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杰
-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武内义雄的《论语》原典批判
- 2014年
- 武内义雄对现行本《论语》的篇章次第及构成等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故以实证主义治文献批评研究,力图还原《论语》古貌。武内认为:在古论被发现以前确曾存在齐鲁二篇本及河间七篇本,即"学而"、"乡党"二篇为齐鲁二篇本,是孟子游齐之后齐鲁两学派折中而成;自"为政"至"泰伯"为河间七篇本,是思孟学派所传;"先进"至"尧曰"七篇或是齐人所传,且较有可能成于子贡门下。武内的研究中虽有偏颇需商榷之处,但研究思路和方法很具参考价值,结论似可成一家之言,也可为我们解决一些学界公案提示新的思路。
- 张士杰
- 关键词:《论语》
- 辨朱与求原的逻辑——中井履轩《论语》诠释路径及其与朱学之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中井履轩《论语逢原》具有二重文本属性,即《论语》元典的注释文本、朱注的再诠释性次生文本,其《论语》诠释则是辨朱与求原的内在统一。辨朱的要点在于朱注所据文献、所引学说、所作阐发,求原的取径在于回归元典、并重章句字词、依据常理人情。二者辩证统一,辨朱以求原为旨归,求原藉由辨朱而展开。履轩《论语》诠释的此种特质,既折射出朱注的有效传播与深刻影响,也可见日本儒学对《论语》朱学的批判性反思与学术回应。
- 张士杰
- 关键词:《论语集注》
- 儒学日本化的人伦向度与本土契合性逻辑——以伊藤仁斋“道理之辨”为例
- 2023年
- 儒学日本化,本质上是儒学普遍性意义之于日本的本土性转化与在地化阐释实践。在此一进程中,伊藤仁斋创立古义学,在反思朱子理学与澄明元典古义的学术张力中,聚焦于“孔子之道”的人本伦理意蕴,探寻《论语》在地化学理阐释路向。在此意义上,道理之辨既是古义学与朱熹理学之间的关键性分歧点,也是伊藤仁斋构建日本儒学的逻辑起点。具体而言,其道理之辨在三个层面上次第展开:其一,澄清字义,以解构朱熹理学之道理同一性,从而在形上本体命名意义上非“理”而是“道”;其二,聚焦人本性,将孔子之道的阐释重心复归于人伦之间,进而论定道与人之互为根据、互相涵括的哲学关系,并申说道之贤常公有且皆可由之的公共属性;其三,确证道之普遍性意义,通过有意误读与借题发挥而推演并阐发孔子之道之于日本的本土契合性。质而言之,伊藤仁斋道理之辨的内在逻辑是,在确证孔子之道超时空普遍性意义之基础上,作出汲古以向今、契合于本土的在地化阐释实践,从而藉由《论语》诠释而将源自中国的儒学思想智慧内在化于本土学术文化范畴。在中日儒学学术交流史意义上,伊藤仁斋道理之辨及其古义学,在事实上介入了“整体儒学”体系之形成,并且确证了儒家智慧之具有普适于原生地以及域外的内生性普遍意义。
- 张士杰
- 关键词:日本儒学
- 近世日本《论语》学述要被引量:3
- 2019年
- 近世日本,《论语》流布甚广,讲释风盛,研究水准超迈前代。综观代表性学术成果可知,其与中国传统经学的关联仍然紧密,但已显见独有特质。宋学愈益兴盛,以幕府官学林家朱子学占据主流。然而,民间学界颇有异声,多持批判观点,尤以伊藤仁斋所唱古义学、荻生徂徕所唱古文辞学为大宗,又有折中诸家兼采朱学、古学,并密切关注清考据学的治学方法及所得。朱学、古学中显见本土化阐释,也有日本“国学”学者以有意误读,批判孔学,皆是民族学术意识隆起的表征。以《论语》学为一孔道,既可见其在日本传播、接受、异变之际遇,也可见日本民族文化构建特质之一斑。
- 张士杰
- 关键词:古学
- 日本汉学家“他者化”中国的路向与逻辑——以津田左右吉、内藤湖南、服部宇之吉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近代日本汉学家在他者与自我的辩证关系中,对内在化于日本文化范畴的中国因素进行重新审视和价值重估,并以“他者化”中国为手段,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确证。其主要路向有三:剥离、继承、取代。代表性案例有三:津田左右吉在日本文化构成意义上剥离中国因素,以发现自我;内藤湖南在文化中心意义上宣示日本对中国的兴替式继承,以确认自我;服部宇之吉在孔子教之文化主体性意义上以日本取代中国,以强化自我。此三种路向殊途而同归,其内在逻辑是在本土学术文化框架内,以研究中国为方法,介入日本本位的近代文化构建。
- 张士杰
- 关键词:日本汉学
- 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述要
- 2018年
- 在西方学术思潮与本土文化语境的综合作用下,日本学者对《论语》进行了重新审视、研究与诠释。文献批评与思想诠释是近代日本论语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其中既有近代学术性质的科学研究,也有掺杂意识形态属性的异化诠释。这与传统的以及我国的《论语》研究都大不相同,是日本知识界基于近代日本文化构建这一根本性课题而做出的本土化、近代化的努力与尝试。
- 张士杰贺思圆
- 关键词:论语学文化构建
- 儒学日本化的政治伦理向度探微——以荻生徂徕之论“学”为例
- 2023年
- 荻生徂徕《论语》诠释具有显明的政治伦理向度与本土契合性逻辑,是近世日本儒典在地化阐释的代表性案例之一,亦可视为儒学日本化进程之重要一环。借由徂徕“学”论,可知其在地化阐释路向和政治儒学建构逻辑。首先,否定“圣可学”,以预设本土逻辑;其次,对仁、义、利作出调适性阐释,将儒典诠释纳入当下关切;再者,主张成德而后为政,将政治纳入伦理关切。其内在逻辑及本质意义,是在学、德、政之意义逻辑上,展开选择性接受和变异性阐释,从而将儒学内在化于本土学术文化范畴,建构具有本土契合性和当下关切的政治儒学。由荻生徂徕之“论学”,可见日本儒学者对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确认与高度认同,以及儒学普遍性之于日本的可普遍化呈现之一斑。
- 张士杰
- 关键词:日本儒学
- 《论语》诠释与本土契合性:儒学在近世日本的可普遍化路向与逻辑被引量:2
- 2023年
- 近世日本儒学者借由《论语》诠释,探寻本土契合性因素与在地化阐释路向,致思于儒学可普遍化价值的发现、阐发与化用。其主要向度有三:其一,在朱子学的辐射中,展开《论语》的多元再阐释,汲取儒学思想智慧;其二,在反思朱熹《论语集注》与回归元典的张力中,聚焦于人本伦理意蕴,推进《论语》的在地化即日本化学理阐释;其三,通过有意误读或变异性阐释,推演和阐发孔子之道在日本传播与接受的必然性,寻求政治儒学与本土文化语境之间的逻辑接榫点。其内在逻辑是,在日本学术文化框架之内,重新探究《论语》在地化诠释路向,以发掘并阐发其主旨要义的可普遍化价值,将儒学内在化于本土学术范畴。就中日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文明互鉴而言,其实质意义在于确证儒学的超时空普遍性价值,亦可资于探寻儒学之于日本的可普遍化路向与逻辑。
- 张士杰
- 关键词:日本儒学《论语集注》政治儒学
- 消解与重建的逻辑——论白川静的孔子形象书写被引量:2
- 2017年
- 白川静撰写《孔子传》,在消解与重建中完成了孔子形象的书写。他所消解的是具有虚构性的圣人形象、虚无的绝对权威、孔子与体制之间的虚假关联。他所重建的孔子形象,是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一个伟大的哲人。消解是书写的前提,重建是书写的完成。白川在其孔子形象的书写中,表达自己对"现代的忧心",寄寓对社会、权威等的思考,并进行自我内心的观照。
- 张士杰
- 关键词:孔子形象消解
- 学术思潮与日本近代《论语》学被引量:1
- 2014年
- 在西方学术思潮和本土文化语境的综合作用下,日本近代的《论语》研究者通过对经典的重新诠释,参与近代文化的构建。文章以学术文化思潮与《论语》学的内在关系为切入点,拣选几种代表性论著加以分析,从怀疑主义文献批评、实证主义"原典批判"、原文及注疏的史料批判、孔子语录材料的否定、皇权论诠释等几个方面,把握日本近代《论语》学的新变及其内在特质,并就其是非得失作一学术观照和客观评骘。
- 张士杰
- 关键词:学术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