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束支
  • 2篇左束支
  • 2篇房颤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影响
  • 1篇心率变异性变...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 1篇厦门医学院

作者

  • 4篇李煜
  • 2篇林苏华
  • 1篇刘泰槰
  • 1篇戴增欢
  • 1篇黄卫斌
  • 1篇李源

传媒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THE 22...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家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上的TRPC3样离子流
戴增欢李煜李源刘泰槰黄卫斌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新发房颤及心功能影响的对比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对高心室起搏比例患者中远期新发房颤及心功能影响。方法以因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入组LBBAP高心室起搏比例组(LBBAPhigh组)、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高心室起搏比例组(RVSP-high组)、RVSP低心室起搏比例组(RVSP-low组)。随访内容包括:各随访节点心房频率大于180次/min、持续时间大于1 min且发生自动模式转换(AMS)事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参数、NT-proBNP水平。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新发房颤的时间曲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对比三组患者半年期心超参数与NTproBNP水平。结果与LBBAP-high组比较,起搏QRS宽度RVSP-low组升高(P<0.01),RVSP-high组升高(P<0.01)。随时间延长,患者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三组患者记录到房颤事件共有59例(57%),其中,LBBAP-high组15例(44%)、RVSP-low组11例(38%)、RVSP-high组33例(82%)。RVSP-high组患者新发房颤比率比LBBAP-high组及RVSP-low组显著增高(P<0.01)。以False Discovery Rate(FDR)法进行两两比较:LBBAP-high组和RVSP-high组组间的窦律保持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RVSP-high组和RVSP-low组组间的窦律保持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LBBAP-high组和RVSP-low组组间的窦律保持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起搏比例的右室间隔部起搏(HR=3.004;95%CI:1.615~5.586;P<0.01)、低射血分数(HR=1.029;95%CI:1.004~1.054;P<0.05)及高血压(HR=1.889;95%CI:1.05~3.40;P<0.05)是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高比例的右室间隔部起搏(HR=5.572;95%CI:2.444~12.701;P<0.01)及高血压(HR=2.752;95%CI:1.342~5.642;P<0.05)是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半年随访,与LBBAP-high组(223±63)pg/mL比较,RVSP-high组(752±54)pg/mL的NT-proBNP水平升高(P<0.01);与RVSP-low组(
刘靖林苏华李煜许健林镇国
关键词:右室间隔部起搏
非协调性与协调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非协调性与协调性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12例心电图表现为LBBB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非协调性LBBB患者80例(非协调组),协调性LBBB患者32例(协调组)。分析各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SDNN、SDANN、ASDNN,并对比两组患者HRV降低的发生率。结果非协调组的SDNN、SDANN、ASDNN数值较协调组显著降低(P<0.05);协调组有6例(18.75%)HRV降低,非协调组有36例(45.00%)HRV降低,非协调组HRV降低的发生率较协调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非协调组较协调组更易出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降低,更易出现心电活动不稳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更大。临床医生应更重视对非协调性LBBB患者的及时诊疗与随访,以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李煜林苏华杨利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左束支阻滞心率变异性心血管事件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和心率减速力变化对预后的价值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和心率减速力(DC)变化对预后的价值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的207例AF患者。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后持续随访3个月。根据有无AF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心率变异性和D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F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结束后共有2例失访,最后共计纳入研究病例数为205例,其中复发组73例、未复发组132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EVF)、吸烟、饮酒史以及术前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以及D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NN、SDANN、TP、L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r-MSSD、HF以及DC均高于未复发组,L/H低于未复发组(P<0.05);以患者复发情况为因变量(复发组=0,未复发组=1),将r-MSSD、HF、DC、L/H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MSSD、HF以及DC(OR值分别为0.954、0.388、0.734)为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L/H为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OR=2.180)。结论 r-MSSD、HF以及DC为AF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L/H为AF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
李煜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心率变异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