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猛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空军后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生物炭
  • 2篇土壤
  • 2篇微生物
  • 2篇大豆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 1篇易氧化有机碳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物料
  • 1篇质量指标
  • 1篇生物量碳
  • 1篇水溶性有机碳
  • 1篇炭制备
  • 1篇土壤物理
  • 1篇土壤物理性质
  • 1篇土壤养分
  • 1篇土壤养分含量
  • 1篇配施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空军后勤部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金梁
  • 4篇魏丹
  • 4篇徐猛
  • 4篇郭文义
  • 3篇李玉梅
  • 2篇张磊
  • 2篇常本超
  • 2篇李一丹
  • 1篇迟凤琴
  • 1篇谷学佳
  • 1篇赵富阳
  • 1篇高中超
  • 1篇李婧
  • 1篇李欣洁
  • 1篇谷思玉

传媒

  • 2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量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在300-1500kg·hm^-2范围内,各时期可平均提高土壤pH0.06个单位,土壤有机碳平均提升24.08%,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10.37%、34.56%和9.16%;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增加19.05%、21.18%和25.90%;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提高1.95、1.65和1.69倍。
谷思玉李欣洁魏丹李玉梅金梁赵富阳郭文义徐猛赵赛东
关键词:生物炭大豆微生物根际
化肥单施及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大豆形态学指标及产量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在现代化低碳农业的背景下,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大豆植株形态学指标(迪克森质量指标)与收获产量对推荐施肥(NPK)及生物炭和推荐施肥(NPK)配施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与化肥单施(T1)处理相比,生物炭与化肥混施(T2、T3和T4)处理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幅为3.1%-10.2%;大豆茎长、茎重和根长均大于化肥单施T1处理,而根重则无明显规律。与化肥单施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增产幅度依次在4.8%-12.1%之间,生物炭施用量与产量增幅成正比;迪克森质量指标范围在7.79-9.71之间,与产量间相关关系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决定系数为0.98。说明迪克森质量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作物长势,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的大豆最终产量和生长过程中植株形态的环境相应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金梁魏丹郭文义徐猛张磊李一丹常本超高中超谷学佳赵赛东
关键词:生物炭大豆
生物炭制备及其稳定性估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生物炭作为缓解气候变化策略的理想热解产物,投入土壤后可以存留成百上千年,其正效应表现在提高作物产量、增强土壤肥力和土壤持水性能等方面。本文从近期国内外生物炭研究文献出发,研究筛选关于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特殊稳定性的文献资料,最终从各异的环境条件、生产原料角度推出估算生物炭(生物炭碳素)稳定性3种方法,即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和分子特性法。指出生物炭源因热解速率、热解温度和缺氧程度的广泛性,生产出来各种生物炭类型的稳定性需要建立新机制评估,以便多角度去评价生物炭生产和改良土壤的前景和限制性。
金梁魏丹李玉梅郭文义徐猛张磊李一丹常本超
关键词:生物炭稳定性气候变化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处理对黑土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单施化肥(NPK)相比,配施有机肥(MNPK)、化肥配施生物炭(BNPK)、秸秆全量还田(SNPK)分别增加3.04%、2.44%、1.66%;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措施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46.28%、7.57%、14.18%;配施有机肥(MNPK)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起显著的促进作用,秸秆还田(SNPK)和配施生物炭(BNPK)分别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17.20%和14.23%。配施有机肥能提高水溶性有机碳比例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比例。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MNPK)对于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有效调控其关键组分具有重要作用。
李婧迟凤琴魏丹金梁李玉梅郭文义徐猛
关键词:黑土有机物料活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