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中伟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苎麻
  • 2篇毛茛
  • 2篇居群
  • 2篇SRAP
  • 2篇SSR
  • 2篇SSR分子
  • 1篇动蛋白
  • 1篇引物
  • 1篇引物筛选
  • 1篇植物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数
  • 1篇染色体数目
  • 1篇系统学
  • 1篇系统学关系
  • 1篇毛茛属
  • 1篇解剖学
  • 1篇近缘
  • 1篇近缘种
  • 1篇居群遗传

机构

  • 5篇九江学院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赵中伟
  • 5篇廖亮
  • 5篇徐玲玲
  • 5篇李同建
  • 2篇石庆华
  • 1篇方亮
  • 1篇张美云
  • 1篇秦红霞
  • 1篇徐婧
  • 1篇史军伟
  • 1篇张大明
  • 1篇陈玉波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茶叶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SRAP分析苎麻及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苎麻与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利用26对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对中国苎麻属的17种9变种的共27份材料进行SRAP分子标记分析。扩增结果是26对引物共扩出368条带,其中363条为多态性带,占98.64%。聚类分析表明:(1)腋球苎麻组的腋球苎麻和苎麻组的苎麻、贴毛苎麻聚在一支并靠近系统树的根部,支持王文采苎麻组起源于原始的腋球苎麻组观点。(2)苎麻和贴毛苎麻聚在一支,支持郭安平苎麻直接起源于贴毛苎麻的观点。(3)苎麻组的青叶苎麻、微绿苎麻和大叶苎麻组的多倍体类群聚在一支,可能是由于在种间杂交导致。
廖亮李同建赵中伟陈玉波徐玲玲潘其辉石庆华
关键词:SRAP系统学关系
禺毛茛SRAP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1
2009年
以禺毛茛叶片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10×Buffer、Mg2+、dNTP和引物4种因素3个水平,对禺毛莨SRAP反应体系进行研究,并比较了不同浓度模板DNA、Taq酶用量对扩增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禺毛茛的SRAP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禺毛莨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2.5μl,25mmol/LMg^2+2.5μl,2mmol/LdNTPs1.5μ1,5μmol/L引物1.0μl,模板量为100—200ng,Taq酶0.5U。运用该体系对10份禺毛茛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并从100个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36个引物组合。这一优化的体系及多态性引物组合为利用SRAP标记技术进行毛茛属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中伟李同建徐婧廖亮徐玲玲
关键词:SRAP标记引物筛选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苎麻居群的取样策略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我国重要纤维植物苎麻的遗传多样性,确定苎麻居群的合理取样策略。[方法]以不同生境的5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每个居群分单株采集24株,分为4、8、12、16、20、24株6个取样梯度,利用8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①分布于不同生境的苎麻居群的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各不同;②随着分析单位个体数目从4株增加到20株,各居群的多态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增大的趋势,但当分析单位的个体数目在20株以上时,多态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基本不再发生变化;③当分析单位个体数目为20株时,各居群的多态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包含了各自居群95%以上的遗传变异。[结论]在利用SSR技术进行苎麻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以单个居群随机采集20株苎麻为最少分析单位个体数目。
赵中伟徐玲玲李同建廖亮潘其辉赖占均石庆华
关键词:苎麻SSR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苎麻居群遗传多样性
赵中伟
关键词:苎麻SSR居群
毛茛属五种植物的核型被引量:1
2009年
对中国云南毛茛属(Ranunculus)5种植物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茛组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和禺毛茛(R.cantoniensis DC.)核型公式为2n=2x=16=6m+4sm+6st和2n=4x=32=14m+6sm+12st;该组茴茴蒜、禺毛茛和扬子毛茛(R.sieboldiiMiq.)的不同居群核型存在自西向东不对称系数渐增大现象。在美丽毛茛组中,深齿毛茛(R.pulchellus var.stracheyanus Hand.-Mazz.)的中甸居群核型(2n=4x=32=12m+12sm+8st)与青海居群核型(2n=4x=32=24m+8sm)明显不同;毛果高原毛茛(R.tangusticusvar.dasycarpus(Maxim.)L.Liou)染色体数目(2n=40),核型公式(2n=5x=40=30m+10sm)和纳帕海毛茛(R.napahaiensis W.T.Wang & L.Liao)染色体数目(2n=40),核型公式(2n=5x=40=20m+16sm+4st)为首次报道。
史军伟徐玲玲方亮李同建赵中伟廖亮
关键词:毛茛属染色体数目核型
大叶龙茶解剖学、肌动蛋白基因及分子标记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大叶龙茶是来源于江西修水茶科所宁州群体茶园中一株自然突变体形成的大叶并无蕾无性繁殖新品种。对大叶龙茶及其母株的成熟叶片和不同时期的芽进行石蜡切片研究表明,大叶龙茶叶片栅栏组织细胞较长、海绵组织层数增加;大叶龙茶无蕾的原因是由于所有的芽始终保持营养芽的状态所致。首次克隆了茶树3个肌动蛋白基因片段(CS-ACT1,CS-ACT2,CS-ACT3),且都编码225个氨基酸,大叶龙茶与母株及500个BlastX分析获得的肌动蛋白序列在保守结构域F、G、H区有相应的四个氨基酸不同。对大叶龙茶及其母株进行AFLP分析表明,大叶龙茶总带数比母株少,并出现一部分特有带;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大叶龙茶及其它常见品种进行研究,表明大叶龙茶等4个修水品种与龙井43有相似的遗传基础。
徐玲玲张美云李同建秦红霞赵中伟樊启水廖亮张大明
关键词:解剖学肌动蛋白基因AFLPEST-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