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立庆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社会科学家杂志社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哲学
  • 6篇访谈
  • 3篇儒学
  • 2篇导师
  • 2篇生活儒学
  • 2篇个体性
  • 2篇博士生
  • 2篇博士生导师
  • 1篇德国古典哲学
  • 1篇多维审视
  • 1篇形而上学
  • 1篇研究生培养
  • 1篇引论
  • 1篇张君劢
  • 1篇哲学比较
  • 1篇哲学视域
  • 1篇哲学思想
  • 1篇正义
  • 1篇治学方法
  • 1篇中国解释学

机构

  • 10篇社会科学家杂...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赵立庆
  • 1篇姜宇辉
  • 1篇张能为
  • 1篇刘放桐
  • 1篇黄玉顺
  • 1篇李长成
  • 1篇邓晓芒
  • 1篇陈志强
  • 1篇孙丽芳
  • 1篇王敏光

传媒

  • 5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当代儒学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拜占廷学发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陈志强教授访谈
2014年
访谈主要涉及我国拜占廷学的建设问题,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我国拜占廷学后备人才即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其二是关于我国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趋势问题。陈教授介绍了作为我国拜占廷研究重镇的南开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种种努力,提出要本着"三原"原则,严格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并强化与国际一流学府的联合培养机制。陈教授还比较详细地谈到我国拜占廷研究的发展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尚在奠基阶段的我国拜占廷学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层面的问题。在谈及陈教授的治学方法时,他笑称并未刻意划分拜占廷历史与文化中的大问题或小问题,而是注重选择其中的一些"好"问题,即那些能够反映拜占廷史发展本质的要害问题。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治学经历详谈了研究中强化问题意识,选准研究的切入点等治学心得。他强调,寄希望于我国年轻的拜占廷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拜占廷解释理论体系,进而在国际拜占廷学论坛上表达中国学者对拜占廷史发展的独特看法。
陈志强孙丽芳赵立庆
关键词:拜占廷研究生培养治学方法
自由与生存
2018年
我大概看了一下《自由儒学的先声》这本书,觉得自由儒学作为一个理论构建已经足够周全了,它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也对张君劢这个典型做了全面的分析,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生存与自由是什么关系,这本书好像没有涉及,没有谈论对自由境界的划分,比如自在的层面、自为的层面等。
赵立庆
关键词:自由境界张君劢儒学自在自为
生活儒学与“古今中西”问题——黄玉顺教授访谈录
2017年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儒学复兴,新的儒学理论形态纷纷涌现。其中,黄玉顺教授的"生活儒学"引人瞩目。生活儒学在中西哲学比较的宏阔视野下,突破传统哲学"形上-形下"的二级框架,追溯作为存在的生活及其情感显现,形成"生活存在-形而上存在者-形而下存在者"的三级观念架构。生活儒学以作为生活情感的仁爱为本源,通过重建儒家的形而上学、形而下学,有效地回应了"中西古今"问题,特别是儒学走向现代性、以及其题中应有的建构个体主体性的时代课题。深入挖掘梳理儒学传统中的个体性资源,必将成为今后儒家哲学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黄玉顺赵立庆
关键词:中西哲学比较生活儒学访谈录生活情感形而上学个体主体性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先生访谈被引量:1
2017年
邓晓芒教授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坚持面向硕博研究生开设句读课程。他认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有助于国人在思维上的进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有助于在这一台阶上的登顶,对这些著作的句读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理解西方经典哲学著作的方法。邓晓芒教授把中西比较哲学当作他的一切哲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希望突破传统"中西马"的学科划分,在比较中产生新的思想。
邓晓芒赵立庆
关键词:句读
马克思劳动哲学思想的多维审视被引量:2
2017年
马克思始终从本体论高度理解劳动与自由的关系,认为真正的非异化劳动可以实现人的有限自由,其内在的根据在于劳动内在的目的性。首先,他将自然的因果性转变为被设定的自由因果性;其次,他通过对劳动与财产(所有)权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的批判分析,表明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已经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最后,他认为通过劳动交换实现互利性正义的设想只是一种法权意义上的权利要求,它既没有质疑市民社会的生产前提,也没有认真对待个人的尊严。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劳动不仅要真正实现互利性正义,还要实现对每个个体的尊重。
李长成赵立庆
关键词:劳动哲学财产权正义
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刘放桐先生访谈
2014年
1981年版《现代西方哲学》对恢复我国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起了某种"从无到有"的开拓性作用;1990年版的《现代西方哲学》修订本则在突破旧的评价模式、求实地介绍现代西方各派哲学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0年版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以下简称《新编》)则力图把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高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结合的新阶段。《新编》与其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及《西方近现代过渡时期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探索、沟通和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等论著其实是一个整体。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我将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结合起来的主旨。
刘放桐姜宇辉赵立庆
关键词: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实用主义
生活儒学与“古今中西”问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黄玉顺先生访谈被引量:3
2017年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儒学复兴,新的儒学理论形态纷纷涌现。其中,黄玉顺教授的"生活儒学"引人瞩目。生活儒学在中西哲学比较的宏阔视野下,突破传统哲学"形上–形下"的二级框架,追溯作为存在的生活、及其情感显现,形成"生活存在–形而上存在者–形而下存在者"的三级视域。生活儒学以作为生活情感的仁爱为本源,通过重建儒家的形上学、形下学,有效回应"中西古今"问题,特别是儒学走向现代性、以及其题中应有的建构个体主体性的时代课题。深入挖掘梳理儒学传统中的个体性资源,必将成为今后儒家哲学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黄玉顺赵立庆
关键词:生活儒学个体性
解释学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意义理解——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能为教授访谈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显学"的解释学研究已具有某种世界性的广泛性。针对目前国内解释学研究上的若干问题,张能为教授从从事解释学研究的缘起以及哲学意义、解释学与修辞学、想象力、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解释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从应用性层面对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中国哲学的真正特质和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义理解和看法见识。
张能为赵立庆
关键词:解释学伽达默尔中国解释学实践哲学
先秦哲学视域中的个体性思想引论——以墨子与韩非子为线索
2015年
个体性思想在先秦哲人思想体系中面目各异。墨子指出个体生存之真正价值在于为群体、为天下奔走,展现了墨子对群体之重视,对个体要求之严酷。韩非子建构一个"要在中央"的统一集权国家,群体价值之实现处于首要位置,主张个体价值往往被掩盖在虚假面目下,成为君主一己私利之体现。墨子、韩非子均主张把群体价值摆放在首位,认为先有群体,后有个体,在彰显群体价值基础上论及个体与个体价值。
赵立庆王敏光
关键词:先秦哲学个体性墨子韩非子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交流的实现路径研究被引量:36
2016年
文化交流是我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对于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意义重大。全面审视当前"一带一路"视阈下文化交流的现实困境,继而找出推进文化交流的有效措施,可以进一步依托文化优势,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顺利推进。
赵立庆
关键词:文化交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