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叙事话语分析
- 2017年
- "亚伯拉罕献祭以撒"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小故事,它是经文记载中第一个父亲杀子献祭的案例,对后世文学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人伦道德与神性之间的冲突是理解文本的一个重要路径,文章便是立足于此,并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知识,从谁在叙述,怎样叙述以及其叙述风格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了《圣经》所预设的意识形态,即神是全知全能的、选民必须绝对顺从于上帝的意志,并且故事的叙述话语始终在为这一意识形态服务。
- 刘红霞
- 关键词:圣经叙事技巧
- 双重文化身份视角下的《追风筝的人》被引量:1
- 2017年
- 作为阿富汗的代言人,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为世界打开了一扇窥探阿富汗生活的窗户;而作为一位移民作家,他不得不对其美国公民的身份进行认证。可以说,胡赛尼的双重文化身份给他的文学带来了独特的创作视角。文章对胡赛尼的移民身份进行了建构,并对小说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方文化符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迹象给予了关注,展现并印证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流散作家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
- 曾洪军刘红霞
-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文化殖民文化困境
- 救赎:《赎罪》与《追风筝的人》对比分析
- 2017年
- 救赎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仅是对心灵的叩问,更是对现实生活中道德价值观念的匡正。《赎罪》和《追风筝的人》都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传达,这两部著作无论在儿童犯罪方面,还是在元小说写作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点。文章试图通过对两部作品之间的异同进行跨文化式的比较,并对救赎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梳理,从文化的角度对救赎主题进行研讨。
- 刘红霞
- 关键词:赎罪救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