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新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的柳珊瑚酸类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首次从软珊瑚共附生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中分离得到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环戊烷倍半萜类化合物柳珊瑚酸(1)及其类似物2-脱氧-2β-羟基柳珊瑚酸(2),并确定其结构.根据单菌株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和富营养化培养,在23种不同的培养基中首次应用全球天然产物分子网络(GNPS)检测1和2是否存在,并选出1和2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除马铃薯葡萄糖肉汤(PDB)培养基外,1还存在其他6种培养基中,2的含量在液体和大米培养基中不同,其中GPY+CaCO3培养基为1和2的最佳培养基.首次证实软珊瑚共附生曲霉属真菌EGF15-0-3是1和2的可能微生物来源,同时也验证了海洋无脊椎动物产生新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通常来自内生、附生、共生或环境微生物的假说.
- 冯婵韦霞胡金姗王思玉刘炳新谢珍玉荣莉李小翚张翠仙
- 关键词:柳珊瑚酸
- 南海珊瑚共附生真菌NG-15-3中蒽醌和含氮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研究南海珊瑚共附生真菌NG-15-3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从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结合现代波谱技术、物理常数对照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结构鉴定。从其分离得到4个蒽醌类:emodin(2)、1-O-methyl emodin(3)、physcion(4)、carviolin(5)和6个含氮类次生代谢产物:preechinulin(1)、cyclo-(Phe-Gly)(6)、cyclo-(Gly-Pro)(7)、3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8)、2-methyl-3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9)和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为单去氢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
- 李秀婷刘炳新胡谷平汪玉梅张翠仙
- 关键词:蒽醌
- 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中色酮、蒽醌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被引量:3
- 2022年
- 在持续挖掘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结构新颖化合物的过程中,经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PDA培养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色酮、蒽醌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NMR、MS和ORD等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其结构分别为:eurorubrin(1)、anhydro flavomannin-quinone-6,6′-dimethyl ether(2)、asperflavin(3)、8-O-methyl ether-asperflavin(4)、emodin(5)、1-O-methyl emodin(6)、physcion(7)、rubrocristin(8)和3-O-(α-D-ribofuranosyl)-questin(9)。其中1由两分子3通过亚甲基桥链接而成,而2则是由torosachrysone与大黄素组成的杂合二聚体类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2、4和9皆首次从Aspergillus属得到。
- 黎咏怡蔡金旋方越李家欣钟小倩韦霞刘炳新张翠仙
- 关键词:色酮蒽醌
- 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hizophyllum sp.CGF9-1-2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首次对软珊瑚来源共附生裂褶菌属真菌Schizophyllum sp.CGF9-1-2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结构新颖、生理活性好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以PDA及真4培养基发酵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hizophyllum sp.CGF9-1-2,采用硅胶、凝胶、ODS等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对其菌丝体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和旋光(ORD)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分析,并与文献数据对照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依次为7,8-二甲基四氧嘧啶(1)、杂色曲霉素(2)、Arugosin C(3)、酒酵母甾醇(4)、(22E,24R)-3β,5α,9α-三乙烯基麦角甾-7,22-二乙烯-6酮(5)、1-亚油酸甘油酯(6)、10-十七烯酸甲酯(7),2-辛烷烯酸甲酯(8)、十八烷酸(9)和十四烷酸(10)。结论首次从裂褶菌属真菌CGF9-1-2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吡嗪类、芳香酚酸类和长链脂肪酸及酯类,丰富了宿主软珊瑚中海洋微生物的种类,确定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为进一步药理活性实验奠定了基础。
- 胡金姗韦霞冯婵王思玉刘炳新张翠仙
- 关键词:SCHIZOPHYLLUM次生代谢产物
- 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苯甲醛类化合物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本文研究了具有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的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 15-0-3苯甲醛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等现代波谱分析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苯甲醛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研究。从EGF15-0-3的苯甲醛部位共得到9个苯甲醛类化合物,结构依次为flavoglaucin(1)、tetrahydroauroglaucin(2)、isoaspergin(3)、isotetrahydroauro-glaucin(4)、dihydroauroglaucin(5)、isodihydroauroglaucin(6)、2-(1',5'-heptadienyl)-3,6-dihydroxy-5-(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7)、auro-glaucin(8)和2-(2',3-epoxy-1'-heptenyl)-6-hydroxy-5-(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9)。体外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研究表明,苯甲醛类化合物9具有较强的克服肿瘤耐药活性,可能是由于其结构2位烷基侧链与3羟基形成吡喃环所致。
- 刘炳新韦霞肖细姬肖细姬张翠仙
- 关键词:苯甲醛
- 南海珊瑚内生细菌Pelomonas puraquae sp.nov(B-2)中环二肽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研究珊瑚内生细菌Pelomonas puraquae sp.nov(B-2)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1D NMR和MS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依次为:环(羟脯-苯丙)二肽(1)、环(脯-酪)二肽(2)、环(苯丙-甘)二肽(3)、环(苯丙-丙)二肽(4)、环(丙-酪)二肽(5)、环(亮-甘)二肽(6)、环(甘-缬)二肽(7)、环(丙-缬)二肽(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细菌中分离得到。
- 邓芸胡谷平陈小洁刘炳新代树文何细新张翠仙
-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
- 南海珊瑚montipora sp.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 sp.中的环二肽成分研究Ⅱ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对南海珊瑚montiporasp.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sp.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对珊瑚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并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已知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环(色-苏)二肽(1)、环(4-羟基-脯-酪)二肽(2)、环(亮-酪)二肽(3)、环(苯丙-丙)二肽(4)、环(异亮-甘)二肽(5)、环(亮-甘)二肽(6)、环(亮-脯)二肽(7)、环(亮-丙)二肽(8)、环(异亮-丙)二肽(9)、环(亮-苏)二肽(10)、环(异亮-缬)二肽(11)、环(异亮-异亮)二肽(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Brevibacterium属中分离得到。
- 郭琼彭光天刘炳新雷玲芳陈小洁邓芸苏贤君张翠仙
- OSMAC策略对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NG1503次生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
- OSMAC策略通过不断改变生存条件(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改变、添加酶抑制剂等)激活微生物沉默代谢途径,从而获得结构新颖、强生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本课题组采用调整培养基成分的方式,研究环境改变对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NG...
- 刘炳新李秀婷陈小洁苏贤君代树文毛鑫星张翠仙
- 南海肥厚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crassocaule化学成分的研究Ⅲ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采自中国南海海域的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crassocau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从南海肉芝软珊瑚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现代波谱技术、物理常数对照以及化学方法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从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crassocaule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应用化学方法、物理常数对照和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确定为:氢醌双苄醚(1)、N-正十六烷酰基-十八碳-4(E)-烯神经鞘氨醇(2)、Δ4,5(E),Δ8,9(E)-鞘胺醇-正十六碳酰胺(3)、(2S,3S,4R)-N-2-(1,3,4-三羟基-十八烷基)-十八酰胺(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得到的天然氢醌双苄醚类化合物;化合物2-4为神经酰胺类化合物。
- 雷玲芳胡谷平刘炳新邓芸张翠仙
- 关键词:神经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