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锋
-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柴北缘马海东地区路乐河组冲积扇特征
- 2022年
-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新揭示了路乐河组。为明确其沉积相类型及有利的储集相带,通过野外和岩心沉积构造的观察、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路乐河组的沉积特征,分析了沉积充填规律,建立了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组广泛发育冲积扇相沉积,自盆缘向盆内依次发育扇根-扇中-扇缘沉积。路乐河组填平补齐,以北东方向的祁连山为物源区的冲积扇向盆内的马北古凸起超覆,控制了柴北缘中段的地层展布和沉积演化规律。马海东地区发育3个砂层组,处于冲积扇的扇中-扇缘亚相,发育河道充填和漫流沉积微相。扇中河道充填、漫流沉积以及扇缘河道充填沉积是较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 张俊锋肖永军陈云锋林武
- 关键词:冲积扇有利相带
- 柴北缘马海东地区双向逆冲地质结构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复杂,长期以来一直评价较低。通过建立双向逆冲地质结构模型,恢复中侏罗世原型盆地,认为马海东地区受马仙、赛南-绿南断裂的双向逆冲作用控制,形成了上、中、下三层纵向叠置的复杂地质结构。其中,下结构单元主要为逆掩的尕西凹陷原地沉积体,保留了中侏罗世深湖-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且受逆冲叠瓦影响,厚度纵向叠加,具有较大资源潜力。马仙断裂具备良好的垂向输导能力,因此马海东地区具备了深部发育有效烃源岩和形成"下生上储"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山古1井钻探揭示了马海东地区构造地层油气藏,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潜力,证实了双向逆冲地质结构的合理性,对带动柴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柳忠泉陈云锋张俊锋肖永军柴先平林武田连玉丁丽荣
- 关键词:中侏罗世
- 柴北缘东段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8
- 2019年
- 综合分析柴北缘东段区域构造背景、残留地层分布、构造变形、裂变径迹和构造演化史,认为研究区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燕山早中期伸展弱断陷一挤压坳陷、燕山晚期挤压隆升、喜马拉雅早期弱挤压坳陷和喜马拉雅晚期强烈逆冲4个阶段。不同构造带的沉降、隆升活动时间与强度存在差异,燕山晚期的差异剥蚀决定了中一下侏罗统的残留展布,喜马拉雅晚期不同的改造作用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架。构造运动期次和强度控制了中一下侏罗统炷源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和生排姪期次,燕山期以来继承性古隆起和喜马拉雅早期发育的古构造是深层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有效怪源岩落实、古构造继承性发育、油源断裂时空匹配较好的马海东构造L1井的勘探发现证实了以上认识。
- 孙波王金铎王大华肖永军张俊锋柴先平林武陈云锋
- 关键词:勘探方向
- 柴北缘马海东地区路乐河组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 2023年
-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构造复杂,地层认识不清。为了明确马海东地区古近系底部地层归属,分析构造活动对古近系层序界面的控制,探讨该套地层的地质年代,利用地震、钻井、野外剖面资料,明确了层序界面特征,建立了马海东及周缘E 1-2 l-E 3g下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马海东地区古近系底部地层为路乐河组上部1-3砂组,具有底超顶削的地质结构,弥补了以往对马海东地区缺失路乐河组的认识,且在构造低部位发现构造-地层类圈闭。马海东地区路乐河组的发现,补足了该区储盖条件和圈闭条件的短板,成为该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 张俊锋
- 关键词:地质年代地层圈闭
- 柴东地区早中侏罗世沉积充填与分布规律被引量:5
- 2016年
- 针对柴东地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复杂、原始沉积分布认识不一等问题,充分利用侏罗系野外露头勘查、钻井(孔)、地震等成果资料,通过露头引层、钻井(孔)标定地震以及地震相、低速异常识别等技术手段,明确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规律;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岩心描述,系统研究早、中侏罗世地层沉积特征和充填演化规律,结合中新生代盆—山演化关系,恢复研究区早、中侏罗世古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柴东地区下侏罗统仅分布于红山凹陷,分布面积约为640 km2;中侏罗统分布于红山—小柴旦、尕西—鱼卡、霍布逊和德令哈等6个残留凹陷,尕丘、大柴旦、欧南等凹陷不发育中、下侏罗统。柴东地区早侏罗世表现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主要物源来自北方的祁连山,次要物源来自南侧的柴南隆起;中侏罗世处于拗陷沉积阶段,表现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的水进半旋回沉积充填演化特征。
- 李军亮肖永军张俊锋林武栾守亮
- 关键词:早中侏罗世沉积充填
- 柴北缘大柴旦地区山前带构造建模及演化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针对柴北缘大柴旦地区北东、北西向两组逆冲推覆断裂交汇,构造变形极其复杂,构造解析困难的问题,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地震、重磁电、钻井(孔)等资料,理清了研究区主要断裂体系及其组合特征与展布规律。采用地表和地下构造、浅部和深部构造、地震和非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山前带构造建模研究与构造解析。通过研究,确定了研究区发育NW和近WE向两组断层和盆缘逆冲、盆内逆冲、盆内挤压-走滑等3类断裂体系,平面上具有分区、分带性;建立了盆缘、盆内不同构造变形机制的构造解释模型;共识别出了挤压、伸展和走滑等3大类8种构造样式,明确了构造样式组合模式及其分布规律,理清了研究区"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南西-北东向构造演化剖面分析明确了盆缘、盆内推覆构造与盆内反冲构造后展式演化时序及其对中生界残留分布的控制作用。
- 王大华王金铎肖永军李军亮柴先平张俊锋丁丽荣
- 关键词:柴北缘
- 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纪原型盆地恢复被引量:17
- 2016年
- 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中深层主力生烃层系,针对研究区前人"早—中侏罗世为广盆沉积、现今残留凹陷均有分布"的普遍认识与实际钻探的矛盾,以及侏罗系有效生烃中心不明确等问题,笔者从地面地质调查、山前冲断带构造建模入手,运用平衡剖面技术研究控凹断裂活动性及盆山演化过程,认为发育持续沉降型、构造正反转型、构造负反转型等三类凹陷;按照"七因素法"恢复了侏罗纪各时期盆地原型,认为柴东地区发育尕西—鱼卡、红山—小柴旦、霍布逊、德令哈等4个早—中侏罗世分隔性湖盆,晚侏罗世才发展为统一沉积湖盆,纵向充填表现为早侏罗世伸展弱断陷、中侏罗世伸展拗陷湖沼相、半深湖相以及晚侏罗世挤压拗陷河流冲积相逐层超覆沉积、湖盆不断扩展的特征。中、下侏罗统有效烃源岩残留分布于原始湖盆改造后的尕西等4个持续沉降型凹陷以及鱼卡等两个构造正反转型凹陷。
- 李军亮肖永军王大华林武柴先平张俊锋田连玉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纪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
- 柴北缘东段中、新生代构造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区域应力场和断裂发育特征设计地质模型,对其东段两条典型地质剖面形成时的受力方式、主要断裂的形成和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凸起具有两种成因机制:挤压过程中,由于基性岩层刚性强度不同,在上覆地层形成断冲、凸起构造(如大红沟凸起);基底软流物质上涌引起上覆地层凸起变形,凸起具有背斜构造的形态特征(如锡铁山凸起)。柴北缘东段断裂系统由两期构造运动形成,早期受燕山运动作用,形成的断裂以北倾南冲为主;晚期,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形成的断裂以南倾北冲为特征,断层主要分布在南侧一带。
- 孙波王金铎肖永军林武柴先平张俊锋田连玉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中、下侏罗统残留分布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1
- 2015年
- 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主力生烃层系,针对前人'早—中侏罗世广盆沉积、现今凹陷均残留分布'的普遍认识与实际钻探不相符的矛盾,在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地震、电法等成果资料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侏罗系露头层段归属与横向差异,研究了早—中侏罗世原始沉积与残留分布规律,认为研究区早—中侏罗世发育鱼卡、红山、德令哈、霍布逊等4个分隔性湖盆,并非广盆沉积,马海古隆起、欧龙布鲁克低凸起等造成原始沉积湖盆分割性较强;中、下侏罗统平面上局限分布于尕西、鱼卡、红山、小柴旦、霍布逊和德令哈等6个凹陷,并且在凹陷带、山前冲断带均有分布,并非与现今凹陷一一对应,欧南、大柴旦等凹陷均不发育中、下侏罗统。其残留分布主要受控于早—中侏罗世原始沉积和燕山运动晚期隆升改造两大因素,平面上严格受南祁连、埃南等NW向控山、控凹断裂和马仙等NE向、近EW向调节断裂的双重控制,从而造成现今凹陷之间、控凹断裂上下盘之间中、下侏罗统残留厚度的差异。
- 李军亮肖永军林武柴先平张俊锋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