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明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港口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型锁定钢板关节融合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在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的关节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分期手术治疗严重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资料。1期手术痛风石刮除,清创,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塞,临时科氏针内固定二期手术取出骨水泥,取髂骨条植骨,第1跖趾关节植骨融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配合规范痛风内科治疗。统计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术后14 d切口Ⅰ期愈合;2例因切缘皮肤坏死继发感染创口延期愈合,给予局部换药、抗生素应用等1个月后愈合。手术治疗后患肢Maryland足部评分量表中各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患者术后获得5~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伤口愈合时间12~30 d,平均[14.5(13,17)]d;下地行走时间3~14 d,平均(7.5±2.3)d;融合愈合时间6~18个月,平均(12.6±2.7)个月;正常行走时间3~12个月,平均(7.6±2.2)个月;未出现肢体坏死,1例(3.3%)伤口感染、1例(3.3%)骨质外露、1例(3.3%)微型钢板失效、2例(6.7%)融合失败。结论严重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应用微型锁定钢板行第1跖趾关节植骨融合手术是一种有效且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
- 陈军明马文泽徐华蔡宇李文成丁尔勤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手术疗法关节融合术
- 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港口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7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试验组接受关节镜辅助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两组均于术后12周拆除石膏,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导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总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导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RP、IL-6、TNF-α、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CRP、IL-6、TNF-α、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感评分、活动与步行评分、稳定性与形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陈军明李文成蔡宇马文泽王欣
- 关键词: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关节镜踝关节融合术
- 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激活与脊髓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脊髓损伤(SCI)小鼠血清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在SCI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小鼠分为A组(假手术组,6只,仅切除椎板)和B组(脊髓损伤组,30只,2.5 g×3 cm致伤力造就脊髓损伤)。在A组椎板切除24 h,B组SCI发生1 h、6 h、12 h、24 h、3 d时取材,每次6只,测定2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脊髓组织中NLRP3mRNA、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SCI小鼠损伤区域NLRP3mRNA、NLRP3炎症小体蛋白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SCI发生1 h、6 h、12 h、24 h、3 d时血清IL-1β、IL-18、TNF-α和脊髓组织NLRP3mRNA、NLRP3炎症小体蛋白水平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早期,损伤部位血清IL-1β、IL-18、TNF-α和脊髓组织NLRP3mRNA、NLRP3炎症小体蛋白水平急剧升高(P<0.01),损伤发生6 h时表达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3 d时各指标水平仍明显高于A组(P<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SIC小鼠损伤部位NLRP3mRNA、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L-1β、IL-18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SCI早期体内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SCI小鼠早期炎症级联放大反应正相关,引发小鼠继发性炎症性损伤。
- 陈军明
- 关键词:NLRP3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
- 选择适宜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被引量:7
- 2013年
-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治疗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植入物是保证生物相容性以及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金属植入物的选择以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股骨近端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固定系统,经皮加压钢板,Gamma钉,髓内钉",英文检索词为"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dynamic hip screw,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Gamma nai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2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17篇。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几种,包括保守治疗、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支架固定、锁定钢板以及人工假体置换治疗等。目前国内外的治疗观点已摒弃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尽量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②临床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选择主要分为髓外固定装置和髓内固定装置,髓外固定装置包括动力髋螺钉、经皮加压钢板、股骨远端倒置微创固定系统,髓内固定装置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钉、重建钉等。③每种治疗方法和植入物内固定装置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及局限,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方法。
- 陈军明李文成蔡宇丁尔勤
-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折金属植入物微创固定系统GAMMA钉
- 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方式,因其解剖形态的特殊性和损伤机制的复杂性,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予以固定。因此,固定方式、固定物的选择是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关键,不恰当的固定,可能增加骨折延迟愈合、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文现对当前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胫腓骨骨折的有效安全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陈军明王欣马文泽徐华蔡宇李文成丁尔勤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固定物
- DHS和PC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老年AO分型A1型,A21型,A2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HS和PC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3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12(6~18)个月。采用PCCP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从切皮到缝合)平均为50.8(30~70)min,术中平均显性失血为95.8(50~200)ml,近端切口3 cm,远端切口3 cm。术后下肢功能评价优23例,良7例。DHS组出现钢板螺钉断裂2例,髋内翻2例;PCCP组出现钢板螺钉断裂1例、无髋内翻及股骨头坏死。结论采用PCCP治疗A1型、A21型、A2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切口长约3cm、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下床时间短等特点。对于治疗A1型、A21型、A2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目前是较好的替代DHS内固定物。
- 陈军明
-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 胸腰椎压缩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复位丢失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经皮角度椎弓根螺钉修复急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复位丢失最大发生的时间段,并分析对临床效果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通过经皮角度椎弓根螺钉修复急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78例,男57例,女21例;年龄21~65岁,平均(48±12)岁。所有患者于术后8~10个月间取出内固定物,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取内固定时、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1年、2年、末期进行随访。测量不同时间点X线片上病椎前缘高度百分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后缘高度百分比(posterior vertebral height,PVH)、后凸角(Cobb角)。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背部疼痛及功能状况。结果患者随访时间2.8~4.9年,平均随访时间3.6年。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椎前后缘高度、后凸角丢失随时间推移一直存在,其丢失最大发生在术后3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内(组间ANOVA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1年后复位丢失不大。末次随访患者腰背部平均ODI评分为(7.84±2.05)%,影响因素为术前AVH(回归系数B=-0.062,P=0.048)和末次随访AVH(B=-0.034,P=0.046),PVH、Cobb角度以及内固定取出前后各指标丢失值与ODI评分无相关性。末次随访平均VAS评分(2.25±0.58)分,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经皮角度椎弓根螺钉系统对于急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的畸形矫正能力和临床疗效,但在术后3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内复位丢失最大,需要有效的预防。椎体前缘高度可以预测远期的手术效果,而不同时间段椎体少量的丢失并不影响这种治疗的效果。
- 王敏马文泽李文成陈军明
-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骨折
-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骰骨粉碎骨折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骰骨粉碎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本科应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的骰骨粉碎骨折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8.05±12.15)岁。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进行临床功能评价,行影像检查,测量站立位X线片上骰骨长度(L)、高度(H)、宽度(W)以及外侧纵弓角(LA)、跟骨第五跖骨角(CM)的数据,并与健侧足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2.12~5.84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2±1.63)年,末次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92.74±3.82)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91.81±4.6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访中未出现足弓塌陷及前足外展畸形。末次随访伤侧骰骨平均长度(31.41±1.14) mm、高度(30.69±2.20) mm、宽度(24.59±2.57) mm、外侧纵弓角(137.21±4.81)°、跟骨第五跖骨角(12.49±0.48)°,与健侧骰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粉碎性骰骨骨折可实现解剖复位,足部稳定,功能良好。
- 马文泽王敏陈军明李文成蔡宇徐华王欣
- 关键词:骰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