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敏捷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1篇毒性基因
  • 1篇毒性监测
  • 1篇性基因
  • 1篇锈病
  • 1篇锈菌
  • 1篇叶锈病
  • 1篇叶锈菌
  • 1篇育种
  • 1篇育种材料
  • 1篇致病类型
  • 1篇杀菌剂
  • 1篇田间
  • 1篇田间防效
  • 1篇区试
  • 1篇区试品种
  • 1篇小麦白粉
  • 1篇小麦白粉病
  • 1篇小麦区域试验
  • 1篇小麦叶

机构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原宗英
  • 3篇武英鹏
  • 3篇刘敏捷
  • 1篇周建波

传媒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15-2018年度山西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及育种材料抗病性评价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明确山西省小麦后备品种及育种材料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水平,以我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的混合菌、小麦叶锈菌混合菌和小麦白粉病混合菌对2015-2018年度的山西省369份材料(包括192份山西省区试品种)进行成株期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小麦品种中,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具有抗性的品种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1.9%、0.8%和12.2%;水地区试品种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具有抗性的占比分别为26.6%和24.8%,远高于旱地区试品种(4.8%和3.6%);未发现对3种病害均表现为抗病的小麦材料,有7个材料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抗病性。
刘敏捷原宗英武英鹏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性区试品种成株期
山西省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及毒性监测被引量:2
2017年
对采自山西省的110株小麦叶锈菌菌株进行了致病类型鉴定及毒性基因分析。结果表明,110株小麦叶锈菌被划分为43个致病类型,其中,优势类型为THT,TRT,PHT,PHR,出现频率分别为23.08%,9.62%,7.69%,6.73%。毒性基因V9,V19,V24,V25,V28,V29,V38,V39的毒性频率<30%,其对应的抗性基因为有效抗病基因;V2a,V3Bg,V18,V21,V23,V27+31,V33的毒性频率在30%~70%,表明其对应的抗叶锈基因在山西省不同区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可以考虑多个抗性基因同时利用;V1,V2b,V2c,V3,V3ka,V10,V11,V12,V13,14a,V14b,V15,V16,V17,V20,V22a,V26,V30,V31,V32,V35,V36,V37,V22b的毒性频率大于70%,它们对应的抗性基因在山西省小麦抗叶锈病品种选育中为无效基因,如果单独利用则没有价值。
原宗英武英鹏刘敏捷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毒性基因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被引量:8
2019年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分别使用20%三唑酮乳油、430g/L戊唑醇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共计7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田间施药试验。喷药10d后调查各处理区发病情况,并于小麦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以5%己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最高,达到98.95%,其处理区小麦增产率也最高,为20.79%;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次之,分别为94.37%和93.57%;20%三唑酮乳油防效最差,但也达到85.55%。供试药剂均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高防效。
刘敏捷原宗英李霞武英鹏周建波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杀菌剂田间防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