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新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性疾病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疾病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通路
  • 1篇转移术
  • 1篇腓骨
  • 1篇腱病
  • 1篇腱转移术
  • 1篇脱位
  • 1篇慢性
  • 1篇男性骨质疏松
  • 1篇男性骨质疏松...
  • 1篇活化
  • 1篇活化蛋白
  • 1篇活化蛋白激酶
  • 1篇肌腱

机构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刘慧新
  • 2篇李玉坤
  • 1篇王晓猛
  • 1篇薛鹏
  • 1篇张奉琪
  • 1篇罗子璇
  • 1篇李彦森
  • 1篇吴学伦
  • 1篇王欣
  • 1篇马剑侠
  • 1篇王燕
  • 1篇高柳

传媒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治疗慢性腓骨肌腱脱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治疗慢性腓骨肌腱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8月,采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治疗12例慢性腓骨肌腱脱位症患者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18~34岁,平均(24.6±4.3)岁;左侧3例,右侧9例;运动损伤8例,扭伤4例;腓骨沟平坦8例,凸起4例。12例患者外踝均伴有弹响,可触及“条索状”肌腱,踝背伸外翻抗阻力试验阳性;术前弹响、疼痛症状持续时间12~23周,平均(16.9±4.0)周。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石膏固定3~4周治疗无效,故采用腓骨沟加深及腓骨长肌肌腱转位法治疗。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并与术前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0个月,平均(37.3±7.0)个月。VAS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由术前(5.6±0.9)分和(61.4±5.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0.5±0.7)分和(92.6±4.2)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50和-18.475,均P=0.000)。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患者术后恢复运动时间23~32周,平均(26.42±3.06)周。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皮肤坏死、再脱位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复查证实腓骨截骨处完全愈合,骨片无移位。术后3个月,患者均可进行日常活动,6个月均可行体育运动。末次随访时,12例患者均未出现腓骨肌腱再脱位及顽固性疼痛。结论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腓骨长肌转位法能有效治疗慢性腓骨肌腱脱位,并取得良好疗效。
王晓猛刘慧新唐钰超罗子璇李彦森王欣张奉琪
关键词:腓骨肌腱病脱位腱转移术
AMP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骨重建影响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4年
骨重建是骨骼的自我更新过程,包括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两者失衡时可导致骨质疏松,因此研究骨重建过程对了解骨质疏松病变十分重要。1973年Berg和Carlson等首次发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adorosine monophosphate,AMP)活化蛋白激酶(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AMPK是蛋白激酶链中的关键激酶,可感应细胞能量代谢状态变化并经多种途径调节细胞能量平衡[1],被称为真核细胞的“燃油量表”或“能量感受器”。AMPK可通过磷酸化多种代谢酶和调控基因转录与表达直接或间接影响骨代谢。因此,AMPK与骨重建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现就AMPK对骨重建影响的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高柳刘慧新李玉坤
关键词:骨重建
男性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风湿性疾病、肾脏疾病及骨折风险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男性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风湿性疾病、肾脏疾病及骨折风险关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14例男性患者(其中BMD T值≥-1的糖尿病患者44例、风湿性疾病患者35例、肾脏疾病患者20例、单纯体检156例、既往有骨折...
刘慧新吴学伦薛鹏王燕马剑侠李玉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