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卿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切除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手术
  • 2篇切除术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HIRSCH...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凋亡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新生大鼠
  • 1篇炎症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8篇新乡市中心医...
  • 3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9篇尚卿
  • 3篇李智永
  • 3篇杜太平
  • 3篇刘远梅
  • 1篇高明娟
  • 1篇金祝
  • 1篇郭梅娟
  • 1篇韩玲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SIRT1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SIRT1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IRT1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空载体腺相关病毒,SIRT1组大鼠经腹腔注射过表达SIRT1的腺相关病毒。注射21 d后,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松夹闭方式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做肠系膜上动脉分离。再灌注后24 h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小肠标本。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大鼠外周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小肠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小肠组织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分析小肠绒毛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6和TNF-α)和MDA水平明显上调,抗氧化物酶水平(GSH-PX和SOD)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6和TNF-α)和MDA水平明显下调,抗氧化物酶水平(GSH-PX和SOD)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aspase-3和Bax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aspase-3和Bax表达明显下调,而Bcl-2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过表达SIRT1可明显降低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水平,进而保护小肠组织,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智永杜太平尚卿
关键词:SIRT1小肠缺血再灌注炎症氧化应激凋亡
肠神经嵴干细胞发育与先天性巨结肠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先天性巨结肠(HD)也称为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普遍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与胚胎时期肠神经嵴干细胞(ENCCs)迁移、发育、存活异常有关[1],且与造成正常肠神经系统(ENS)发育异常有关。H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国内外均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ENCCs发育异常是H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影响ENCCs发育的因素综述如下,进一步探讨HD的病因。
尚卿刘远梅
关键词:干细胞肠神经系统HIRSCHSPRUNG病胚胎发育
无神经节细胞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鉴定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无神经节细胞大鼠模型,为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提供可用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新生1周龄乳鼠16窝,每窝中随机取4只肛门灌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4只肛门灌注1%的苯扎氯铵(BAC)作为实验组,灌注后2、4、6、8周观察两组灌注后表现(饮食、活动、腹部及排便等情况)以及直肠形态;HE染色、HuD免疫荧光(IF)染色观察肠神经节形态,并计算各组大鼠肠肌间神经节的数量;qRT-PCR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以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灌注后2、4周,两组大鼠无明显异常,6周后实验组出现轻微腹胀,排便减少,至8周时腹胀明显,不排大便,伴精神萎靡,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2周、4周时两组直肠形态无异常,6周时实验组出现轻度狭窄,8周时明显狭窄,对照组未见异常改变。HE染色:术后2、4周两组直肠神经节细胞大小、形状以及数量上无明显异常(P>0.05),6周时两组神经节细胞数量的中位数分别为3.0和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2,P<0.001),至8周时实验组未见肌间神经节细胞,对照组无变化。免疫荧光染色:HuD在两组大鼠肠肌间神经节中均有表达,2、4周两组无明显区别;6周时,实验组神经节细胞较对照组体积小、形态异常,至8周时,实验组已无荧光表达,对照组无改变。qRT-PCR:2、4周时两组GDNF mRNA、nNOS mRNA均无明显差异(P>0.05),6、8周时实验组GDNF mRNA比对照组明显降低(0.06±0.03 vs 1.05±0.32;0.39±0.24 vs 1.02±0.2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01),8周时GDNF mRNA的表达量较6周时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01);6、8周时实验组nNOS mRNA比对照明显降低(0.54±0.33 vs 1.14±0.50;0.40±0.24 vs 1.03±0.2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01)。结论直肠灌注BAC可以导致大鼠直肠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GDNF以及nNOS异常表达可能与HD发生有�
金祝尚卿刘远梅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动物模型
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Ⅲ~Ⅳ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及病灶无进展生存时间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Ⅲ~Ⅳ期原发性肝癌(PLC)疗效及病灶无进展生存时间。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诊治的122例Ⅲ~Ⅳ期PLC患者,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接受经肝动脉的化疗栓塞相关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疗效、病灶无进展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酯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治疗前,直接胆红素(DBil)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法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局部残留率和转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Ⅲ~Ⅳ期PLC能明显提升疗效,延长病灶无进展生存时间,改善其日常的生活质量。
尚卿王海鹏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胰腺癌发病率长期趋势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人群胰腺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中国胰腺癌的防控提供有效的建议。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中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胰腺癌发病率相关数据,采用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提供的Joinpoint软件计算胰腺癌年度百分比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来估计胰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的时间趋势,以及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工具评估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胰腺癌发病率的独立效应。结果: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增幅高于美国,上升趋势明显高于美国,男性人群发病例数增长约3.4倍,女性约3.1倍。Joinpoint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AAPC为2.1%,男性为2.3%,女性为1.9%。中国与美国胰腺癌发病率的年龄效应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85~89岁年龄组时年龄效应最大;时期效应整体随着时期的推移而上升,中国呈明显变化趋势而美国几乎保持稳定;队列效应呈现先上升后波动式下降的趋势,中国男性胰腺癌发病率RR值增长最大。结论:中国人群胰腺癌发病率趋势显著上升,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需要重点加强我国55岁以上男性人群胰腺癌的相关防控。
尚卿王小磊
关键词:胰腺癌发病率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慢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治的78例慢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开腹手术)与观察组(39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少;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较对照组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阑尾炎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排气、进食,还能促进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王海鹏尚卿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腹腔镜术阑尾切除手术
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患者47例给予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5、0.359,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4.3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4.349、3.235、5.99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3/47)、21.74%(10/4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323,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李智永尚卿杜太平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全胃切除D_2淋巴结清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观察腹腔镜全胃切除D_2淋巴结清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_2淋巴结清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5年生存状况。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卧床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梗阻、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复发率对照组稍低于观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年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全胃切除D_2淋巴结清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生存期有所延长。
李智永郭梅娟杜太平尚卿韩玲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腹腔镜
新生大鼠肠神经嵴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
2016年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肠神经嵴干细胞(ENCSCs)的方法,观察肠神经嵴干细胞神经球(NLBs)的原代及分化情况。方法取新生SD大鼠,无菌环境下解剖分离从小肠至直肠的肠管,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接种于培养瓶行原代培养,并传代;传到第3代时,加入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观察ENCSCs原代培养及分化培养的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LBs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以及分化后ENCSCs Hu D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 ENCSCs原代培养第1天,可见细胞贴壁成长,第2天,贴壁细胞减少,出现大量悬浮的细胞团,第4天,悬浮细胞团增大,形成体积稍小的NLBs,7 d后,大量NLBs漂浮于培养液中。未分化的NLBs行免疫荧光染色可见nestin阳性表达;NLBs分化后贴壁的细胞可见Hu D、GFAP阳性表达。结论新生大鼠肠道可提取出ENCSCs,培育出ENCSCs神经球,并能够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尚卿刘远梅高明娟
关键词:细胞培养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