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林下参
  • 2篇生态风险
  • 2篇生态风险评估
  • 2篇人参
  • 1篇电解质渗透率
  • 1篇东北铁线莲
  • 1篇多糖
  • 1篇多糖提取
  • 1篇性状
  • 1篇洋参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植物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状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张亚玉
  • 8篇孙海
  • 8篇杨振
  • 4篇王秋霞
  • 1篇孙长伟
  • 1篇魏云洁
  • 1篇张舒娜
  • 1篇李珊珊
  • 1篇马琳
  • 1篇刘继永
  • 1篇王志清
  • 1篇许世泉
  • 1篇张丽娜

传媒

  • 2篇特产研究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5
  • 5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钙对人参某些生物学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明确必需元素钙对人参生长的影响,利用水培试验在霍格兰氏营养液基础上,设置3个钙浓度梯度作为处理:分别为0.25(低钙组),4(正常组),16(高钙组)mmol/L,研究钙胁迫下人参生物学特征及其体内生理响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低钙处理人参叶片深绿、面积小且皱缩,茎弯曲,根系弱小、侧根少且呈红褐色,高钙组人参叶片黄绿,侧根发达;高钙阻碍了人参叶片叶绿素的合成,提高了叶片光合捕光能力,叶绿素含量为2.692 mg/g,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为2.602;低钙破坏了细胞膜透性,增大了人参茎电解质渗透率,其电解质渗透率是正常组的2.1倍,为35.64%;人参根系活力的比较,正常组>高钙组>低钙组(P<0.05)分别为53.94,49.32,42.74μg/(g·h);人参各器官的钙积累随着钙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大,其中人参叶片增加的幅度最大,其钙含量为1.751 mg/g。
杨振孙海李腾懿王秋霞张亚玉
关键词:人参根系活力钙含量
东北铁线莲多糖提取及含量测定被引量:3
2014年
以多糖提取率、糖醛酸提取率为指标,比较水提取、酸提取和碱提取对多糖的提取效果,探索东北铁线莲多糖提取的最佳方法和工艺。分别以水、0.1mol/L盐酸、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水浴提取铁线莲多糖,苯酚-浓硫酸法测定东北铁线莲多糖含量,间羟基联苯法测定糖醛酸含量。结果,水提取、酸提取、碱提取东北铁线莲多糖含量分别为50.947%、29.064%、22.083%,糖醛酸含量分别为0.952%、38.903%、6.588%。水提取法的多糖提取率远远高于酸提取与碱提取,酸提取的糖醛酸提取率高于水提取与碱提取。
马琳李珊珊许世泉刘继永王志清杨振孙海张亚玉
关键词:东北铁线莲多糖
龙胆属6种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本试验采用ITS2序列进行龙胆属6种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通过测定粗糙龙胆(Gentiana scabra)、三花龙胆(G.triflora)和条叶龙胆(G.manshurica)的ITS2序列,同时从Gen Bank下载包括滇龙胆(G.rigescens)、秦艽(G.macrophylla)和麻花艽(G.straminea)3种药用植物在内的27个样本ITS2序列,采用Clustal X、Gene Doc和MEGA 5.0软件比较分析龙胆属6种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特征,进而用MP、ML和NJ法分别构建了龙胆属植物的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龙胆属6种药用植物(包括粗糙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滇龙胆、秦艽和麻花艽)的ITS2序列共有187个保守位点和39个变异位点,粗糙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滇龙胆的ITS2序列GC含量较高,分别为60.2%、60.6%、60.6%和60.0%;而秦艽和麻花艽的GC含量较低,分别为58.2%和56.3%。龙胆属6种药用植物中粗糙龙胆、三花龙胆和条叶龙胆3个物种间遗传距离较近,尤其是粗糙龙胆和条叶龙胆之间仅为0.005;滇龙胆和麻花艽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117)。亲缘关系分析显示,龙胆草组物种(粗糙龙胆、三花龙胆和条叶龙胆)和秦艽组物种(秦艽、麻花艽)表现出更近的亲缘关系;滇龙胆和其他5种药用植物(粗糙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滇龙胆、秦艽和麻花艽)间的亲缘关系则较远。ITS2序列可以作为进行龙胆属6种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分析的依据。
王秋霞孙海魏云洁张舒娜杨振张亚玉
关键词:龙胆属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分析
不同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肥力评价被引量:15
2015年
为了解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肥力差异,对不同生产模式下人参(野山参、林下参、农田栽参)土壤养分、土壤容重、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数值化方法综合评价了人参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P<0.05),野山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最高,林下参次之,农田栽参最低,其中野山参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农田栽参土壤的10.027倍;不同生产模式下土壤容重和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利用相关系数法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其中总生物量权重系数最高,为8.118,有效钾最低,为2.000。利用权重系数和肥力指标隶属度值得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其中野山参土壤肥力最高,为72.701,林下参次之,为58.590,农田栽参最低,为29.978,三者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不同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肥力评价可知,野山参土壤肥力最高,适宜人参生长,农田栽参最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孙海王秋霞张亚玉杨振徐成路
关键词:人参土壤肥力评价指标
Fe^(2+)胁迫对西洋参元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2014年
为了明确Fe2+胁迫下西洋参对Fe、Mn、Cu和Zn的吸收和分配状况,以土壤为基质外施FeSO4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Fe2+胁迫下,西洋参中Fe、Mn、Cu和Zn的吸收量受到影响,其中整株中Fe、Mn和Zn的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e2处理时最高,分别为653.031,271.716,175.606 mg·kg-1,Cu的积累量逐渐增高,Fe4处理积累量最大为33.412 mg·kg-1;Fe2+胁迫下打破了西洋参中4种元素固有平衡,各元素的地上部/根部比与在整株中积累相一致,其中Fe在根中积累量大于地上部,Mn、Cu和Zn的地上部积累量大于根部;Fe2+胁迫下土壤中Fe浓度与西洋参中Fe、Mn、Cu和Zn形成了较好的二次方程拟合,其中拟合曲线变化趋势与西洋参对各元素的积累一致。Fe2+胁迫打破了西洋参营养元素吸收分配的固有平衡,导致代谢紊乱,最终影响西洋参健康生长发育。
孙海张丽娜李腾懿杨振徐成路张亚玉
关键词:西洋参营养元素
林下参土壤中Cu和Zn的形态组成及其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解林下参护育土壤中Cu和Zn的形态分布,采用Tessier逐级提取法提取土壤中可交换态(S1)、碳酸盐结合态(S2)、铁锰氧化结合态(S3)、有机结合态(S4)和残渣态(S5)的质量分数,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土壤中2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并通过地积累指数法评价林下参土壤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林下参土壤中Cu和Zn的质量分数均低于国家一级标准限值,但部分样点最大值接近国家一级标准限值,其中,Cu最大值为32.554mg/kg,限值为35mg/kg;Zn最大值为93.447mg/kg,限值为100mg/kg,需要引起注意。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百分比组成均以残渣态百分比最高,Cu和Zn的总质量分数虽较高,但是有效态的质量分数较低;土壤pH、有机质和重金属总量均影响Cu和Zn形态分布,其中,pH与Zn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25。对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环境风险评估发现,土壤中2种重金属的风险级别均为1级,并未受到污染。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由土壤中pH、有机质及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共同决定,林下参土壤整体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但仍需慎重选地防止重金属超积累降低林下参品质。
孙海王秋霞李腾懿杨振张亚玉
关键词:林下参土壤重金属
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分析
2015年
为解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以林下参护育中的胡桃楸、榆树、松树和杨树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土壤中Al,Cd,Cr,Cu,Fe,Mn,Pb,V,Zn九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别较大;重金属全量的变异系数以Cu最大,为0.33,而有效态含量的变异系数以Fe最大,达到了0.57;土壤中Cd的总量为0.390mg/kg,大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得引起注意;土壤中有效态Cd,Cu,Fe,Pb,V,Zn含量均以胡桃楸下为最高,有效态Al,Cr含量以松树下最高,杨树下有效态Cd,Cu,Fe的含量为各树种间最低;林下参重金属富集系数以Zn,Cu,Cr为最高,分别为0.445,0.473和0.279;林下参红皮病的发病指数以胡桃楸下最高而以杨树下最低,并与土壤中有效态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态锰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和0.76。
李腾懿孙海杨振张亚玉
关键词:林下参重金属树种红皮病
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解林下参护育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采用Tessier逐级提取法提取土壤中可交换态(S1)、碳酸盐结合态(S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3)、有机结合态(S4)和残渣态(S5)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土壤中5种重金属(As、Cd、Cr、Cu、Zn)含量,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林下参土壤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林下参土壤中Cd含量为0.410 mg·kg-1,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30 mg·kg-1(pH<0.65),其他元素在国家一级标准限值内,其中Cr、Cu和Zn的平均值虽低于国家一级标准限值,但部分样点最大值接近或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限值,如Cr的最大值为105.623 mg·kg-1(限值为100 mg·kg-1),Cu最大值为32.554mg·kg-1(限值为35 mg·kg-1),Zn最大值为93.447 mg·kg-1(限值为100 mg·kg-1),需要引起注意;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百分比组成均以残渣态最高,Cu和Zn的总含量虽较高,但有效态含量低,毒性较强的重金属As、Cd和Cr,只有Cd的有效态百分比最高,含量为0.282mg·kg-1,接近国家二级标准限值,需特别警惕;土壤pH、有机质和重金属总量均影响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别是有机质与毒性较强的Cd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57。对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环境风险评估发现,土壤中重金属危害指数RI值为85.45,远小于低环境风险限定值150,但是单个元素Cd达中等风险水平。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由土壤中pH、有机质及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共同决定,林下参土壤整体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但仍需慎重选地,防止重金属Cd的积累。
孙海张亚玉孙长伟李腾懿徐成路杨振
关键词:林下参土壤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