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玉琨

作品数:21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哲学
  • 4篇孔子
  • 3篇仁学
  • 2篇儒家
  • 2篇墨子
  • 2篇本体论
  • 1篇颠覆
  • 1篇东周
  • 1篇读经
  • 1篇心性
  • 1篇玄学
  • 1篇学术思潮
  • 1篇语言
  • 1篇哲学内涵
  • 1篇哲学视域
  • 1篇哲学思想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哲学
  • 1篇诗话
  • 1篇实相

机构

  • 2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21篇吴玉琨
  • 1篇赵炎峰

传媒

  • 5篇濮阳职业技术...
  • 1篇海南广播电视...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湖南广播电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湖北职业技术...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 1篇黄冈职业技术...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 1篇潍坊工程职业...
  • 1篇湖北工业职业...
  • 1篇黑龙江工业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孔子哲学“义命分立”价值趋向
2017年
孔子的"义命分立"奠定了日后儒学精神之方向,促进了古代知识分子自我精神的挺立。孔子以"义"为"礼"与"仁"的理论枢纽,将"义"视为求正当和立公心的人的主宰性因素,将"命"视为人生自觉意识之无可奈何的限制性因素,从而树立了"义命分立"的哲学立论。孔子有意悬置"命"的客观性限制,提高"义"的任重道远的精神性自觉价值,在先秦诸子背景下完成了儒家的第一次轴心突破。
吴玉琨
关键词:孔子
墨子哲学思想的轴心突破
2017年
墨子哲学的轴心突破始于对传统礼乐的否定性回应,由于墨子的突破发生在儒家之后,在针对礼乐传统本身的同时也对儒家的重新阐释做出了批判性反应。墨子的轴心突破是在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在对当时礼乐传统抨击的同时并未抽身离去,也未采取官方立场,墨子心目中的新宗教仍有很大程度上古代模式的继承,却消除了巫的成分,意图实现新背景之下的天人合一。墨子假借先王提出对礼乐简洁性与实用性的革新,本质上是个人精神的觉醒和解放,在先秦诸子背景下为中国思想的天人关系带来了新转向。
吴玉琨
关键词:墨子礼乐天人关系
《金刚经》中的辩证思维
2019年
《金刚经》从佛陀对阿傩“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出发,延展出佛对世界与宇宙的辩证认识,详尽论述了“应如是降伏其心”的方法论,提出成佛破空的工夫修养路径。《金刚经》的辩证思想从否定之否定立论,认为诸法无常,缘起性空,一切此在之存在都是不稳定的实体,因缘果业循环往复,构筑了人生的苦难与沉沦。超脱苦难的辩证方法在于智慧得到解脱,不执著偏固于任何事物,一切“假有”背后皆存在真实不虚的“实相”,对这种实相的认识与参悟,是自我参悟的方便法门。
吴玉琨
关键词:金刚经辩证思维实相参悟
论《中庸》“诚”的先验性价值
2018年
"诚"作为先秦儒家经典《中庸》中的重要理论,被视为宇宙的源泉和亘古亘今的现实存在,是人类社会相处和内心体察自省的价值归旨。"诚"被《中庸》赋予一种先验性的价值存在,是小而无内、大而无外、前而无始、后而无终的绝对存在。"诚"生化万物,是宇宙万物的源泉,贯穿万物,是宇宙万物活动生存的依据,统领万物,是宇宙万物价值的最终归宿。
吴玉琨
关键词:中庸先验性
论儒家的义与命——评劳思光对孔子天命观念的评价
2018年
劳思光先生于《新编中国哲学史》中强调儒家的心性论价值,拒斥宇宙论以及道德形而上学体系,诠释孔子之天命思想局限于"义命分立",从而造成一种认识与评价上的缺陷。中国哲学素以"天人合一"思想与西方"主客二分"哲学形成分野,若依据"义命分立"诠释孔子天命思想凸显主体"鸢飞鱼跃"的个体性价值,则似乎不能契合"性与天道",亦以道德主体掩盖、压抑认知主体,造成人道与天道的分离。"义命分立"固然成为天命观之重要部分,但"义命对扬"、"义命合一"的中庸圆融则共同促成了孔子天命思想的完整朗现。
吴玉琨
关键词:劳思光孔子天命思想
诠释学视野中的《仁学本体论》思想诠释
2017年
儒学现代化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仁学本体论的建立应当是在西方现代哲学的基石之上。仁学作为一种新的本体论存在,不是建立在传统的主客二分基础上的,而是从文本的语言诠释学出发,以柏拉图的对话理论、黑格尔绝对观念辩证法和海德格尔的此在理论为依托,是一种文本流的全体性存在。仁学作为一种新的本体论存在,是一种不断演进、流动的历史性过程,此在对仁体意义的领会与理解构筑了现世的存在方式。
吴玉琨
关键词:仁学本体论诠释学
儿童“读经热”的综述与反思被引量:1
2018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经运动方兴未艾,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巨大争议。反对者认为读经运动是一种复古运动,是向古代社会的倒退;提倡者认为如果存在一种亘古亘今、直古直今的典训范式,这便不是复古,而是理想的道德模式。两派学者各执一词,更有主张走中间道路、调和模式的理性务实一派。随着学者争论的持续和读经运动的急流勇进,已经出现大量的学术论著,对这些论著进行综述研究,有利于对儿童读经运动的现状做到更好的把握和梳理。
吴玉琨
关键词:儿童
陈来先生《仁学本体论》商榷
2017年
孔子甚或全体儒家的核心思想确乎是仁与为仁的问题,但仁作为万物一体的总体并非价值最后的实体性存在。万物同体作为一种心性观念上的价值同构,不等同于万物一源的本体论存在。仁最终的归旨落在心性上,这即是孟子对孔子仁学的本体论补充,也是使得流于世俗价值表面的仁得以在本体上找到归宿并在中国哲学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儒家的仁学并非建立在"以对方为重"的基础之上,他者是一个不稳定的实体,从根本上也无从建立。儒家的忠恕、克己工夫都是建立在自我修身诚意的基础上的。
吴玉琨
关键词:心性
《大学》“絜矩”之道的内涵被引量:1
2017年
《大学》"絜矩"之道是平天下章句中的重要思想,也常被视为平天下理念实现的重要方法论。在儒家平天下理念实现的过程中,"絜矩"之道一以贯之,他人—自我—他人的关系转折、爱民如子的士人担当、以义不以利的处事风度,促进了儒家君子内修成人、外修平天下的现实可能性。儒家的"絜矩"之道所推崇的上行下效、推己及人的入世原则,体现了古代先贤关于修身和治国的朴素思想。
吴玉琨
以《论语》论“天”为视角探讨孔子思想的轴心突破
2016年
"天"是贯串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命题之一。孔子作为轴心突破时代的重要人物,其对"天"的论述很多,但似乎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现当代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孔子对"天"的理解是变化的、推进的,在继承殷商巫文化"主宰之天"和西周德文化"义理之天"的基础上,孔子推发出了属于儒家士人传道使命感和精神来源的"天命之天",成为激励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临危授命、见义勇为的道德来源和精神力量。
吴玉琨
关键词:《论语》孔子儒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