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粤峰 作品数:9 被引量:5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FIM得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传统手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Harris评分、FIM得分无差别,术后3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FIM得分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和髋关节脱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手术创伤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解笑宸 姚粤峰关键词:髋关节置换 股骨头坏死 HARRIS评分 关节成形术围术期影响输血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在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围手术期中,影响患者输血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实施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3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输异体血的多少分为≤2单位( U)组和>2U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因、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浓度、术前血小板(Plt)计数、术前血红蛋白(Hb)浓度、术前红细胞比积(Hct)、麻醉方式、手术入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植入物类型、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是否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组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输血量≤2 U共有患者109例,>2U有21例;术后输血量≤2U共有患者92例,>2U有38例。2组中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在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术前红细胞比积、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在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BMI可能是通过多方面共同作用来影响围术期输血。结论:影响术中输血量的因素有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而影响术后输血量的因素有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术前红细胞比积、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 代儒 张晟 姚粤峰 解笑宸 韦良臣 辛风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输血 围手术期 康复训练在老年人群骨科术后股四头废用性萎缩功能锻炼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在老年人群骨科术后股四头废用性萎缩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科老年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肌力恢复情况、炎性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TNF-α、IL-1β、IL-4、IL-10以及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在老年人群骨科术后股四头废用性萎缩功能锻炼中有良好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肌力恢复。 张晟 翁鉴 雷鸣 姚粤峰 王超 王德利关键词:骨科 老年人群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股四头 废用性萎缩 慢病毒介导PTEN基因表达降低的RSC96施万细胞系模型建立 被引量:5 2021年 背景: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一种抑癌基因,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凋亡中起到作用。最新研究证实,PTEN可在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缺损等骨科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相关的细胞模型却鲜有报道。目的:构建携载大鼠PTE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建立PTEN基因表达降低的RSC96施万细胞系模型。方法:设计大鼠PTEN基因RNAi序列,将其构建并包装成可转染的慢病毒,转染RSC96施万细胞后,通过RT-PCR检测RSC96施万细胞中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病毒滴度为8E+8TU/ml的PTEN-RNAi慢病毒,将其转染RSC9施万细胞后,细胞中PTE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0.2322±0.0187,敲减效率为76.78%,与阴性对照慢病毒转染组(1.0044±0.00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PTEN基因表达降低的RSC96施万细胞系模型,为研究PTEN基因相关的创伤骨科、脊柱外科、手外科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解笑宸 于斐 姚粤峰 林健静 年梦圆 曾晖关键词:PTEN基因 模型建立 慢病毒转染 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1-2013.2在我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6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中所有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行标准全髋关... 张晟 姚粤峰 韦良臣关键词:全髋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状骨骨折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治疗舟状骨骨折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采用术中C型臂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后经皮双头加压螺钉... 张波 熊奡 叶海明 姚粤峰关键词:舟状骨骨折 闭合复位 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项危险因素 被引量:32 2015年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常见的也是危险性较大的并发症,如果不能提前预防,会造成严重后果,故在临床中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16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置换前、置换后第3天和第7天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法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为骨水泥假体、年龄分布、体质量指数、全身麻醉,它们的OR值分别是9.215,11.247,3.842,4.825,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骨水泥假体的使用、高龄、体质量指数大于25 kg/m2及全身麻醉均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积极采取对应措施。 张晟 解笑宸 姚粤峰 韦良臣关键词: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假体类型 骨水泥 不同大小后踝骨折块的手术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背景: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目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比较后踝骨块大小及固定与否对三踝骨折预后的影响,探讨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63例三踝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3例,女40例;年龄17~69岁,平均(41.4±11.6)岁。根据后踝骨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面积大小分为<10%(A组)、10%~25%(B组)、>25%(C组)三组。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作为功能评价指标,术后X线片显示的关节平整度和关节退变程度作为影像学评价标准,比较3组后踝固定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比较A、B两组后踝固定与否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16.9±5.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3例出现关节平整度欠佳,2例出现轻度关节退变。各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后踝固定患者AOFAS评分低于A、B两组后踝固定患者[(84.0±3.5)vs.(89.1±4.0)、(89.1±4.0),P<0.05]。A组后踝固定患者与未固定患者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后踝固定患者与未固定患者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骨块大小影响三踝骨折预后,当后踝骨块>25%时预后较差。当后踝骨块≥10%时应行内固定,当<10%时可采取保守治疗。 戴坤权 姚粤峰 熊奡 王德利 康斌关键词:后踝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