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争光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压裂
  • 4篇三维地震
  • 4篇微地震
  • 4篇储层
  • 3篇致密砂岩
  • 3篇砂岩
  • 3篇水力压裂
  • 2篇油气
  • 2篇气藏
  • 1篇等值线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气藏
  • 1篇地球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储层
  • 1篇地震储层预测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地震预测

机构

  • 1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2篇赵争光
  • 11篇杨瑞召
  • 3篇李聪聪
  • 3篇马彦龙
  • 3篇刘颖
  • 2篇李洋
  • 2篇龙隆
  • 2篇赵百顺
  • 2篇仇念广
  • 2篇孙玉凤
  • 2篇文小龙
  • 2篇邵建欣
  • 2篇庞海玲
  • 1篇王占刚
  • 1篇孙志朋
  • 1篇张青山
  • 1篇卢昊
  • 1篇王少卿
  • 1篇王依川
  • 1篇刘微

传媒

  • 3篇能源技术与管...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地学前缘
  • 1篇Applie...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页岩气富集带地质控制因素及地震预测方法被引量:25
2012年
首先对页岩气富集带的地质控制因素及各家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页岩气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评价页岩气量的多少,即资源因素,它决定了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储量的多少,是页岩气资源评价、有利区块优选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页岩厚度、有机质(TOC)丰度、干酪根类型、成熟度(Ro)、天然气含量及状态(游离、吸附)等。另一类决定了页岩气能否经济地开采出来,以及产量的高低,即所谓的"核心区"或"甜点"区。包括埋藏深度、页岩本身的矿物成分、脆度、孔隙度(裂缝)、渗透率以及原始地应力大小、方向及差异等。这两类指标共同控制了页岩气的富集和最终产量。因此,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应首先利用地质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第一类指标进行评价,从中优选出有利区块。在有利区块内,可以利用地震相关技术对第二类指标预测和评价,从中优选出适合钻井和开采的页岩气富集带或"甜点"区。根据对页岩气富集带(甜点)地质控制因素的讨论,可以将页岩气划分为"裂隙"型页岩气藏及"脆性"型页岩气,两种类型均需位于弱应力各向异性区,以便于压裂过程中得到理想的复杂网状裂缝系统。笔者认为,对于"裂隙"型页岩气藏,几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相干体、蚂蚁体、曲率体等)可以很好地刻画断层、隐伏断层及裂缝发育带,对这些成果的解释可以以玫瑰图的方式展示,从而可以揭示该区域的裂缝的主要发育方向及次要方向,进而推断该区的局部主应力方向,为水平井位部署提供依据。而对于"脆性"型页岩气藏,叠前反演技术、叠后反演技术可以揭示低泊松比(υ),纵横波速比等来进行有利目标(甜点)识别。曾经在常规油气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震技术,在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杨瑞召赵争光庞海玲李聪聪仇念广宋向辉
关键词:页岩气地震储层预测
油气田水力压裂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水力压裂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低孔低渗油气藏及非常规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描述水力压裂诱发裂缝几何形态及评价压裂效果的主要技术,在我国尚处在工业试验阶段,在技术应用层面上存在认识不足。在介绍了地面微地震监测发展历史可行性证明、地面检波器排列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地震数据处理反演定位方法以及地面监测定位精度。结果认为,采用稀疏台站检波器排列布设的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成本较低、施工方便且反演定位精度在横向和纵向上(一定监测距离以外)优于井中监测,对此观测系统采集的微地震数据进行走时反演和能量反演,都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因此,是未来微地震监测的发展方向。
赵争光马彦龙刘颖谷育波赵百顺接铭丽
关键词:水力压裂微地震走时反演
浅层河道砂体的地震准确识别与精细刻画被引量:3
2014年
准确刻画河道的空间展布是浅层气勘探研究的前提.因此,将由河道沉积的地质背景、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的茂兴工区四方台组地震反射特征作为“种子点”,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上的河道形态自动追踪得出河道沉积的空间展布规律.再依据钻井解释的河道沉积厚度修正其空间形态,提高了河道形态的刻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5条河道沉积,连续的地层切片展示出不同沉积时期河道的形成、变迁以及消失过程,强振幅区域为气藏发育区.
龙隆杨瑞召刘颖尚优优张凯淞赵争光
关键词:三维地震河道砂体种子点三维可视化
利用谱蓝化和有色反演分辨薄煤层被引量:16
2013年
基于模型反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反演结果过度模型化、反演可能扩展到地震频带以外以及估计的子波不准确导致反演误差较大等不足,谱蓝化和有色反演可有效白化地震子波,在地震带宽内改善频谱,提高地震分辨率,同时确保谱蓝化后的地震数据保持地下地层的真实反射系数。设计优化了谱蓝化和有色反演技术流程并将其应用在煤层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中,有效地提高了反演波阻抗体对薄煤层的分辨能力。同时,反演结果被用于辅助精细构造解释薄煤层,纠正了单纯利用地震原始数据体解释层位出现的错误。
杨瑞召赵争光马彦龙霍超李洋
关键词:薄层算子
储层岩性对水力裂缝延伸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水力压裂施工过程中,天然断层或裂缝对水力裂缝的延伸影响显著,甚至与水平井轨迹平行或近乎平行的断层或裂缝会形成压裂屏障,阻止水力裂缝的延伸甚至造成砂堵.而岩性对水力裂缝延伸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本文首先利用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对水力裂缝进行了成像并提取出微震事件点分布平面图;然后利用三维地震断层属性预测了天然断层或裂缝分布,利用三维地震GR反演体提取了沿层砂岩分布平面图;最后,通过叠合天然断层或裂缝分布图、砂岩分布平面图以及微震事件点分布平面图,分析了岩性和天然断层或裂缝对水力裂缝延伸的影响,证实了岩性是除天然断层或裂缝以外控制水力裂缝延伸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赵争光杨瑞召孙志朋孟张武张青山刘利强
关键词:致密砂岩水力压裂三维地震微地震岩性
共等值线抽道集叠加识别油气水界面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在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无显著地震振幅响应的油气水界面这一问题,阐述了解决此难点的共等值线抽道集叠加技术识别油气水界面方法及其应用前提。它基于三维地震波形叠加,通过叠加油气效应,放大由流体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识别出无显著地震响应的油气水界面。应用此方法,分别识别出具有"平点"的背斜气藏和无"平点"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背斜)气藏的油气水界面。对此技术应用效果讨论并总结出共等值线抽道集叠加方法的应用前提。
赵争光杨瑞召马彦龙邵建欣刘微文小龙王依川
地面微地震监测致密砂岩储层水力裂缝被引量:18
2014年
当前对水力压裂增产进行监测的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已经被国内的油气工业广泛接受.微地震数据可用来评价压裂增产效果,预测储层应力状态以及引导水平井的钻进.在大庆油田一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利用在地表浅埋的26个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组成的稀疏检波器排列观测系统采集了微地震信号,并且利用微破裂向量扫描数据处理技术成功地对水力压裂裂缝进行了成像.通过对压裂过程中破裂能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的分析,获得了水力裂缝延伸的动态过程.最后,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和微地震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解释了水力裂缝分布与天然断层或裂缝分布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天然断层或裂缝对水力裂缝的控制作用.
赵争光秦月霜杨瑞召
关键词: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水力裂缝
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性预测方法被引量:12
2014年
阐述了最大主曲率法用于煤层气藏储层裂缝渗透率预测的原理,运用三维地震沿层最大主曲率属性对构造裂缝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裂缝间距、构造最大主曲率值、岩层厚度及渗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该模型对某区煤层气渗透率预测的结果与测井和实验室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在煤层气藏裂缝渗透率预测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赵争光杨瑞召张凯淞尚优优龙隆孙玉凤
关键词:煤层气煤储层裂缝渗透率三维地震
缝网压裂技术研究及在大庆油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面对低渗透油气藏难于开采的问题,提出了缝网压裂技术的原理及施工过程。缝网压裂技术不同于常规压裂,缝网压裂技术的目的就是开启、延伸和沟通天然裂缝,增大裂缝网络的复杂性和比表面积。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施工时当裂缝内净压力大于水平主应力差值时,可在原始裂缝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分支裂缝;对于天然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施工时的裂缝净压力大于水平主应力差值与岩石的抗张强度之和后,可在岩石本体上形成新的分支缝。主裂缝为缝网系统的主干,分支缝可能延伸一定长度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裂缝方位,最终形成复杂的网装系统。
杨瑞召赵百顺赵晓莉赵争光王金良卢昊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抗张强度
三维地震属性及微地震数据在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的综合应用(英文)被引量:15
2013年
非常规资源如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开发,要求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以解决诸多工程问题来获得经济产能。不同类型数据如三维地震和微地震数据所揭示出的储层非均质性能,更深入全面地揭示储层特性并优化钻井和完井程序。本文研究中,首先利用三维地震曲率属性预测了储层局部应力方向及天然裂缝闭合状态,获得了储层非均质性信息及地质力学性质;利用蚂蚁体预测了储层裂缝网络以及利用曲率和蚂蚁体结合预测了潜在的影响水力裂缝延伸的压裂屏障。其次利用三维地震获得的上述信息指导压裂方案设计及施工参数调整。最后,综合三维地震解释结果和微地震成像结果解释了压裂施工过程中出现砂堵的原因,明确了致密砂岩储层水力裂缝延伸及天然裂缝开启闭合控制因素。
杨瑞召赵争光彭维军谷育波王占刚庄熙勤
关键词:三维地震数据微震致密气藏致密砂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