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阳

作品数:13 被引量:33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城市
  • 5篇城镇化
  • 4篇新型城镇化
  • 4篇网络
  • 4篇长三角
  • 4篇城市群
  • 3篇韧性
  • 2篇信息流
  • 2篇沿海城市群
  • 2篇韧性分析
  • 2篇三大城市群
  • 2篇网络结构
  • 2篇空间结构
  • 2篇长三角城市
  • 2篇长三角城市群
  • 2篇城市群空间
  • 2篇城市网
  • 2篇城市网络
  • 2篇大城市
  • 2篇大城市群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

  • 12篇孙阳
  • 9篇姚士谋
  • 6篇张落成
  • 2篇陈雯
  • 2篇李艳
  • 1篇陆大道
  • 1篇马荣华
  • 1篇许金朵
  • 1篇李艳
  • 1篇孙阳
  • 1篇陈维肖
  • 1篇林晨
  • 1篇张艳会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城市观察
  • 1篇2016第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度评价被引量:157
2017年
为提升城市应对重大冲击和慢性压力的能力,提高城市的抗打击能力与恢复能力,以及城市对抗不确定风险的韧性程度,本文结合现实背景,以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对2014年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城市韧性进行实证分析。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方法,从生态环境、市政设施、经济和社会发展4个方面选取24个具体指标,对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城市韧性程度及其空间状态做出评价,并确定测度标准值。首先对构成城市韧性的4个因子:生态、市政设施工程、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进行分析和数字化,得出各因子对城市韧性影响程度的栅格图层;其次对图层进行空间叠加,再得到长三角地区地级城市韧性度评价图。评价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呈现"级差化"分布状态,总体呈现出中等韧性状态;(2)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北翼城市比南翼城市韧性程度较高;(3)长三角地级城市经济、生态韧性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趋向协调均衡发展。通过城市韧性度分析,认为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城市韧性发展的整体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对外界风险的适应能力,并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调适过程中更具韧性,从而对不同时空尺度的城市韧性状态评价提供一种思路。
孙阳张落成张落成
关键词:韧性长三角社会生态GIS
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拓展分析——以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为例被引量:46
2018年
在以"空间流"为逻辑的区域空间组织下,借由城际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全面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幅度增强城市信息联系,促使现代城市在"空间流"的作用下不断扩展城市网络空间。针对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沿海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对其进行城市空间网络分析,结果表明:(1)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信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把相互连接的城市转变成为城市空间对外拓展的网络节点,拉近节点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带动城市群区域信息"网络化"结构的形成;(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上海(沪)、南京(宁)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其区域联系密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流向主要是以上海→湖州、上海→宁波、上海→泰州、南京→扬州、南京→镇江、南京→无锡、南京→苏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多中心结构;(3)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间网络的拓展流向主要是以北京→天津、北京→石家庄、北京→秦皇岛、北京→廊坊、天津→秦皇岛、天津→石家庄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的双核心结构,这些城市彼此之间呈现复杂网状联系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围成度中心网络的核心圈层,度中心值较低的其他10个城市节点组成外围低密度圈层;(4)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佛山、惠州、江门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方向主要以广州→深圳、广州→�
孙阳姚士谋姚士谋
关键词:信息流沿海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流”网络结构特征--基于公路运输、火车客运及百度指数的综合分析被引量:29
2017年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社会信息技术的传输,使大量的要素(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城市群空间内集聚与扩散,加密城市群空间内城市联系。在基于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以及百度指数4个要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探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城市联系虽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城市间的联系不均衡,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多中心的协调网络发展格局特征明显;(2)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空间流"特征呈现三角形网络结构,其三角形的顶角分别由上海(沪)、南京(宁)与杭州(杭)3个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在空间结构内部,形成若干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在空间分布上,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区域联系强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3)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5个核心城市排名处于网络中心的前列,扬州、南通、泰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相对靠后,这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吸虹效应"有关,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心城市会向周边地区提供服务与经济辐射,完善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网络体系。
孙阳张落成张落成
关键词:网络结构长三角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人口流动问题探析——以沿海三大城市群为例被引量:24
2016年
新型城镇化下着重以人为本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以沿海城市群为代表的三大核心城市群正在成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与空间组合新模式。对沿海三大城市群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吸纳与流动过程的研究表明:1城市群经济聚集的核心区域,人口聚集程度紧密且人口空间结构的集中化特征明显;2城市群对流动人口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吸纳能力与城市群级别成正比;3在城市群区内人口流动结构的固定化方面,东部沿海城市是流动人口的首选区域,由西部向东部人口流入的趋势日益明显,人口流动将相对固定化,成为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这就需加强对城市群区内各大城市发展功能的深刻认识,并加强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分析城市群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其城镇人口的合理安排,劳动力的地域分工与城市之间产业链的协作关系,以期达到更深刻的探索中国城市群的总体发育趋势的远大目标。
孙阳姚士谋陆大道张落成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沿海城市群人口城镇化人口流动
面向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需要的调研信息采集方法与客户端
本发明涉及面向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需要的调研信息采集方法与客户端。利用数据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根据不同调研目标选择调研对象,通过‘问卷模板设计‑模板更新‑在线答题’表单式问卷模块的实现采集村镇居民主观信息,并建立“调查内容...
林晨许金朵马荣华候渲孙阳
文献传递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力机制与特殊形式
2016年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工市民化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流模式。文章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背景、动力机制和特殊形式,深刻揭示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在推进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的关键作用。
姚士谋陈维肖张艳会孙阳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化动力机制
流空间视角下的我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分析
流空间在促成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同时也在促进社会资源的分层流动,并逐步改变传统的时空联系,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规划编制。文中从流空间的角度入手,通过采集2010年-2015年间跨省市经营业务的快递企业的总-分机构所在的地级城...
孙阳张落成姚士谋
关键词:空间结构城市网络新型城镇化
文献传递
基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城市联系结构与流向分析--以中国500强企业名录数据为例
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载体,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扮演了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产品创新的关键作用。通过从高级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微观行为分析城市联系结构与流向特征,把城市转化成具有"空间流"特质的城市链接点并将流空间转化为地方空间,最终使...
孙阳李艳姚士谋张落成
关键词:网络结构
关联演化视角下地理学区域韧性分析的新思考被引量:31
2019年
区域韧性是一个区域应对发展进程中短期冲击与长期变化、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与转型的能力,表征了区域的适应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作为新兴理念反映了地理学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研究的新需求。本研究综述了区域韧性研究进展,基于关联演化视角,探索构建区域韧性认知框架,将情境分析与过程分析并重,思考并总结区域韧性分析的方法论,尝试建立区域韧性评估方程,从经济、社会、环境及制度四个维度进行区域韧性评估,将区域韧性应用于中国地理学研究,分析中国区域韧性研究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将区域韧性研究对接中国实际问题,以期对区域韧性研究做出理论贡献,助推地理学区域发展研究及相关认知领域的跨学科讨论、知识集成与学术交流,为国家制定相关区域政策提供参考,并为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李艳李艳陈雯
关键词:分析方法情境分析地理学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流”层级功能结构——基于高铁客运数据的分析被引量:43
2016年
高铁作为城市群内部物质与信息交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扩展和城市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而城市群则是被高铁系统压缩了空间的众多城市空间。本文通过采集长三角城市群380个高速铁路客运数据建构20×20的矩阵,建立了基于高铁客流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联系的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内外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间城市网络联系密度高于其他廊道城市间联系;(2)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轴线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上海与镇江、嘉兴,南京与丹阳、湖州,苏州与常州、昆山等城市间联系紧凑;(3)在城市群"空间流"分层方面:第一层级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沪—苏—锡—常"及其沿线;第二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沪—宁"及其沿线路线构成;第三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沪—杭—甬"及其沿线路线构成;第四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上海—金华—义乌及其沿线路线构成。
孙阳姚士谋张落成
关键词:高铁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