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燕

作品数:5 被引量:159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生态足迹
  • 2篇脱钩
  • 2篇经济增长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理学发展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性
  • 1篇学科性质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脱钩分析
  • 1篇脱钩理论
  • 1篇能源
  • 1篇欠发达
  • 1篇欠发达地区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增长
  • 1篇区域资源
  • 1篇人地关系
  • 1篇资源环境

机构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保山学院
  • 2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红河学院

作者

  • 5篇杨小燕
  • 4篇潘玉君
  • 3篇赵兴国
  • 2篇刘树芬
  • 2篇姚辉
  • 2篇和瑞芳
  • 1篇郭林生
  • 1篇王爽
  • 1篇丁生
  • 1篇施玉
  • 1篇赵健霞
  • 1篇孙俊
  • 1篇胡志丁
  • 1篇赵庆由
  • 1篇崔文芳
  • 1篇李会仙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经济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被引量:12
2012年
在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知识形态,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转向,地理学向"软"的一面转向并关注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倾向于关注"社会→地理→科学"关系的历史解释,地理学家在科学史的地理解释思想上的贡献等理论基础上,拙文主要阐述科学地理学这一新学科在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体系上的独特性:①建构关注过去的、现在的及未来的"社会→地理→科学"关系;②践行"以任务带动学科"和"任务学科并重"的地理学发展方略,主要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③聚焦于科学活动因素的区域性,注重区域相关性分析方法论。基于这种独特性和地理学方法论精髓,科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包括:①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②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与地理环境、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结构要素的时空结构及其相互关系;③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自然景观、社会景观、文化景观等的影响;④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的影响。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的独特性和研究内容决定了科学地理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与地理学特征是一致的,促进着现代地理学微观上的"深"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综合"发展。
孙俊潘玉君姚辉郭林生和瑞芳刘树芬赵健霞杨小燕
关键词:学科性质地理学发展
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被引量:65
2011年
为揭示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借助"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概念模型,构建区域资源环境负荷指数,应用脱钩理论及基于弹性分析法改进的脱钩程度判定标准,以1998-2008年为时间界限,以T1、T2、T3、T4和T5 5个时期为时间尺度,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空间尺度,试图对中国及各省区资源环境负荷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进行定量判定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是从时间演变还是从空间演变来看,中国及其绝大多数省区资源环境负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其演变主要从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Ⅱ→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Ⅲ→相对脱钩Ⅱ的呈近"正态分布曲线"的规律。②按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地带划分,各省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与全国比较的空间演变规律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相对较低,但有上升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则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而逐渐下降,其下降速度的顺序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随着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的有力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优化,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正呈现良性互动,二者有望实现绝对脱钩,这对中国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赵兴国潘玉君赵波和瑞芳刘树芬杨小燕李会仙
关键词:脱钩理论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基于云南省的案例实证分析被引量:27
2013年
以云南省为例,综合运用生态足迹、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模型与方法,在研究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与生态足迹变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产值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近20年来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下,云南省总量生态足迹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反,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小,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对生态足迹及其要素变动的影响显著。②短期内三次产业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且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相关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区域生态足迹。因此,为推进云南省区域低耗、低碳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园区群,加速推进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向国家申请给予生态补偿和产业补偿政策。
杨小燕赵兴国崔文芳丁生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态足迹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欠发达地区
民族自治区高碳能源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响应被引量:4
2011年
从碳循环角度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来描述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与高碳能源生态足迹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冲击响应分析表明,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与高碳能源生态足迹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响应作用,一方面经济增长是高碳能源生态足迹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高碳能源生态足迹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施玉潘玉君王爽杨小燕
关键词:经济增长高碳能源生态足迹响应函数
科学发展视角下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分析——以云南省为例被引量:59
2011年
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理论,构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指数,运用弹性分析改进的脱钩评价方法,建立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程度的判定标准,以云南省为例,对其1998—2008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的强度及其变化特点来看,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总体较大且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但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其速度比为0.3∶1;②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状态及其变化趋势来看,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呈现由绝对脱钩→相对脱钩Ⅱ→相对脱钩Ⅲ→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Ⅲ的演变轨迹,其变化呈近倒"U"型曲线,符合区域科学发展的目标。"十二五"时期,云南省将进入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的加速阶段,区域发展的内外因素也将更加复杂,发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走一条自然资源"低耗高效型"、生态环境"低压强保型"、经济发展"高速高效型"与社会发展"均衡协调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赵兴国潘玉君赵庆由胡志丁姚辉杨小燕
关键词:人地关系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增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