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红超

作品数:30 被引量:1,091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教育
  • 8篇智慧教育
  • 6篇课堂
  • 6篇教学
  • 5篇智慧课堂
  • 5篇精准
  • 4篇灵活性
  • 3篇视域
  • 3篇脉络
  • 3篇发展脉络
  • 2篇多模态
  • 2篇信息化
  • 2篇学习生态
  • 2篇疫情
  • 2篇指标体系
  • 2篇人机协同
  • 2篇韧性
  • 2篇融合教育
  • 2篇人工智能
  • 2篇人机

机构

  • 30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教育科...
  • 1篇中山火炬职业...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 1篇湖州职业技术...
  • 1篇成都市教育科...

作者

  • 30篇彭红超
  • 22篇祝智庭
  • 3篇闫寒冰
  • 1篇顾小清
  • 1篇余明华
  • 1篇伍丹
  • 1篇郑旭东
  • 1篇陈静
  • 1篇李笑樱
  • 1篇魏非
  • 1篇孙妍妍
  • 1篇庞浩
  • 1篇陈林林

传媒

  • 9篇电化教育研究
  • 4篇中国电化教育
  • 3篇开放教育研究
  • 3篇中国远程教育
  • 3篇现代远程教育...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中国信息技术...
  • 1篇山西电教
  • 1篇教师教育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造取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样式: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被引量:25
2017年
创造已成为创新教育的新标杆,也驱动着翻转课堂的作用域从低级认知向高级认知转移。然而,这一驱动力量缺乏实际的指导策略。该文从创造的角度,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样式的研究。首先在翻转课堂2.0理论基础上,融合体验学习和创造驱动的学习理念,提出了创造取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样式模型,该模型的三阶段六环节可为创意设计到创造实现提供支架。之后,该研究结合上述的教学样式模型设计了一个指导性和操作性更强的翻转课堂教学样式信息结构。最后,以《创意围棋盘3D建模》为例,详细论述了所设计的教学样式的课题教学流程部分的制作过程,以便为教师进行翻转课堂创造驱动的教与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彭红超陈林林庞浩祝智庭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被引量:71
2022年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未来教育创新和变革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困境。基于数字技术与数字价值共同演化的逻辑,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出数字技术的内嵌与耦合、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双重意涵。在实践过程中,数字技术、教育组织、环境空间与行为实践是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四大因素系统。这些因素系统的有序支配与互动会产生驱动作用,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良性发展;反之,则会形成实践障碍。当前,数字技术系统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管理问题、教育组织系统的战略保障缺乏和文化保障缺失、环境空间系统的政策支持不足和技术系统限制、行为实践系统的风险规避倾向和缺乏协同效应,制约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落地和成效发挥。因此,需从增强“数字技术”的服务品质、夯实“教育组织”的数字规划、完善“环境空间”的支持服务、推动“行动实践”的协调发展等多方面发力,营造有利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
胡姣彭红超祝智庭
关键词:教育变革发展脉络
创新发展技术赋能的智慧教育——访我国智慧教育开拓者祝智庭教授被引量:16
2021年
祝智庭教授和他的团队致力于智慧教育方面的研究有近十年的时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研究框架,主要包括智慧教育生态理念、学习环境生态、教法生态、学习生态、教师发展生态等。祝教授认为,智慧教育不应只是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还应为培养善于学习、善于创造的人才作出贡献;智慧教育就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来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学习者更好发展的一种未来教育范式。祝教授一直秉承着“生态观”的教育哲学思想,并基于此构建了智慧教学生态模型和智慧学习生态模型,用于服务智慧教育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祝教授认为智慧学习无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喜新不厌旧”。祝教授对新时代智慧教育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建议,认为智慧教学的发展变化是常态,教师的“合格”多数时候是短暂的,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发展数据智慧、教学智慧和文化智慧。他倡导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应当精细化、角色化、团队化,并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提供了中国评价方案。
祝智庭彭红超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学习环境人机协同融合教育教师发展
混合学习团队类型及其学习效果:学习力和学习效能感视角被引量:1
2022年
合作学习一直是混合学习研究的基础和热点。目前混合学习领域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原则、模式设计和技术应用等已被广泛研究,但学习团队这一关乎混合学习效果的重要合作学习要素却很少被关注。合作学习效果受到团队成员属性的影响,因此可从学习者的学习力和学习效能感两个角度切入。按照类型学研究范式对E大学的113个混合学习团队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混合学习中的团队可划分为理想型、自信型、潜力型和消极型四种,其中消极型团队占比最高;(2)四类团队在学习成绩、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和合作学习体验等学习效果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自信型与潜力型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接近显著水平),并且均表现为理想型>自信型>潜力型>消极型;(3)学习者对自我、合作和集体的效能感是划分团队类型的有效指标,且均对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4)学习力各子维度中仅有创造力、好奇心、学习能动性以及希望与乐观具有较高的团队类型识别度,但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面各不相同。因此,可通过针对不同的团队类型转换教师角色,调控学习力和学习效能感中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以及采用适当分组策略降低消极型团队占比等策略,提升混合学习的学习效果。
彭红超赵佳斌
关键词:团队类型学习力学习效能感
面向智慧课堂的灵活深度学习设计框架研制被引量:12
2021年
深度学习是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柱,但目前尚缺少智慧课堂专属的深度学习设计方案。如何针对深度学习的灵活性诉求,研制一种智慧课堂赋能的灵活深度学习设计框架,是推进深度学习实践落地的关键所在。基于深度学习架构理念、采用教育设计研究范式研制的面向智慧课堂的灵活深度学习设计框架,遵循逆向设计逻辑,包括课堂环境分析、明确目标、确定评估、学生分析、任务设计、编列制定、绘制分布和决策预设等8个步骤,既体现了智慧课堂精准把脉、互动支持、适性推送、即时反馈等四大特色功能,也为智慧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进程和教学决策等四个方面的灵活性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方案支持,并且还能够可视化学生深度学习的个性化进程。该框架经过高质量评估标准锚定下的专家校验与迭代修订,已达到可交付实施的质量要求。这一框架在智慧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引导学生采用高级学习方略,促进高阶知能的发展,加深概念理解及其迁移应用。
彭红超祝智庭
关键词:智慧课堂灵活性
学习科学视域下我国创客教育开展的重新审视被引量:16
2018年
创客教育是连接学习与创新制造的一种教育形态,从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技术支撑、活动方式和价值追求来看,是一种"新""旧"交融的教育形态,这一点容易被当前的创客教育实践者所忽视,也致使国内学校教育中开展的创客活动普遍存在四类问题:创客教育与创新人才的片面认知问题、空间创建与工具应用的极端问题、教师能力不足与角色转换问题、活动评价问题。而从学习科学不断发展的研究实践来看,学习科学与创客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实践具有诸多契合之处,为我们审视和认识创客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因而,从学习科学的视角对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技术环境、学习结果和学习评价深入分析,可为理性认识创客教育和高效开展创客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郑旭东彭红超
全媒体学习生态:应对大规模疫情时期上学难题的实用解方被引量:1
2020年
面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的大规模疫情,教育部发布了延期开学通知。为紧急应对全国学生即将面临的"在家待学"困境,该研究针对变教学组织结构从共位集中式为异位散布式学习的难题,提出将全媒体学习生态环境作为问题解方:利用实时通讯媒体构建虚拟教室,利用认知交互媒体构建个人学习空间,利用学习资源媒体联通这两个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详实论述了此解方的三种应用模式:直接教学、自主学习、翻转学习。最后,研究从平台服务准入机制、过程评估监督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各级协调机制四方面解读了实施上述解方的政策保障机制。希冀能为制订"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紧急预案献计献策。
祝智庭彭红超
关键词:全媒体学习生态教学模式
多模态数据支持的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脉络与挑战被引量:1
2022年
多模态数据凭借其全面、精准、保真地刻画学习画像的优势,成为支持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兴趋势,但其二十余年的发展脉络并未得到系统探析。对此,本研究结合计量统计分析与内容分析方法,对209篇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析,发现:国内外多模态数据支持的教育科学研究均大致经历了萌芽期、扩列期、裂变期三个阶段;在内容方面,国外研究呈多模态话语和多模态生理两个“小宇宙”态势,国内则集中于后者;在数据分析方面,国内外均呈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学习分析并驾齐驱之势;其理念发展经历了三方面的演变,在数据证据方面由行为证据扩展至生理证据,在数据分析方面由统计分析向多模态学习分析转变,在学习机制方面由以事件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多模态数据融合、研究范式转变和数据隐私依然是当前面临的发展挑战。这些发现有利于研究者全面认识多模态数据在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价值,精准把握其研究与发展的取向。
彭红超姜雨晴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数据融合研究范式
人机协同决策支持的个性化适性学习策略探析被引量:46
2019年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萌发了个性化适性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研究从个性化学习与适性学习理念的对比中,解析出它的核心要素:个体特征、个人表现、个人发展、适性调整。基于核心要素进一步界定了个性化适性学习的核心理念:通过技术赋能,实时监测学习者在个体特征、个人表现、个人发展方面的差异与变化,基于这些差异与变化及时地适性调整教学方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之后,研究从个性化适性学习的两大支柱——"个性""适性"出发,构建了它的理念框架,并从人机协同理念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个性化适性学习的数据决策策略,构建了一种人机协同决策支持的适性调整教学策略的方案谱系。最后,文章建议个性化适性学习的实施可从学习者画像、能基发展、个人学习路径、柔性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切入,并详细解读了一种面向精准教学的个性化适性学习实施策略。希望研究可以为学者进行后续研究以及教育工作者探究实践途径提供参考。
彭红超祝智庭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人机协同
“互联网+”视域下的无缝学习体验设计被引量:17
2017年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理念。无缝学习强调体验学习的连续性,能够满足"互联网+教育"的诉求。文章通过分析无缝学习的内涵,提出了包括无缝学习情境、无缝学习过程和无缝学习体验三要素的三层结构。通过分析发现,无缝学习的连续性不仅体现在学习过程的连贯性上,更体现在学习体验的深度上。基于此,提出了学习体验过程模型,从学习者行为投入、认知过程和情感反应三个维度分析了学习体验由外至内、由浅入深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映射至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形成无缝学习体验设计框架,内蕴人脑信息加工的层次规律,体现由感官刺激、技术支持和教学设计促进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体验过程。最后围绕科学探究教学案例介绍了该框架的具体实施。
余明华彭红超祝智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