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武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大学治理
  • 2篇学科
  • 2篇学科建设
  • 2篇人文
  • 2篇中学生
  • 2篇交往行动
  • 2篇教师
  • 1篇大学教师
  • 1篇大学转型
  • 1篇学生主体地位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创业
  • 1篇一流学科
  • 1篇应然
  • 1篇应然取向
  • 1篇幼儿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生产
  • 1篇治理绩效
  • 1篇人文社科

机构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作者

  • 10篇黄文武
  • 3篇王建华

传媒

  • 1篇江苏高教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高校教育管理
  • 1篇教学与管理

年份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专业发展视域下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的路径被引量:11
2019年
在呼唤'觉者为师'的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必聚焦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以此促进自身专业素养、专业人格、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完善。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应建构教师自由发展生命空间,更须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自觉意识。
黄文武戴雨婷
关键词:教师人文素养
大学治理进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建构--交往行动理论视角
哈贝马斯在交往行动理论中深刻阐释了“生活世界”和“系统世界”的概念,指出生活世界由三部分构成——文化、社会和个性,并提出有效交往的四大条件,即可理解性、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以此理论为视角审视大学治理进程中行政人员与学...
黄文武
关键词: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地位交往行动理论特别权力关系
“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建设理工化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9
2020年
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一流学科建设中理工类学科与人文社科类学科在比例上严重失衡;此外,还存在以理工化思维与手段建设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倾向。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一流学科建设应适当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数量,并根据不同的学科类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基于学科属性的差异,科学设定学科动态调整和成效评估周期。在"双一流"建设实践中一流学科建设应系统思考理工类学科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整体布局并根据学科间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行动逻辑。
黄文武王建华
关键词:一流学科
创新能力建设:大学治理的新挑战被引量:6
2019年
新制度主义将组织环境分为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前者强调环境合法性机制的作用,后者强调组织环境的效率机制。大学组织活动同时涉及针对制度规范的环境和针对行动效用的环境。大学治理实践需要协调推动治理体制机制的变革与治理绩效的提升,在合法性与效率性之间达成平衡。现阶段大学治理应从重视治理正当向强调治理绩效转变,通过提高大学治理绩效以保障、强化治理的正当性,实现治理正当与治理绩效的协同。大学治理绩效的提升需要聚焦大学能力建设,尤其是促进大学创新能力提升。实践中,通过有效治理促进大学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治理主体牢固确立并积极实施“创新治理”的战略。
王建华黄文武
关键词:大学治理治理绩效
大学治理进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建构——交往行动理论视角
学生是大学组织中规模最大也最重要的利益主体,"是大学存在的理由,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大学形塑着学生的存在样态,并形成着学生个人或共同的潜意识。大学不仅应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应关心如何赋予学生权能,以批判的眼光观...
黄文武
知识生产与学术创业的整合:学科建设的应然取向被引量:6
2020年
学科建设是对学科的发展加以规划、重组的过程,是大学提升组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既是知识生产的组织,也是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进行创业活动的机构。学术创业的兴起拓宽了大学基于学科的知识生产活动的边界并丰富了其内容。学科建设应实现知识生产与学术创业的统筹,承担起“社会(市场)”与“学术”两种责任,兼顾内在知识价值和外在社会(市场)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激活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创新活力、以“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组织架构拓宽学科发展外围、建立创新创业社区整合创业文化、变革学科治理模式形成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进而促进大学基于知识生产提升学术创业能力目标的实现。
黄文武
关键词:知识生产学术创业学科建设大学转型
都市初中校本课程品质化刍议
2008年
校本课程在我国开展以来,构建了基础教育的新平台,活跃了教育生态,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困惑。都市初中校本课程的实践,应该在参照国内外校本课程操作机制的基础上,寻求从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机制、学校文化建设等角度实现校本课程品质化的相关策略。
黄文武
关键词:校本课程品质化
场馆教育理念下幼儿食育推进策略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场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社会性机构,肩负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与任务。当前幼儿食育存在"餐桌"食育、完成"任务"、脱离幼儿生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场馆教育理念角度审视,幼儿食育可表征为教育的情境性和全域性、以"学习者"为本、走向学生生活世界三个层面。以此为基点,研究认为可通过加强幼儿园与场馆合作、建设虚拟场馆教育平台、组建具有创设能力的师资队伍、制定合理的幼儿食育评价标准四条路径推进幼儿食育发展和完善。
戴雨婷黄文武徐红
关键词:场馆
大学教师“非升即走”制度安排的利弊分析被引量:21
2020年
大学里以"非升即走"为代表的竞争性制度安排,其内在逻辑对教师职业角色和活动行为取向具有强大的规约性和指向性。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术制度、弱化大学内部的"官本位"倾向。同时,也会导致教师职业生活的物化以及坚持学术自主与走向国际标准的冲突,单一的教师评聘制度改革还会引发"制度丛"牵制困境等问题。为完善大学教职制度,政府应充分发挥"元治理者"的角色,构建完善的制度,明确大学与教师之间的权力(利)义务关系。大学自身在制度变革中应建立普遍认可的公正合理的程序,注重发展性评价,构建多种教师职业保障机制。
黄文武
高校创新社区的构建:生态系统的视角被引量:9
2020年
以高校为核心、由高校驱动的创新活动的组织载体或发生域被称之为基于高校的创新社区,即高校创新社区。高校创新社区既可以是一个基于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联合的虚拟网络,也可以是一个创新主体、创新资源聚集的地理空间。高校创新社区的构建可能遇到创新主体异质性障碍、主体交互过程障碍以及外部环境障碍等。各创新主体应根据自身的组织优势,准确定位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即各自在系统中的位置、角色、功能和作用,明确在整个创新活动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责任,并依据“通过异质协同而自我增值”“由互补性而可持续地发展”“在组织惯性中的持续性学习”等创新生态原理,推进高校创新社区建设的理性实践。
黄文武王建华
关键词: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