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壮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痴呆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针刺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
  • 1篇钓鱼
  • 1篇新生大鼠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能力
  • 1篇血管性痴呆大...
  • 1篇血性
  • 1篇养老
  • 1篇养老机构
  • 1篇抑郁
  • 1篇针刺法
  • 1篇针刺法治疗
  • 1篇针刺手法
  • 1篇针康法

机构

  • 6篇黑龙江中医药...
  • 5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护理高...

作者

  • 6篇吴壮
  • 4篇曹燚
  • 3篇杨添淞
  • 3篇关莹
  • 2篇于国强
  • 2篇张良
  • 1篇石光煜
  • 1篇马育轩
  • 1篇倪金霞
  • 1篇刘波
  • 1篇姜建玲
  • 1篇于晓红
  • 1篇刘颖
  • 1篇高维滨
  • 1篇朱文增

传媒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项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项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器随机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造模组(B)、项针组(C),每组各18只,各组再分为1 d2、d、3 d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观察项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的影响及脑组织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第3d,B组大鼠梗死灶中心区及周围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B组比较,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神经细胞数目增多;术后1d,C组大鼠皮质bcl-2表达明显增加,第2-3d逐渐逐渐下降,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项针疗法能够改善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功能状态,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并可促进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挽救缺血半暗神经细胞的功能,从而发挥一定的脑组织保护作用。
倪金霞高维滨朱文增姜建玲吴壮
关键词:脑梗死项针BCL-2
“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伴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临床试验期间,正常口服控制自身基础疾病药物及盐酸多奈哌齐片。对照组选择常规头穴针刺方案;治疗组运用“金钩钓鱼”针法针刺金津、玉液等腧穴,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针刺额前部组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治疗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分、血清Hcy和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BDAE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MMES、BDAE评分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Hcy、血浆NO含量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含量及血浆NO含量的改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有显著临床优势。
马育轩朱艺霞于国强吴壮杨添淞曹燚李红伟冯秋菊董施秋王艳丽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失语
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观察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4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组建立VaD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常规针刺组(14只)和经颅重复针刺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rTAS)组(14只)。造模成功后第2天,rTAS组采用经颅重复针刺;常规针刺组仅给予常规针刺手法;模型组与空白组给予以同等条件抓取及固定,不予针刺。采用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旷场实验评价大鼠探索行为和自主活动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SYP、MAP-2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中突触超微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减少(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逃避潜伏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改变不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增加(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电镜下,模型组突触结构欠清晰,突触间隙模糊不清,突触小泡较少,突触前致密物质减少,胞浆内细胞器稀疏,线粒体变形肿大明显;而rTAS组突触结构较完整,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分界清晰,突触前膜内囊泡较多,突触后膜均匀增厚,周边线粒体丰富、结构完�
于国强于国强关莹关莹杨添淞杨添淞石光煜曹燚曹燚吴壮张良
关键词:突触海马
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157例老年人痴呆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痴呆程度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黑龙江省4所养老机构入住的60岁以上老年痴呆患者157例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量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价患者的痴呆程度,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简易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痴呆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年龄、吸烟情况、饮食偏好、户外活动情况、QOL-AD评分、GDS-1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戒烟、偏爱吃河鲜/海鲜/鱼油类保健品、每天户外活动、QOL-AD评分、GDS-15评分是痴呆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痴呆患者中,吸烟情况、饮食偏好、户外活动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与痴呆程度有关,通过控制饮食、加强户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可降低患者痴呆程度,而突然戒烟、抑郁可加重痴呆程度。
于国强孙婧妍尹瑞楠刘旭英关莹关莹曹燚吴壮冯秋菊于晓红
关键词:痴呆养老机构生活质量抑郁
模拟经颅重复针刺手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微血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模拟经颅重复针刺(rTAS)手法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微血流的影响,探讨rTAS对VD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选择8只大鼠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针刺组、模拟rTAS组,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第2天行针刺干预,模拟rTAS组给予模拟rTAS手法;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手法;模型组与空白组给予同等条件抓取及固定,不予针刺。干预14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用激光散斑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血流平均灌注量;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时间显著增加(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脑血流平均灌注量降低(P<0.01),海马VEGF含量显著降低(P<0.01),NO、iNOS、ET-1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拟rTAS组大鼠逃避潜伏时间显著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1),常规针刺组大鼠逃避潜伏时间显著缩短(P<0.01),模拟rTAS组与常规针刺组大鼠脑血流平均灌注量、海马VEGF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模拟rTAS组海马NO、iNOS、ET-1含量显著降低(P<0.01),常规针刺组海马iNOS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模拟rTAS组大鼠脑血流平均灌注量显著提高(P<0.05),海马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1),NO、iNOS、ET-1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rTAS可增加VD大鼠大脑血流灌注,改善空间认知、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应激相关。
于国强尹瑞楠关莹唐祎周孙婧妍张飞宇杨添淞冯秋菊曹燚任婷吴壮张良李帅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微血流激光散斑学习记忆能力
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功能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不同时间介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功能及大脑皮质内Akt、14-3-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针刺组)、D组(康复组)和E组(针康组),每组再分为24 h、72 h和7 d 3个亚组。B组、C组、D组和E组用Rice-Vannucci法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A组、B组不予任何治疗;C组进行头穴丛刺疗法,留针2 h;D组采取转笼、转棒方法,每次10 min;E组同时进行C组、D组2种治疗。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和E组Bederson评分、细胞凋亡数在各时间点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Akt、14-3-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在各时间点与B组比较,其Bederson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其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Akt、14-3-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E组比较,C组、D组Bederson评分在72 h和7 d时间点上均显著减少(P<0.05),其细胞凋亡数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14-3-3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针康法可保护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损伤,可能与促进脑细胞中Akt、14-3-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刘波王涤刘颖景伟杨圆圆吴壮陈明星
关键词:针康法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AKT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