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亚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6年
- 可溶性有机氮(SON)是土壤氮素组成中最活跃的组分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及养分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证明,SON既能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矿质氮,也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另外,SON流失可能会造成水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并加剧土壤系统温室气体N_2O的排放。因此,土壤SON受到国内外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SON的来源、组成、提取、测试、生态功能及其流失的环境效应,并指出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植物吸收利用氮素及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张亚亚李军郭颖牛颖权王艺涵周雯雯
- 关键词: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氮循环环境效应
- 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评估——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 2015年
- 本研究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建立模型模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项式模型模拟得到植被生物量,通过国际常用的转换率0.45将生物量转换成碳储量,最终得出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图。
- 张亚亚郭颖
- 关键词:NDVI生物量碳储量
-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环境退化指标体系研究
- 2015年
- 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旅游活动环境退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探索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和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非常大的意义。鉴于我国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抗侵害及恢复能力存在差异,华北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尚无统一的环境退化指标体系,因此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适用于我国华北暖温带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环境退化指标体系。
- 郭颖张亚亚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环境退化指标体系
- 天津盐渍化土壤水溶性氮素组成及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16年
- 对天津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n=4)和荒地(n=4)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和水溶性氮素组成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和荒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含量分别为26.1-46.4mg/kg和19.6-77.8mg/kg,由表层向下呈现出降低-升高-稳定的变化趋势。农田土壤具有较高溶解性总氮(TSN)、硝氮(NO-3—N)和水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别是荒地土壤的0.8-5.9、0.8-10.5和0.9-8.7倍。NO-3—N和SON是TSN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农田土壤TSN的38%-72%和26%-60%,荒地土壤的32%-75%和16%-58%。NO-3—N、SON在农田土壤剖面中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和底层,而在荒地土壤剖面中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且在农田土壤中具有较高的淋溶风险。
- 牛颖权李军杨曦魏中青张亚亚郭颖
-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农田荒地
- 青藏高原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8年
- 青藏高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库容量巨大,其有机碳库、全氮库及碳氮排放,对大气中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浓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的表土碳氮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7—8月在青藏高原公路沿线设置75个采样点,采集表土,并根据采样点植被覆盖情况将其划分为高寒草甸、高山草原、荒漠、灌丛、林地和盐碱地等6种类型。对青藏高原6种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值差异的显著性,并通过Pearson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以高寒草甸表土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最高,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2.82 g?kg^(-1)、3.08 g?kg^(-1),荒漠最低,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38 g?kg^(-1)、0.23 g?kg^(-1)。就碳氮比值而言,除林地个别样点碳氮比值高于25.00以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碳氮比值均分布在4.00~25.00范围内,且研究区土壤碳氮比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碳氮比的平均水平。由逐步回归分析可知,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含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协同影响,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pH值>黏粒含量,影响土壤全氮的环境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黏粒含量>pH值,影响土壤碳氮比值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月均气温。
- 张亚亚张亚亚郭颖刘胤序刘海红李军
- 关键词:有机碳全氮影响因素
-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概况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基本理论,重点分析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在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温度带及不同演替阶段的特征,并从生物、非生物因素及人类干扰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的驱动因素,最后总结了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郭颖李军张亚亚牛颖权周雯雯王艺涵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