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家胜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油田
  • 4篇压裂
  • 3篇集输
  • 2篇油井
  • 2篇深穿透
  • 2篇混输
  • 2篇集输管网
  • 2篇管网
  • 2篇管网仿真
  • 2篇仿真
  • 2篇CO
  • 2篇常温集输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储层
  • 1篇低温流动性能
  • 1篇多裂缝
  • 1篇多相混输
  • 1篇多相流
  • 1篇压裂工艺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新疆石油工程...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1篇邓家胜
  • 4篇余波
  • 3篇高志君
  • 2篇唐洪明
  • 2篇彭洋平
  • 2篇郭大立
  • 1篇雷征东
  • 1篇周丹
  • 1篇赵旭斌
  • 1篇王勇
  • 1篇张旭阳
  • 1篇董波
  • 1篇崔玲
  • 1篇余洋
  • 1篇张舒

传媒

  • 2篇现代化工
  • 1篇石化技术
  • 1篇节能技术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系统仿真技术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能源与环保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临界CO_(2)驱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21年
针对玛湖地区致密油藏衰竭式开发后期采油速度快速递减的问题,提出利用超临界CO_(2)驱替开发致密油藏的研究思路,通过开展超临界CO_(2)萃取致密油实验、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及长岩心驱替实验,探究了超临界CO_(2)驱替提高致密油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开发特征及影响因素,优选了注气速度、CO_(2)转注时机等重要操作参数。实验结果表明:CO_(2)萃取轻质组分能力随萃取次数的增加而减弱;注气速度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大,最优注气速度为0.10 cm 3/min;原油与超临界CO_(2)最小混相压力为34.18 MPa;当前油藏压力条件为最佳CO_(2)转注时机。该研究成果对致密油藏高效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周翔周丹邓家胜邓靖译Ray Rui姜哲人
关键词: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
新疆某老油田注水系统优化技术
新疆某油田注水开发进入中后期综合治理阶段,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不断增加,注水系统存在注水合格率低、注水能力不足和注水能耗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分压注水、"大排量离心泵+柱塞泵"梯级配置以及油区注水管网优化,优化后提高...
邓家胜李倩刘艳艳孟彦昭张丽谢鹏何旺达卜馨予
关键词:注水系统分压注水节能降耗
加酸压裂油井结垢机理研究-以玛131井区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本文以玛131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加酸压裂油井结垢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成果对井筒结垢井综合预防与治理等技术实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张伟康唐洪明邓家胜何旺达张旭阳
关键词:化学沉淀结垢机理
玛湖油田常温集输管网仿真与保障措施分析
2022年
寒冷地区油气集输管网采取保温、加热或伴热等措施以保障管网的正常运行,但上述方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为采出液加热,因此降低集输系统能耗成为亟需攻克的难题。基于新疆油田玛131井区管网设计和历史运行数据,建立相应的OLGA管网仿真系统。将夏季管网流动参数计算结果与玛131井区的检测数据对比,发现温度和压力的误差分别小于0.4%和18.6%,验证了OLGA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计算集输管网在冬季最冷工况下的流动参数,其温度和压力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提出现场通过监测每条管道的温度和压降,设置合理的温度和压降范围,对温度和压降异常的管道开展周期性扫线,对部分温度较低的井口实施加热。计算结果证明了玛湖油田常温集输的可行性,在常温集输时适当采取流动保障措施可提高集输管网冬季输送的安全性。
邓家胜余波白智文孟彦昭高志君何旺达
关键词:集输管网常温集输低温流动性能多相混输
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重复压裂优化——以长庆油田元284区块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在致密砂岩储层水平井重复压裂中,再次提升储层改造体积(SRV)是重复压裂成功的关键。由于初次压裂完井差、水力裂缝及天然裂缝的预置分布和动态应力变化认识不清,均衡扩展重复压裂多簇裂缝并获得理想改造效果颇具难度。为优化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重复压裂储层改造效果,以长庆油田元284区块为例,构建了考虑四维动态地应力场的水平井重复压裂优化工作流程,引入有限元-离散裂缝网络(FEM-DFN)和四维动态应力场交叉耦合方法。在全三维压裂数值模型基础上,揭示多裂缝均衡扩展规律,优化压裂参数,实现提升致密砂岩油藏改造体积目标。研究结果表明,FEM-DFN方法可准确描述裂缝几何形态,通过优化压裂时机、加砂量、簇间距、压裂液量、施工排量等参数,提高了缝网复杂度和横向延伸程度。现场应用表明,考虑四维地应力动态变化的压裂工作流程效果显著,对国内致密砂岩油藏压裂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张铭海雷征东姜乐朱海燕邓家胜
延长抽油井检泵周期的技术措施及应用——以百口泉油田抽油井为例
2012年
该文对抽油井常见的井眼轨迹复杂、举升系统管杆偏磨毁损严重[1]、井筒结蜡、地层出砂、生产参数不合理等问题,实行"分类分治"、"一井一策"理念,采取综合防治对策,通过在百口泉油田抽油井上的应用,近3年累计产生综合经济效益约2114万元,达到了"低投入、高回报"的效果。
董波崔玲余洋邓家胜
关键词:抽油井检泵周期
混输管网冬季常温集输工艺仿真与应用研究
2023年
寒冷地区油田常采用保温、加热或伴热等措施保障采出液的流动安全,但现有的井口直接加热将消耗大量的能量,且大部分能量在沿线散失。为减少油田集输过程中的能耗,基于新疆油田管网设计和历史运行数据,结合典型生产工况建立混输管网仿真模型。对比A井区夏季管网温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结果显示温度和压力的误差都在许可范围内,验证了混输管网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计算A井区集输管网在当地最冷工况下的流动参数,发现管网中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证明了冬季开展常温集输的安全性。根据仿真结果,结合已实施的各种流动保障措施,在该井区成功应用冬季常温集输工艺。根据各井区生产数据和混输原油凝点随各因素的变化关系,提出混输条件下的原油凝点计算公式。考虑到油田生产工况可能发生变化而导致凝管等风险,提出冬季混输管网常温输送保障措施和常温集输策略。
邓家胜何旺达余波白智文高志君田志远
关键词:多相流常温集输管网仿真
深穿透大中型压裂增产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对于低渗透、埋藏深、致密油气藏,常规压裂技术不能有效地实现储层的增产改造。以新疆玛北油田为例,新疆玛北油田石油储量非常大,但是由于储层埋藏深、致密、低渗透的特点,常规压裂技术效果差、产量低。为了实现对储层的深穿透、长裂缝、高导流,提出了深穿透大中型压裂改造技术。通过对压裂工艺的优选,按照"一高三低"的原则优选压裂液,按照"三结合"的原则优选支撑剂。通过优化压裂施工参数,经现场压裂施工应用,压后产油量比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赵运祥郭大立赵旭斌邓家胜彭洋平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深穿透压裂工艺
多裂缝压裂技术在玛北油田深地层油井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以玛北油田具有代表性的乌尔禾组和百口泉组为研究对象,针对埋藏深、致密、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的储层特征,通过对玛北油田压裂改造历史状况及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以深穿透大中型压裂改造为核心、结合转向压裂改造技术的多裂缝压裂改造思路。通过对转向剂的评价及优选,完善压裂施工工艺,经现场压裂施工应用,压后产油量比压前取得了明显的提升。
张舒郭大立王勇邓家胜彭洋平
关键词:转向压裂转向剂
绿泥石与CO_(2)溶液反应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在CO_(2)与岩石反应的过程中,因岩石中含有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等各种成分,各矿物间存在协同/耦合效应,一定程度上对反应进程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绿泥石是沉积岩重要的黏土矿物,为明确绿泥石在CO_(2)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与变化历程,利用XRD(X射线衍射)、XRF(X射线荧光光谱)、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SEM(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评价了其在10 MPa、60℃条件下分别与CO_(2)反应7、30 d时间内的状态,重点对比了绿泥石粉末反应前后固相元素、晶体结构及反应液中离子质量浓度变化,结合绿泥石结构特征,明确绿泥石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绿泥石与CO_(2)反应后液相中Ca^(2+)、Mg^(2+)、Al^(3+)等质量浓度先上升后下降;Si^(4+)质量浓度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固相中绿泥石d(002)、d(004)峰所对应晶面在反应后遭到破坏,固相元素中Si/Al质量比由4.82升高至5.39。在酸性条件下,水镁石片中的羟基更易于H+结合,释放出Fe^(2+)、Mg^(2+)、Al^(3+)等阳离子,由于水镁石八面体比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更易发生离子交换,水镁石片中Mg、Al、Fe等元素先于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中的Si、Al溶出。
邓家胜王子逸何旺达彭东宇余波唐洪明
关键词:绿泥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