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雯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形态学
  • 2篇血白细胞
  • 2篇血凝仪
  • 2篇血液
  • 2篇凝血
  • 2篇全自动
  • 2篇全自动血凝仪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白细胞
  • 2篇粒度
  • 2篇粒细胞
  • 2篇颗粒度
  • 2篇白细胞
  • 1篇弹力
  • 1篇蛋白
  • 1篇蛋白C
  • 1篇蛋白S
  • 1篇地理

机构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作者

  • 16篇张雯
  • 10篇张磊
  • 6篇张彦平
  • 6篇王金华
  • 5篇徐阳
  • 3篇雷娜
  • 3篇黄伦
  • 2篇肖生祥
  • 2篇黄仑
  • 2篇李亚萍
  • 2篇王琰
  • 2篇魏伟
  • 1篇何爱丽
  • 1篇张彤
  • 1篇李梅
  • 1篇冯义国
  • 1篇翟嵩
  • 1篇刘拉羊
  • 1篇胡刚
  • 1篇周挺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肤混合瘤7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皮肤混合瘤(mixed tumor of the skin,MT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1月—2022年7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74例MTS患者的病史、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效果等资料。结果74例患者中男45例,女29例,平均发病年龄(44.23±13.74)岁,病程中位数为2(1.0,3.75)年。皮损多位于面部(69例,93.24%),其中以鼻部(14例,18.92%)、口鼻间(17例,22.97%)、面颊部(20例,27.03%)多见,也可见于耳部(3例)、头皮(1例)、背部(1例)。皮损表现为大小0.5~3.0 cm孤立、境界清楚、质韧或中等硬度、肤色或红色的结节丘疹,71例(95.95%)皮损表面光滑,3例皮损表面可见顶针状凹陷。17例(22.97%)病例皮损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组织病理:62例混合瘤位于真皮,1例位于皮下脂肪层,11例未见表皮,瘤体位置不明确。54例境界清楚,其中53例有假包膜,20例境界不清。肿瘤由比例不定的上皮及间质成分组成。根据上皮组织成分,63例向顶泌汗腺分化,11例向外泌汗腺分化。17例患者电话随访疗效时失访,其余57例随访2个月~10年9个月无复发。结论MTS临床较少见,临床易误诊,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但其预后较好,多数皮损手术切除后无复发。
张雯王宁张婧郑雪瑞雷浩郑延静郑焱肖生祥冯义国
关键词:混合瘤病理特征
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CYLD基因新发突变
2023年
目的 检测一个中国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multiple familial trichoepithelioma,MFT)家系的圆柱瘤基因(cylindromatosis,CYLD)突变情况,并探讨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家系患者和健康个体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YLD基因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测序,以100例与该家系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及其他4例患者CYLD基因第17号外显子均检测到一个杂合错义突变,c.2263C>A,导致密码子由CAG变成AAG,第755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被赖氨酸替代。结论 CYLD基因杂合错义突变c.2263C>A可能导致编码CYLD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改变,这是本家系的发病基础。
王亚琦张雯肖彤肖生祥王晓鹏王爽
关键词:毛发上皮瘤突变
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对三七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评价
2023年
目的用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方法征集脑卒中后阿司匹林治疗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和基础治疗+三七(3 g/d)治疗组,连续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治疗前、治疗14 d、治疗30 d为时间点采集数据,分析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差异。结果两组基础治疗后抗血小板聚集率不达标,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6.30±3.30)%,(26.20±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加用三七治疗14 d,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5.89±2.46)%,(15.1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加用三七治疗30 d,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4.35±2.97)%,(10.30±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添加中药三七治疗脑卒中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可使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达到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标准。
王琰王辉张熙雷娜李雯张雯徐阳魏伟张磊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聚集率
利用Cellavision DM96结合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利用Cellavision DM96结合血液系统疾病讨论式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40名,分别采用传统显微镜教学方法(传统组)和Cellavision DM96教学方法(实验组)进行带教,通过理论答卷和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操作考核,比较两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学习情况。结果两组实习学生考试总成绩分别为:(85.7!8.56),(73.9!8.37)(t=4.407,P<0.001),总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实习生在白细胞分类与标准细胞一致性比较得kappa值。中性粒细胞分类能力:0.952vs0.942;单核细胞分类能力:0.899vs0.737;淋巴细胞分类能力:0.851vs0.785;嗜酸粒细胞分类能力:0.971vs0.970;嗜碱粒细胞分类能力:0.968vs0.854;异型淋巴细胞分类能力:0.930vs0.884。结论运用CellavisionDM96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学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具有提高学生识别外周血细胞能力。其优势可推广于临床血液学检验实习带教。
张磊段小静王金华张彦平黄伦张雯
查体儿童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儿童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定运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XE-2100分析仪)检验血常规的180例门诊表观健康查体儿童(年龄≤15岁)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白细胞形态参数数据。按照年龄0~岁、1~岁、2~岁、6~岁、12~15岁分组,分析研究各白细胞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研究观察各年龄组儿童中性粒细胞散射荧光度即颗粒度(NEUT-X)为1 355.0±41.5、1 348.3±22.5、1 348.4±51.3、1 339.3±51.6、1 335.8±46.2,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中性粒细胞核酸荧光强度即核的大小(NEUT-Y)为495.6±28.2、477.6±38.6、486.5±40.2、481.3±32.2、479.9±39.6,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淋巴细胞核酸荧光强度(LYMPH-Y)为713.6±46.3、708.3±60.3、711.0±61.2、712.8±72.3、711.6±75.3,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淋巴细胞散射荧光强度(LYMPH-X)为896.3±36.2、854.6±19.3、858.4±17.6、860.1±15.7、851.3±18.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中0~岁组与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小于1岁的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颗粒度较其他年龄健康儿童高,具有较高的自身免疫抵抗能力。
张磊段小静王金华张彦平黄仑张雯
关键词:大颗粒淋巴细胞
EV71感染手足口病严重程度与IL-6、IL-1β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6R、IL-1β、IL-1RN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重症HFMD的早期发现和患病风险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安市儿童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收住的180例EV71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组108例,普通组72例。采用SNPscanTM多重SNP技术检测上述样本IL-6rs1800796、rs2069837,IL-6Rrs2228145、rs4845617,IL-1βrs16944、rs1143627,IL-1RN rs315952、rs9005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 180例EV71感染患儿中,IL-6rs1800796G等位基因的重症化风险升高(OR=1.312,95%CI:1.041~1.653),IL6-R rs2228145C等位基因重症化风险升高(OR=1.330,95%CI:1.064~1.663),而IL-1βrs1143627G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OR=0.790,95%CI:0.635~0.981)。IL-6rs2069837、IL-6R rs4845617,IL-1βrs16944、IL-1RN rs315952、rs9005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6rs1800796、IL-6Rrs2228145、IL-1βrs1143627基因多态性与EV71HFMD患儿严重程度相关联。
李梅李亚萍邓慧玲张雯马乐王立群吴媛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白介素-6白介素-1Β基因多态性重症化
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在中药治疗银屑病药物性肝损伤监测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变化及监测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中药治疗银屑病患者100例(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组50例,病例对照组50例)和50例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血常规结果。统计分析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s,EO#)、嗜酸性粒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eosinophil,EO%)、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嗜酸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ean eosinophil volume,MEV;嗜酸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值Mean eosinophil scatter,MES;嗜酸性粒细胞平均高频传导率Mean eosinophil conductivity,MEC);同时检测三组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比较各组之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群落参数的差异。结果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组、病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ALT分别为(232.5±12.3)U/L,(36.6±16.3)U/L,(29.6±26.3)U/L;MEV三组分别为(169.9±5.43)channel,(166.7±9.12)channel,(163.4±4.60)channe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S三组分别为(205.6±1.56)channel,(206.9±1.95)channel,(207.01±1.73)channe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O%和EO#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银屑病引起肝损伤时,嗜酸性粒细胞体积参数和颗粒度参数变化明显,可以作为一个备用的监测指标运用。
张磊胡刚王金华张彦平黄仑张雯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中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
血栓四项指标与血栓弹力图参数检测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比较血栓四项与血栓弹力图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215例,根据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ICS)评分分为显性DIC组(CDICS评分≥7分)、非显性DIC组(5分≤CDICS评分<7分)以及未发生DIC的对照组(CDICS评分<5分)。比较三组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的速率(K)、弹力图最大切角(α角)、弹力图最大振幅(M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的诊断效能。对两种检测方法与CDICS评分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显性DIC组TM、TAT、PIC、t-PAI-C、R、K、α角均高于非显性DIC组,MA低于非显性DIC组(P<0.05)。血栓四项和血栓弹力图单独检测结果虽然有效,但诊断效能低于CDICS评分。血栓四项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与CDICS评分具有弱至中等的一致性(P<0.05)。结论:在脓毒血症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中,血栓四项阳性诊断率更高,但无法快速、全面地评估凝血全貌,不可代替血栓弹力图的动态监测,临床可以将两者联合应用,进而提高诊断效能。
张彤董夏昕雷娜张雯李雯徐阳王金华王琰张磊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脓毒血症血栓弹力图ROC曲线
骨髓细胞形态确诊黑热病4例回顾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在人体巨噬细胞内所致,以白蛉为传播媒介。患者发病后1~2年内易并发其他感染导致死亡。黑热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表现易与血液系统疾病等混淆,极易误诊、漏诊[1]。本研究对2018—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黑热病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黑热病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磊张雯陈社平王婷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学黑热病
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参数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侧向散射光强度即颗粒度(neutrophil lateral scattering intensity,NEUT-X)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肿瘤化疗使用G-CSF患者(研究组),32例肿瘤化疗未使用G-CSF患者(研究对照组)和50例门诊表观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细胞计数,收集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参数结果数据。分析研究NEUTX参数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临床感染发热率,以揭示白细胞形态参数与机体抵抗能力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研究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T-X为:1 324(890.2,1 358.0),1 440(1 397.3,1 466.3),1 329(1 295.1,1 359.4),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78,P=0.002),且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使用G-CSF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0.99(0.22,1.75)×109/L,7.53(1.00,14.05)×109/L,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95,P=0.005);研究组患者使用G-CSF前后中性粒细胞形态参数NEUT-X分别为:1 382(1 323.6,1 440.4),1324(890.2,1 358.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32,P=0.004);研究组与研究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热病例数分别为:23/52例、4/32例(χ~2=9.14,P=0.002)。结论肿瘤化疗病人使用G-CSF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NEUT-X参数降低,且感染发热率高于未使用G-CSF患者,推测中性粒细胞颗粒度对评估实体肿瘤化疗病人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价值。
张磊李娟王金华张彦平黄伦张雯
关键词:实体肿瘤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