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手术方式选择
  • 1篇手术治疗
  • 1篇足踝
  • 1篇足踝部
  • 1篇踝部
  • 1篇骨瘤
  • 1篇骨样
  • 1篇骨样骨瘤
  • 1篇关节
  • 1篇关节镜
  • 1篇MRI
  • 1篇磁共振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洪源
  • 1篇徐向阳
  • 1篇郑月焕
  • 1篇胡牧
  • 1篇陈刚
  • 1篇王亚磊

传媒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与MRI对距骨骨软骨损伤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与MRI在距骨骨软骨损伤诊断方面的相关性及两者辅助下选择的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4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均常规行MRI和关节镜检查,分别根据Hepple法和Bohndorf法进行分级,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术后随访并评估,判断疗效。结果损伤根据Hepple的MRI分期:Ⅰ期5例,Ⅱ期12例,Ⅲ期8例,Ⅳ期6例,Ⅴ例9例;根据Bohndorf的关节镜分级:A级4例,B级4例,C级5例,D级17例,E级5例,F级5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分期与关节镜下分级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r=0.26,P=0.24);33例手术患者术后获6~35个月(平均15.7个月)的随访,随访率为82.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42.16±10.23)分,术后(82.84±1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良率81.8%,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MRI和关节镜的联合应用是准确评价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必需检查手段,且在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陈刚王亚磊胡牧郑月焕洪源徐向阳
关键词:磁共振关节镜
7例足踝部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骨样骨瘤是于1935年由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具有界限清晰的局限性病灶。最常见的部位为股骨、胫骨等长干骨,而足踝部的骨样骨瘤较为少见。目的:研究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足踝中心确诊的7例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21.5岁。受累部位:距骨5例,跟骨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16个月(8~25个月),症状为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2例发病之前有相关部位的外伤史。3例曾于我院或外院诊断为其他疾病,并行相关手术治疗。1例外院确诊骨样骨瘤,手术切除后1年复发。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刮除+植骨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病灶复发,无植骨反应,无病理性骨折。结论:足踝部骨样骨瘤发病少见,其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所以,需要密切结合患病部位的临床表现、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和准确的组织活检做出明确诊断,并给以相应治疗。
洪源洪源
关键词:骨样骨瘤足踝部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