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

作品数:25 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7篇社会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7篇家庭
  • 5篇中国家庭
  • 4篇生育
  • 4篇年龄
  • 4篇婚姻
  • 3篇队列
  • 3篇生命
  • 3篇生命历程
  • 3篇青年
  • 2篇单身
  • 2篇队列分析
  • 2篇幸福感
  • 2篇人口
  • 2篇人口学
  • 2篇生育意愿
  • 2篇内生
  • 2篇主观幸福
  • 2篇主观幸福感
  • 2篇经济研究
  • 2篇老年人

机构

  • 24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24篇李婷
  • 4篇宋健
  • 3篇李婷
  • 2篇郑真真
  • 2篇李建民
  • 1篇范文婷
  • 1篇陶涛
  • 1篇张闫龙
  • 1篇刘涛

传媒

  • 7篇人口研究
  • 2篇人口学刊
  • 2篇人口与经济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人口与健康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团结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人口与社会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家庭的“转变”与“不变”
2021年
从人口学更偏向结构性的视角来看,中国家庭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或变迁?在多面向的家庭变化中,又有哪些不变的存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宋健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李建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郑真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李婷副教授,对此进行了讨论。
宋健李建民李婷李建民
关键词:人口学
近20年来中国家庭研究变迁——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社会网络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近20年来,中国家庭发生巨大变迁,家庭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加系统地理解我国家庭研究的脉络及其变化,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2本期刊共565篇相关文献的733个关键词进行中心性分析,同时结合社会网络图谱,来探讨历年来家庭研究知识体系的扩展过程。研究发现,我国家庭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深化,从较为稀疏、分离的关键词网络逐渐变为联系紧密、关系复杂的关键词网络,标志着不同研究对象、议题和方法之间的大融合。历年来家庭研究的热点议题发生了一系列转变,从围绕生育展开过渡到养老、流动和教育等方面。这种知识体系的扩展主要是由议题范围的扩大所主导的,包括新议题的涌现,具有较强信息传递力的边缘议题热度的上升以及传统议题的深入与具体化。同时,研究理论视角的发展也对知识网络起到一定的整合作用。以家庭研究为例,研究体系的扩展来自自身的精细化发展与对外部社会、政治和文化资源的利用。
李婷李婷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家庭结构家庭功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发展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和实践史被引量:3
2022年
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人口发展进程——完成了压缩式的人口转变、形成了高空间流动特征的“迁徙中国”格局,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后人口转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多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和现实处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带领中国实现了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抑制了迅猛增长的人口趋势,激活了人口流动活力,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回溯历史,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和实践变迁,这些本土化的经验与思考能为当下中国所面临的人口挑战提供启发。
李婷郑叶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个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家庭养老支持分工
2021年
中国是目前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将是人口老龄化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十分必要。中国有家庭养老的传统。作为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的具体体现,家庭养老连接着亲子两代,涉及代际延时性的付出回报关系和即时性的互惠关系。养老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家庭所实现,养老责任为家庭中的何人所承担,是传统文化规范和外部环境制约下家庭内部个体之间彼此协商的结果。
陶涛刘雯莉李婷
关键词:家庭养老互惠关系即时性个体化养老责任
内生与外生死亡分解下的中国成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基于生命力模型的应用
在人口学研究领域中,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和综合了死亡率信息的预期寿命是最常用也是最受关注的指标.但是在观测到的全因死亡率和人口预期寿命的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死亡模式.死亡模式的不同,可能会对死亡率和预期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而辨...
李婷
三代直系家庭分布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探索中国三代直系家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三代直系家庭比例在中国地级行政单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化,总体呈现出北方较低,南方较高的模式。进一步的可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显示,社会经济、人口和文化等因素均会影响三代直系家庭的分布,但是它们的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会因地区文化和城镇化模式的差异而呈现出对三代直系家庭比例截然相反的促进或是抑制作用。同时,房价因素也会受地区对房价敏感程度的影响产生分化效果。这些结果说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模式和文化传统这三者会形成一种相互作用又协同进化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塑造了中国家庭结构的独特性。
李婷刘涛刘嘉杰成天异
关键词:家庭结构地理加权回归
当代青年生育观的多重向度
2023年
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生育观是认识当前低生育率的关键。本研究从三个层次出发,考察了位于表层的生育意愿,中层的生育认知体系,以及底层的社会演进逻辑,从而勾勒出当代中国青年多重向度的生育观。总体而言,青年生育观表现为:意愿子女数下降,生育年龄不断推迟,婚育间隔压缩,从“男孩偏好”转向“两男回避偏好”等。支撑这些表象的是生育动机的个体化与情感化转向,以及婚姻、养育教育、工作、物质消费等关联领域交织形成的外部约束力量。同时,这些转变又受到多种社会进程的共同作用,由此塑造了当代中国青年生育观的底层逻辑。
李婷
关键词:生育观生育意愿
出生队列效应下老年人健康指标的生长曲线及其城乡差异被引量:38
2014年
准确理解老年人重要健康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估计养老医疗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以往基于横截面或单个出生队列数据的研究,由于无法控制出生队列效应,可能造成对趋势估计的偏差。文章利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的多重队列纵向追踪数据(CLHLS(1998~2011)),用生长曲线模型考察老年人的自我评估健康水平,日常活动功能,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这些健康指标的变化和群体差异均与队列效应紧密相关:(1)在没有控制队列效应下,可能会对估计的年龄趋势产生偏差;(2)健康指标曲线在不同队列之间有区别;(3)在同一出生队列下,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4)这种差异在ADL和心理健康水平这两项指标中随着队列的不同而改蛮。
李婷张闫龙
关键词:城乡差异
高等教育与女性婚配:基于年龄、时期和队列的视角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利用APC交叉分类随机效应模型,以已婚女性为研究对象,分解出高等学历对女性教育婚配的年龄、时期和队列作用,以把握三方面时间维度的变化趋势。实证结果显示高等学历的年龄与时期作用显著,队列效应不明显。初婚年龄对高等学历女性的教育婚配年限差始终呈正向影响,34岁左右是教育婚配差由负变正的转折点;初婚年龄对非高等学历女性的影响则表现为U型分布。高等学历女性的夫妻教育年限差随着初婚年龄的上升而变大,且增幅大于非高等学历女性,可见推迟结婚的高等学历女性未必嫁得不好。此外,两类女性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都展现出同质婚发展趋势,高等学历男性资源并没有被非高等学历女性占有,高等学历女性的教育婚配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有上升的倾向。但是,两类女性的教育婚配经历的时期作用阶段明显不同:高等学历女性教育婚配的时期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经历了"正—负—负—正"四个阶段;而非高等学历女性的时期效应单调下降,在1980年之后作用效果由正向变为负向。国内社会需要给高等学历女性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社会大众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婚恋问题,而高等学历女性自身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全面综合地衡量结婚对象,适时进行婚配。
范文婷宋健李婷
关键词:高等学历女性
中国单身青年的规模、特征及其演进态势
2023年
当前,我国单身青年规模的大幅增长已经引发了社会对其未来生活的关注,并激起了对更宏观的家庭婚姻制度的讨论。厘清我国单身青年的特征与演进态势,对于把握单身社会的意涵至关重要,也是理解未来我国社会演化进程的重要基础。
李婷郑叶昕
关键词:演进态势家庭婚姻单身青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