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激光
  • 3篇光斑
  • 2篇探测器
  • 2篇图像
  • 2篇光斑图像
  • 1篇电路
  • 1篇电路设计
  • 1篇电路设计与实...
  • 1篇硬件
  • 1篇硬件设计
  • 1篇远场
  • 1篇远场光斑
  • 1篇散射
  • 1篇上变频
  • 1篇数字上变频
  • 1篇探测器阵列
  • 1篇图像处理
  • 1篇能见度
  • 1篇能量密度
  • 1篇热释电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李鹏
  • 5篇张海庄
  • 4篇曾庆平
  • 2篇郜中华
  • 2篇孟智勇
  • 2篇夏润波
  • 1篇熊成钢
  • 1篇雷萍
  • 1篇王磊
  • 1篇姚梅
  • 1篇彭阁鹏
  • 1篇薛飞
  • 1篇胡维星
  • 1篇刘志林
  • 1篇刘翼
  • 1篇白冰
  • 1篇孔亚南

传媒

  • 2篇现代电子技术
  • 2篇光学与光电技...
  • 2篇装备制造技术
  • 1篇激光技术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3I系统互连互通性及测试方法探讨
2009年
在对C 3I系统互连互通性的定义做了阐述以及对实现能力的各类构件进行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互连互通能力进行评判的指标,重点对测试方法作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指出了在C 3I系统互连互通能力评估方面今后需要进行的工作。
李鹏郜中华王磊
关键词:C3I系统互连互通
探测器阵列法测量激光远场光斑能量密度算法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靶场试验装备布局很难做到激光器与阵列面垂直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激光探测器阵列系统处理激光光斑能量密度算法的不足。根据激光束照射靶面的倾斜角,研究了激光束与每个探测器形成夹角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了具体的余弦角计算公式,对激光光斑每一点的能量密度进行了相应的修正计算,通过试验应用,验证了该算法在激光远场光斑测量中能够有效提高光斑能量密度的处理精度。
熊成钢张海庄孟智勇李鹏曾庆平
关键词:探测器阵列远场光斑光束质量
激光光斑图像伪彩色处理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激光光斑灰度图像分辨率较低、可视化效果差,为了提高激光光斑图像的显示分辨率,根据人眼对彩色图像非常敏感的特性,利用RGB三基色机理,采用映射函数将黑白图像256个灰度级转化为按可见光谱中彩色光的波长来表示的伪彩色图像,从而实现了激光光斑灰度图像的伪彩色处理。通过激光光斑灰色图像和伪彩色图像的比较可知,伪彩色光斑图像内部细节清晰、分辨率较高,视觉效果也比较自然,更能够全面生动地体现激光光斑图像所表示的相关信息。
胡维星张海庄彭阁鹏李鹏曾庆平
关键词:伪彩色处理彩色图像空间域
激光光斑测量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直接测量远场激光光斑,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热释电探测器阵列靶的激光光斑测量系统。针对热释电探测器噪声特性,将探测器响应信号通过前置放大、增益放大、峰值保持、A/D采集等电路处理,最后由主控计算机存储光斑信息,并对光斑图像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实际的远场激光测试实验,验证了该设计能够有效测量远场激光光斑。
张海庄刘志林薛飞夏润波李鹏
关键词:热释电探测器差分电路
DVB-S中的发射机硬件设计及其FPGA实现被引量:1
2009年
主要介绍了DVB-S系统,并依据DVB-S标准,基于FPGA硬件平台对发射机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郜中华李鹏刘翼白冰
关键词:数字上变频
远场激光光斑图像处理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常用的基于高斯光束特性的激光光斑图像处理算法,处理远场光斑图像会丢失部分能量较低的光斑数据,致使处理出的光斑能量密度低端精度不能达到0.01μJ/cm2的需求。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远场激光光斑数据信息,提出了基于噪声特性的激光光斑图像自动阈值处理算法。该算法在分析系统噪声特性的基础上,依据3σ原则确定图像提取阈值进行光斑图像处理。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算法既能够有效抑制系统噪声,又能够改善光斑图像的处理质量,恢复光斑图像丢失的数据信息,使光斑能量密度低端达到探测需求。结果表明,基于噪声特性的光斑图像处理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远场激光光斑的处理精度,更适用于远场激光光斑图像的处理。
张海庄姚梅雷萍李鹏曾庆平
关键词:图像处理激光光斑
1.06μm激光大气后向散射强度仿真计算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激光大气后向散射信号对激光导引头制导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激光大气后向散射的形成,利用MATLAB语言对1.06μm激光大气后向散射信号强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同时设计开发了一套模拟计算软件,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软件计算激光大气后向散射信号强度的准确性。
张海庄孔亚南孟智勇曾庆平李鹏夏润波
关键词:后向散射大气能见度仿真计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