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世祥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化走出去
  • 2篇英语
  • 2篇英语世界
  • 2篇中国文化走出...
  • 2篇聊斋
  • 2篇聊斋志异
  • 2篇《聊斋志异》
  • 1篇导师
  • 1篇翟理斯
  • 1篇东方主义
  • 1篇学者
  • 1篇译介
  • 1篇英译
  • 1篇语境
  • 1篇中国文学
  • 1篇走访
  • 1篇文学
  • 1篇误读
  • 1篇小说
  • 1篇莫言小说

机构

  • 4篇上海大学

作者

  • 4篇杨世祥
  • 3篇朱振武

传媒

  • 3篇蒲松龄研究
  • 1篇中国翻译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建国后《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及其启示被引量:3
2016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和学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投入到经典作品的外译之中,《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进一步传播乃至经典化就是这样语境的成果之一。《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从此前英美等国汉学家的单方努力转变为国内学者和翻译家与国外翻译家和汉学家们的共同推进,其在英语世界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走向纵深。本文重在考察1949年后《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及其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路径,并对当前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献言献策。
朱振武杨世祥
关键词:聊斋志异英语世界译介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中国文学英译的误读与重构——以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为例被引量:29
2015年
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的英译问题引起了中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文学的外译工作如何取得成功,中国文学文化如何走出去等问题更成为了大家关心的焦点。在多元化的翻译标准下,选择适当的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尤为重要。由于译者自身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译文出现对原文信息理解的偏离、误读现象在所难免。但从译者的角度出发,译文中的一些"误读"实际是译者对原文的调整,为提高译本的可读性和读者的可接受性而进行的再创造,可视为对原文解构之后的重构。本文从莫言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标题的英译说起,在文化"走出去"语境下探讨中国文学英译的误读与重构。
朱振武杨世祥
关键词:误读
《蒲松龄研究》编辑部就杂志发展走访申城学者被引量:1
2014年
经上海大学朱振武教授牵线组织,2014年3月15日,《蒲松龄研究》杂志焦伟主编、王清平副主编等一行三人做客上海大学,就聊斋学的发展前景和《蒲松龄研究》杂志质量整体提升等问题虚心求教于申城学者。参加本次座谈的申城学者有《中国比较文学》主编、博士生导师谢天振教授,《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执行副主编、博士生导师乔国强教授,《上海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任李孝弟博士和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朱振武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部分研究生聆听和参加了这次研讨。
袁俊卿杨世祥
关键词:编辑部主任学者博士生导师
《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百年传播(1842—1949)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以各种史料为基础,对建国前《聊斋志异》的百年英译历程做历时性描述研究,同时从共时的维度宏观分析翟理斯译本出现前后的两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并从深层接受心理的维度诠释《聊斋》在英语世界得以经典化的成因。作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典范,《聊斋》在英语语境中的经典化对当下的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具有启示意义,但也让我们对英语世界普遍存在之东方想象导致的文本误读进行反思。
朱振武杨世祥
关键词:聊斋志异英语世界翟理斯东方主义中国文化走出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