之后病情完全缓解时血清乳酸脱氢酶项目测得数据结果较参照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之后病情完全缓解时、治疗之后复发时血清乳酸脱氢酶项目测得数据结果较治疗之前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之后复发时血清乳酸脱氢酶项目测得数据结果较治疗之后病情完全缓解时组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脱氢酶检测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评估疾病缓解与否、是否复发等的指标之一.
- 吴桂香夏维林杨克
- 关键词:血清乳酸脱氢酶急性白血病
- 含维奈克拉联合方案治疗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含维奈克拉的联合方案治疗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和揭阳市人民医院4家血液诊疗中心接受含维奈克拉联合方案治疗的50例成年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应用不同剂量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或小剂量化疗方案,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50例AML患者复合完全缓解(CR)率62.0%(31/50),总有效率(ORR)76.0%(38/50);28例患者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达有效[CR+部分缓解(PR)],最迟在接受3个疗程治疗后达有效;初治组28例,复合CR率60.8%(17/28),ORR 78.6%(22/28);复发难治组(RR组)22例,复合CR率63.6%(14/22),ORR 72.7%(16/22),两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74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治疗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8.451,95%CI 1.306~54.697,P=0.025)。维奈克拉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4.5个月(1.1~15.0个月),治疗有效患者16例复发,维持有效的中位时间5个月(1.1~11.0个月)。全部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治疗后骨髓抑制,其次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全部患者均无因发生骨髓抑制相关并发症而停药>1周。结论含维奈克拉的联合方案治疗AML具有较好疗效,对老年患者减低剂量治疗亦疗效佳,耐受性好。
- 黄月婷刘龙蓝天碧陈爱珍吴桂香李志峰骆宜茗赵金涛周勇林云方志鸿夏维林余莲姜义容徐兵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高钙血症1例报道
- 2014年
- 儿童恶性肿瘤并高钙血症罕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儿童初诊高钙血症最可能的原因。本文报告1例以骨痛、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儿童ALL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其认识,只有加用化疗结合注射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方可有效治疗儿童ALL相关性高钙血症。
1 一般资料
患儿,男,9岁,因“双下肢无法行走伴骨痛10余天”人院。查体:中度贫血貌,脾脏稍增大,双下肢股骨疼痛,以右下肢明显,余查体无异常。
- 陈喜填夏维林吴桂香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钙血症恶性肿瘤首发症状发病机制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8)。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26/29),较对照组的67.86%(19/28)高(P<0.05);治疗后两组PLT水平均升高,观察组PL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PAIg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PAIgA、PA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4%(7/29),与对照组的10.71%(3/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ITP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升高患者PLT,降低PAIgG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陈喜填夏维林吴桂香李泳清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泼尼龙血小板计数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CML患者35例,应用qRT-PCR法检测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并监测不同疾病分期患者BCR-ABL转录水平,动态监测不同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组患者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及无病生存期(DFS),患者治疗前后的BCR-ABL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急变期患者的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加速期和慢性期,加速期患者的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8,P=0.00)。疗效满意方面:低水平组与中水平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DFS方面:BCR-ABL融合基因低水平组患者的中位DFS明显长于中水平组、高水平组,中水平组的中位DFS明显长于高水平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15,P=0.00)。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第3、6、12个月后的BCR-ABL转录本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通过伊马替尼靶向治疗,患者的BCR-ABL转录本平明显降低,但前6个月的下降幅度最明显。结论 qRT-PCR技术可准确地监测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有利于辅助CML患者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分期,同时,通过对CML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准确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对CML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陈喜填夏维林郑小玲吴桂香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慢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
-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PL并发DIC患者,按照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出血情况、血常规、凝血及纤溶功能、完全缓解(CR)率等指标,分析小剂量肝素钠对防治DIC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D–二聚体(D–D)、出血情况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患者规范治疗后达CR效果不具有影响。结论:对于APL并DIC患者,使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紊乱。
- 夏维林陈喜填吴桂香张淳嘉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素
- 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VRD)方案和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4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7~82岁,平均(59.9±13.2)岁。根据患者治疗时的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VRD治疗组(25例)和VTD治疗组(23例)。于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VRD治疗组总有效率96.0%,VTD治疗组为8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D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6.0个月,VTD治疗组为33.5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5,P=0.002)。结论: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联合化疗方案,VRD与VTD在治疗效果上大致相同,但VRD方案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有一定优势。
- 吴桂香夏维林杨克陈喜填林琼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来那度胺硼替佐米
- 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和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和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BT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MM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β2微球蛋白、M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BTD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VAD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P<0.05。结论:BTD方案治疗MM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临床适用性强。
- 吴桂香夏维林杨克陈喜填苏秀连张淳嘉郑小玲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