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仇红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帕慕克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化
  • 1篇当代文学
  • 1篇隐逸
  • 1篇隐逸文化
  • 1篇世界名城
  • 1篇诺贝尔文学
  • 1篇诺贝尔文学奖
  • 1篇文化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奖
  • 1篇小说
  • 1篇良知
  • 1篇两种文化
  • 1篇民主
  • 1篇民族性
  • 1篇名城
  • 1篇精华
  • 1篇记忆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5篇仇红
  • 1篇孟昭毅
  • 1篇李艳

传媒

  • 1篇瞭望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广东广播电视...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历史暴力与创伤记忆——论奥尔罕·帕慕克小说《寂静的房子》
2017年
奥尔罕·帕慕克《寂静的房子》这部家族小说以达尔文奥鲁家族百年间发生的暴力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伤记忆反思了凯末尔那场自上而下的近代改革的成败,凸显了个人在历史暴力下所背负的民族创伤。
仇红
尊重传统文化 吸收西方精华——帕慕克笔下的土耳其当代文化发展观
2011年
地跨欧亚两大陆的土耳其是历史上"最自我撕裂的国家",东方与西方(或称传统与现代)是土耳其知识分子一再重复表现的重要主题。作家帕慕克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了土耳其从全盘西化到目前伊斯兰复兴的整个过程,认为未来土耳其的道路既不是全面西化,也不是回归过去,而是在尊重传统文化、吸收西方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一种使东方与西方可以结合在一起新的本土文化。
仇红
关键词:帕慕克
论林语堂对隐逸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2010年
林语堂明确表达过自己的归隐意向,强调其归隐立场所隐含的反抗精神、独立立场和个性追求。在其英文创作中他发掘了隐逸文化的普世价值,具有追求精神自由,向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观照等特征,是在现代语境下如何延续和发展自身传统的有益探索。
李艳仇红
关键词:隐逸
良知·民主·民族性
2012年
作为一名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生活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冲突、融合中,他关注土耳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民主自由问题上坚守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良知;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上,帕慕克重视传统文化,但又不拘泥于一味的泥古,而是主张在坚守土耳其文化灵魂的基础上积极向西方学习。
仇红
关键词:帕慕克良知民主民族性
“纯真博物馆”与伊斯坦布尔记忆
2016年
伊斯坦布尔作为一座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名城,既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汇之地,也是伊斯兰教、天主教两大宗教的碰撞之地。因此,伊斯坦布尔当代文学与艺术兼具西亚与南欧两种文化的特性。当代欧洲最杰出的文学家、小说家之一,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文坛巨擘帕慕克的作品也是如此。
仇红孟昭毅
关键词:博物馆纯真诺贝尔文学奖两种文化当代文学世界名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