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婧雅

作品数:4 被引量:6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储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研究
  • 1篇动压力
  • 1篇压力梯度
  • 1篇油层
  • 1篇原生
  • 1篇致密
  • 1篇致密储层
  • 1篇致密砂岩
  • 1篇致密砂岩气
  • 1篇砂岩
  • 1篇渗流
  • 1篇渗流机理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降解作用
  • 1篇松辽盆地
  • 1篇台子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盆地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篇张婧雅
  • 2篇柳广弟
  • 2篇曹喆
  • 2篇王朋
  • 1篇高晓辉
  • 1篇曾溅辉
  • 1篇苏惠
  • 1篇杨春
  • 1篇陶士振
  • 1篇公言杰
  • 1篇李昌伟
  • 1篇罗文斌
  • 1篇袁云峰

传媒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致密油地质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9
2014年
致密油已成为全球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在中国的很多盆地也发现了致密油分布。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总结致密油的地质研究现状。结果表明致密油聚集条件与常规油藏成藏有明显区别,可主要概括为3点:1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生油层;2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集层;3连续型分布的储集层与生油岩紧密接触的共生层系。致密储层孔隙系统主要为微米—纳米孔喉系统,并以纳米级孔喉为主。致密油聚集需要强大的源储剩余压差以克服纳米孔喉系统形成的强大的毛细管阻力。致密油聚集以初次运移为主,只发生短距离二次运移,这种运移具有非达西流特征。目前对致密油的充注、运移和聚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致密储层非均质性及源储压差演化等因素对致密油聚集的影响尚未被揭示,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今后致密油的研究,建议关注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布的非均质性及对石油储集的有效性、石油充注机理及储层非均质性与致密油富集的耦合关系等科学问题。
曹喆柳广弟柳庄小雪袁云峰王朋牛子铖张婧雅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对稠油进行常规物性、碳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系统阐述了查干凹陷稠油地化特征及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查干凹陷存在原生和次生两类稠油,原生稠油非烃含量高于饱和烃含量,原油族组分富集轻碳同位素,C29规则甾烷系列中以ααα构型为主,αββ构型甾烷含量低,没有重排甾烷。三环萜/五环萜值低,伽马蜡烷含量高,姥植比值低,其成烃母质沉积于高盐还原环境,多种地化参数表明原生稠油是巴音戈壁组烃源岩低熟演化阶段排烃的产物。次生稠油为油气运聚成藏之后,由于后期保存条件改变并经历次生改造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和低凝固点的原油。次生稠油埋深一般小于1 200 m,主要为生物降解油,其中部分属于多期混源稠油。次生稠油正构烷烃损失严重,类异戊二烯烃不同程度遭受侵蚀,甾萜烷分布完整,表征原油达到中等降解程度。研究表明,原油稠化是多种稠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降解作用是研究区稠油形成的主要机制,查干凹陷后期的构造抬升为原油稠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活跃的水介质条件为浅层喜氧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氧化环境和营养物质。
王朋柳广弟曹喆苏惠牛子铖张婧雅罗文斌
关键词:生物降解作用下白垩统查干凹陷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致密储层成藏有效性研究
松辽盆地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之一。近年来,在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和泉头组扶余油层中已发现了超亿吨级的致密油规模储量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次研究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
张婧雅
关键词:致密储层高台子油层
文献传递
煤系致密砂岩气渗流机理实验模拟研究——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致密砂岩气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中国含(油)气盆地广泛发育与煤系烃源岩共生或伴生的致密砂岩气,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和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最为典型。受煤系烃源岩大范围面状蒸发式排烃和低缓构造背景影响,致密砂体内气体运移聚集过程中水动力和浮力作用相当受限,在这种低渗低速条件下,非达西渗流特征非常明显,形成气—水混杂的含气区。致密砂岩气驱水模拟实验中,渗流曲线形态主要受岩心渗透率大小的影响,渗透率值越低,则启动压力梯度越大,非达西现象愈加明显。致密砂岩注气驱水实验过程中,岩心的最大含气饱和度一般小于50%,主要分布在30%~40%之间,含气饱和度平均值为38%左右,与地下岩心所在气层的实际含气饱和度比较相近。岩心含气饱和度与渗透率呈较好的对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91 5。致密砂岩气体单相渗流过程中,由于存在气体渗流的"滑脱效应",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异常明显,存在"拟初始流速Vd"。单相气体渗流曲线形态特征主要受岩心渗透率及环压大小控制,渗透率值愈小或者环压值愈大,则非线性段越长,临界压力越高,启动压力梯度越大(0.02~0.08MPa/cm),拟初始流速则越大,非达西渗流特征越明显。致密砂岩气渗流机理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越大,流速越慢,天然气运聚效率和含气饱和度较低。针对煤系致密砂岩气运聚机理实验室模拟研究,为揭示致密砂岩气富集规律和评价选区,同时为开发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陶士振高晓辉李昌伟曾溅辉张响响杨春张婧雅公言杰
关键词:煤成气启动压力梯度含气饱和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