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晓英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头孢
  • 2篇头孢类
  • 1篇胆碱
  • 1篇胆碱能
  • 1篇胆碱能神经
  • 1篇胆碱能神经系...
  • 1篇地黄
  • 1篇地黄多糖
  • 1篇多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学习记忆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药动学
  • 1篇药物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机构

  • 4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华山医院

作者

  • 4篇姚晓英
  • 3篇孟现民
  • 1篇潘承恩
  • 1篇许寅
  • 1篇周小花

传媒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成药
  • 1篇肝脏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头孢类新药ceftaroline被引量:6
2010年
Ceftaroline(CPT)是一种新型注射用广谱头孢菌素,体内外实验表明,CPT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MD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具有优良的杀菌活性,对常见革兰阴性菌也有效;同时CPT还具有较佳的安全耐受性和药动学预测性强等特点。该药现处于Ⅲ期临床开发阶段,适用于MRSA和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治疗。
孟现民姚晓英许寅周小花张永信
关键词:CEFTAROLINE抗菌活性药动学MRSAVRE
121例皮试阴性后使用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皮试阴性后使用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国内期刊近10年报道的皮试阴性后应用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报道,从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过敏史、皮试信息、所用药物、给药途径、溶媒、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总结121例皮试阴性后使用头孢类注射剂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其中以青年(45.45%)、老年(19.01%)最常见,75.21%的患者无药物过敏史,过敏史不详者为15.70%。使用头孢原药稀释后皮试的患者比例为90.91%,9.09%的患者使用青霉素或头孢唑林进行皮试。药物品种以三代头孢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存在单次用药剂量过大的问题。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比例为81.82%,出现在输液开始后30 min内的比例达72.73%,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比例为18.2%。临床症状以呼吸、循环、中枢三大系统的表现为主,总死亡率为10.74%。结论头孢类药物的使用和皮试需进一步规范;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在使用头孢类注射剂时仍应做到严密监护,以保证用药安全。
姚晓英孟现民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头孢类药物皮试阴性
地黄多糖对东莨菪碱诱导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对东莨菪碱诱导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3 mg/kg)及地黄多糖高、低剂量组(30、15 mg/kg),灌胃给药28 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在给药第24天时腹腔注射3 mg/kg氢溴酸东莨菪碱,连续5 d。检测学习记忆能力,ChAT(乙酰胆碱转移酶)、AChE(乙酰胆碱酯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MDA(丙二醛)、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及NF-κB p65(兔源核因子κB p65)、IκB-α(NF-κB抑制蛋白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黄多糖高剂量组从第1天开始、低剂量组从第2天开始逃避潜伏期及各剂量组小鼠首次穿越平台时间降低(P<0.05,P<0.01),而地黄多糖各剂量组在第Ⅲ象限路程百分比、第Ⅲ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黄多糖高、低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ChAT、SOD、CAT活性及IκB-α表达增加(P<0.05,P<0.01),而AChE活性、MDA、TNF-α、IL-1β水平及NF-κB p65表达减少(P<0.01)。结论地黄多糖可改善东莨菪碱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该作用与调节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马媛媛姚晓英谈卓臣廖茂行
关键词:地黄多糖胆碱能神经系统氧化应激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
终止替诺福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复发率及其预测因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停止替诺福韦(TDF)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复发率和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96周病毒学复发的因素,最佳截断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结果1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61例,HBsAg阴性136例,两组患者年龄、HBVDNA、HBV基因型、基线HBsAg、治疗时间、治疗12个月时HBsAg、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基线ALT水平、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HBeAg阳性患者12、24、48、72、96周时病毒复发率分别为26.23%(16/61)、45.90%(28/61)、55.74%(34/61)、57.38%(35/61)、72.13(44/61),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3.11%(8/61)、27.87%(17/61)、40.98%(25/61)、44.26%(27/61)、57.38%(35/61)。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是TDF停药96周内病毒学复发的风险因素。136例HBeAg阴性患者12、24、48、72、96周时病毒复发率分别为18.38%(25/136)、43.38%(59/136)、61.03%(83/136)、67.65%(92/136)、72.06%(98/136),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1.03%(15/136)、27.94%(38/136)、40.44%(55/136)、53.68%(73/136)、58.09%(79/136)。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是TDF停药96周内病毒学复发的风险因素。ROC显示,治疗结束时HBsAg预测病毒学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92IU/mL。结论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停止TDF治疗后48周内复发率较高,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与病毒复发率相关,有可能是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DF治疗后复发的有效因子。
潘承恩孟现民姚晓英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替诺福韦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