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伦丹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1篇道地
  • 1篇道地药材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药材
  • 1篇三峡库区
  • 1篇生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协调
  • 1篇生态环境协调...
  • 1篇碳排放
  • 1篇土地持续利用
  • 1篇逆境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茯苓
  • 1篇耦合性分析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市科技馆

作者

  • 4篇伦丹
  • 3篇周文佐
  • 1篇苏维词
  • 1篇张军以
  • 1篇何万华
  • 1篇刘东红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岩溶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低碳经济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解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重庆市直辖以来1997—2008年为研究时间段,对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研究时间段内重庆市碳排放总量增加了2.43倍,碳排放增长变化过程分为两类:波动下降阶段(1997—2000年和2005—2008年);稳定上升阶段(2000—2005年)。对碳排放量变化与经济总量、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能源使用效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量一般会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大而不断增长,其中煤炭消费量对碳排放总量的贡献率最高,平均贡献率为79%,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中对减排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能耗强度的降低上,能耗强度降低对碳排放总量的减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着重提高其中的能源使用效率。研究认为,重庆市未来减排的主要途径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
伦丹张军以张婕苏维词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
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对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逐年递增,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逐年不断加大,城镇化大规模的建设是土地利用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除了在2000-2004年生态环境指数呈"V"字型发展之外,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由0.387 4(轻度失调衰退土地利用损益型)上升至0.754 0(中级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但2011年情况有所变化,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首次低于生态环境指数,耦合发展基本类型由生态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土地利用制约型演变为生态环境制约型,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是耦合关系由失调发展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与技术创新齐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维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确保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伦丹周文佐苏维词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主成分分析
三峡库区长寿段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定量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以三峡库区长寿段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图为依据,采用计量地理模型和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技术,从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寿区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差异显著、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多样,各个乡镇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意义不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区土地利用结构转变较快,各个乡镇土地利用变化差异显著;全区土地利用信息熵增大,土地利用结构整体呈无序化,应该加大土地利用的调整力度.
周泽丽周文佐伦丹贾振毅肖寒月张田方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计量地理模型
基于“3S”技术的“安苓”道地生境提取被引量:3
2017年
"逆境"是道地中药材药理成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逆境"提取是中药材估产、质量监测、培植区位选择以及道地性保护的前提。该研究结合3S(GIS,RS,GPS)技术,耦合"安苓"多源关键生态因子信息,首次利用生物间寄生关系,并对随季节显著变化的气温条件进行了季节细分,提取寄生种药材——"安苓"的"逆境"区。结果显示,"安苓"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山区,适宜区面积达36.8 km^2,岳西、舒城、金寨、潜山4县占"安苓"总适宜区面积的93.55%,又尤以岳西、舒城、金寨3个县为主,占安徽茯苓适宜区总面积的80.82%,其中岳西县适宜区面积最大,占到了总适宜区的1/3以上。其与已有的调查估算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验证精度达91.67%,证实了利用3S技术结合药材关键非生物生态因子和寄生宿主信息提取寄生种中药材的可行性。
田罗周文佐何万华伦丹刘东红
关键词:茯苓逆境道地药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