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毅

作品数:12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乡村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实证
  • 2篇门槛
  • 2篇门槛效应
  • 2篇金融
  • 1篇宜居
  • 1篇宜居性
  • 1篇战略成本管理
  • 1篇知识图
  • 1篇知识图谱
  • 1篇中国乡村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人居环境研究
  • 1篇省域
  • 1篇省域面板数据
  • 1篇时空异质性

机构

  • 12篇南京理工大学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江苏第二师范...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王毅
  • 8篇陆玉麒
  • 6篇朱英明
  • 3篇丁正山
  • 2篇马颖忆
  • 2篇陈娱
  • 1篇葛军莲
  • 1篇靳诚
  • 1篇吴耀宇
  • 1篇祁新华
  • 1篇叶士琳
  • 1篇陈志军
  • 1篇杨艳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经济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工程管理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农业经济与管...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基于中国40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在中国经济和城镇化都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厘清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将宜居性作为一项“要素”引入生产函数研究框架,构建了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基于2005—2019年中国4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2005—2019年中国大中城市的宜居性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维度分异和空间分异特征。②总体上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提高具有抑制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城市规模中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对于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前,以及规模较大的直辖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这种抑制作用比较显著;而进入新常态阶段后,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还存在门槛效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倒“N”型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使职工平均工资处于6万元至8万元时,经济发展能明显提高城市宜居度。经济发展本身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单一门槛抑制效应,但其负向影响呈现出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从“宏观指引”和“微观行动”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王毅苗转莹陆玉麒朱英明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宜居性系统GMM门槛效应
土地集约、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效率被引量:11
2020年
从集聚经济理论视角,利用2001~2017年相关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农业资本、劳动和能源要素投入引起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和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化利用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体呈现"倒N"型特征,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只有提升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效果;土地集约化利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域异质性,中部和西部地区劳动集约程度与劳动生产效率之间呈现"U"型特征,中部和西部地区依靠劳动力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仍有一定空间;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显著促进效应,尤其是纯技术效率提升和规模效率提升作用效果更明显。建议控制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在最优区间,提高农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加大政策支农、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力度。
杨桐彬朱英明王毅
关键词: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经济集聚
江苏省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同测度及格局演化被引量:11
2021年
探究国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即"三生"功能)的耦合协同关系和时空演化特征是优化乡村地域功能、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在明确"三生"功能逻辑内涵的基础上,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局部自相关分析、Dagum基尼系数及子群分布方法,测算2002、2007、2012和2017年江苏省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以及"三生"功能综合评价值,揭示"三生"功能多维尺度的时空演变和耦合协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苏省乡村"三生"功能高值集聚特征凸显,生产功能时空异质性明显,苏北地区及其与苏中地区交界处生产功能优势突出,生态功能优势地域单元呈现扩张趋势。江苏省乡村"三生"功能多处于磨合阶段和高水平耦合阶段,极弱耦合地域单元占比最低。苏北地区中等耦合地域组团集聚,苏中、苏南地区主要为高水平耦合单元。"三生"功能一般协调地域单元占比最高,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减弱态势。江苏省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两两之间低水平耦合协调发展情况持续恶化,多处于失衡协调区和过渡协调区,并未实现空间良性共振。江苏省乡村"三生"功能非均衡性经历上升—降低—上升的演化过程,苏南地区组间差距始终较小。生活功能非均衡程度波动起伏趋势与"三生"综合功能和生产功能相一致,研究期内生态功能的地域非均衡性逐渐减弱。卫生医疗水平和生态环境情况对于提升江苏省乡村"三生"功能具有关键作用。
魏璐瑶陆玉麒马颖忆马颖忆陈娱
关键词:影响因素
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基于CNKI、CSCD文献搜索引擎,以及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采用传统文献研究与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1992-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与知识图谱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全景式展现。结果发现:1)近25年来,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文数量显著增长,《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等期刊是学者的主要科研阵地;2)研究的优势机构和团队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以及辽宁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其他建筑、规划类和师范类院校;3)研究经费多元化趋势明显,国家级基金是最主要的来源。4)在研究热点方面,人居环境、居住环境、宜居城市、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居住空间等是学者长期重点关注的热点词汇。5)在研究主题与知识基础方面,相关研究内容广泛,主题尚不集中,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城市、居住环境、农村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居住生活满意度、人居环境科学、人口发展是受到关注较多的8个热点主题,其知识基础建立在31篇经典文献之上。6)在具体演进轨迹方面,相关研究的知识结构呈连续发展且彼此联系紧密的态势,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并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性和政策导向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问题或政策的学科发展导向,以及学者间的合作交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技术方法的革新与应用等是其演进的主要驱动力。
王毅陆玉麒朱英明丁正山
关键词:人居环境知识图谱可视化
浙江省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不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将可达性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研究浙江省2014年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总体较高,但空间不均衡特征显著,大体上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集聚分布特征明显,东北部平原地区高水平集聚,西南部边缘山区低水平集聚;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与人口分布空间相关性较强,大部分人口分布于等级较高的地区.地形地貌区域分异对浙江省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的地域差异起基础性作用,以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为主导的需求因素驱动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空间分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水平和供给能力共同影响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以区域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为代表的政策制度因素也会诱导公共服务水平空间不均衡.本文从可达性视角综合测度了区域公共服务的不均衡特征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关系,可为促进区域之间的社会公平提供决策依据.
王毅靳诚朱英明陆玉麒马颖忆丁正山
关键词:公共服务可达性影响因素
城镇化对制度转型的影响——基于江苏13个市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江苏各市2000~2015年的城镇化率对于制度转型3个维度(分权化、市场化、全球化)的影响。指标选取方面,以地方政府财政分权比例衡量分权化,以非国有(含非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衡量市场化,以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衡量全球化。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江苏各市城镇化进程较为有力地推动了分权化水平的提高,在苏北地区更为显著;(2)城镇化进程对于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较为乏力,但苏锡常三市的市场化对城镇化的脉冲响应均表现为正;(3)城镇化对全球化的冲击也较为显著,高速城镇化带来的劳动力为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4)总体来看,城镇化对制度转型3个维度的冲击,在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为显著。
李恩康陆玉麒王毅王毅郭政
关键词:城镇化分权化市场化脉冲响应
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评估与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作为气候变化风险问题之一,高温热浪已引起各国政府与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基于VSD(The 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模型,文章构建了高温热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空间关联指数,探讨了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热点区演化以及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城市间风险等级转化明显;(2)高温热浪风险空间为跳跃变化的"圈层"结构,风险指数呈由中心向外围"低-高-低"变化;(3)高温热浪风险的空间集聚程度整体趋于减小,热点区呈收缩态势并由"多核心"演变为"双核心"结构,冷点区则稳定分布于闽东北的宁德地区;(4)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划分为5大类型,即省会-副省级高风险区、市辖区次高风险区、河谷中风险区、沿海平原次低风险区以及闽东-内陆山区低风险区。研究结果能够为未来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格局演变提供预判依据,并为风险管理和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决策参考。
金星星祁新华陆玉麒叶士琳王毅
关键词:空间分异
区域的适度空间规模及边际扩张效应——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所辖县级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的行政区划格局、GDP、土地面积、常住人口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据,以面积表征区域空间规模并作为自变量建立三次函数模型,探讨了区域利润和空间规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的适度空间规模。同时,借助经济学中有关边际利润的概念,定义并求解出不同区域的边际扩张系数。研究表明:(1)苏南各区域虽然在适度规模上略低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但其扩张度、利润峰值和边际扩张系数明显高于后两者,反映出江苏全省各区域在空间扩张价值上的南北失衡;(2)地级市所辖中心城区在扩张度、利润峰值和边际扩张系数方面显著高于县和县级市,表明高度集约化利用的城区在区域空间规模上强烈的扩张冲动与较高的扩张价值。
李恩康陆梦秋陆玉麒王毅王毅陈娱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2023年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测算我国省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等计量手段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2011—2020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城乡融合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该结论经过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城乡融合的机制分析显示,创业活跃度发挥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还存在非线性溢出效应,并受到创业活跃度的调节;(4)数字普惠金融本身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也表现出显著的单一门槛抑制效应,且负向影响呈现为边际效率递增。最后,基于以上结论,从多个角度提出促进我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毅章桢徐思妍刘瑞朱英明
关键词:门槛效应中介效应
江苏省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关系被引量:34
2018年
在构建乡村旅游信息化和区域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耦合评价模型,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信息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之间相互依存、融合发展,两者之间有良性正耦合关系,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沿沪宁铁路沿线的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等级最高。
杨艳丁正山葛军莲吴耀宇王毅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信息化区域旅游经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