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敏

作品数:9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衡水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俞平伯
  • 2篇互文
  • 1篇电影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性
  • 1篇音乐性
  • 1篇人性
  • 1篇人性关怀
  • 1篇诗歌
  • 1篇诗歌音乐性
  • 1篇提琴
  • 1篇琴曲
  • 1篇小提琴
  • 1篇小提琴曲
  • 1篇林徽因
  • 1篇美国电影
  • 1篇旧体
  • 1篇拒绝
  • 1篇昆曲
  • 1篇关怀

机构

  • 5篇衡水学院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艳敏
  • 1篇陈江敬

传媒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美国电影《飞行模式》与国产电影《手机》比较谈
2022年
手机是“娱乐至死”的后现代社会里不可或缺的工具。人类发明了手机,又被手机所异化,沦为手机的“奴隶”。美国电影《飞行模式》汉译为《飞行模式》,堪称“美版《手机》”。这两部电影都以手机为主线索展开叙事:《手机》专注于人到中年的中产阶层内在的自我沦丧。《飞行模式》展示了年轻一代因手机依赖症而造成的种种不健康生活状态,抨击了资本社会中物质追求对精神生活的挤压现象。《飞行模式》和《手机》关怀庸常生活中的人性之真,反思扭曲的伦理道德和亲情关系,体现了古朴的田园诗意在唤醒人类良知方面的积极作用。
李艳敏陈江敬
关键词:飞行模式人性关怀
俞平伯《芝田留梦记》与李商隐梦雨诗的互文阐释
2022年
俞平伯的文学创作大多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学,他的艺术散文与古代诗词曲有着很强的互文性。《芝田留梦记》化用了李商隐《春雨》和《重过圣女祠》等诗诗境。“梦雨”是故事发生的客观情境,“神女”是寄托离殇主题的主要人物形象。俞平伯以现代汉语的语言形式复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神女赋”,细腻传达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完成了现代散文对古代同题材作品的再书写。
李艳敏
关键词:俞平伯
林徽因诗歌音乐性探析
2018年
林徽因是现代著名的建筑家,"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使她的诗歌中渗透着浓浓的艺术特质,而明显的音乐性就是这特质之一。她的诗从外在的音韵到内在的诗情都有淡淡的西方弦乐之音,宛若细腻的小提琴曲。这些曲子既有小夜曲、沉思曲,又有梦幻曲、浪漫曲。作为典型的东方女性,她的诗有着静美柔美的特性;作为受过西方教育的现代女性,她的诗又有着不羁的自由色彩。她对音乐和各类现代艺术的独特认识成就了其诗歌内在的小提琴曲式特性。
李艳敏
关键词:林徽因诗歌小提琴曲
俞平伯的创作与昆曲
2019年
俞平伯的一生和昆曲之间有着甚深的渊源。他的创作也和昆曲关系密切。他对昆曲的爱好,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膜拜与坚守。昆曲的音乐美和文学美已然融入他的创作文本中,体现在其新诗和散文创作之中。而在红学研究之外,俞平伯也以其对昆曲的非专业性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曲论和剧论。
李艳敏
关键词:俞平伯昆曲互文
论俞平伯旧体长诗的叙事性特色
2019年
俞平伯既是新诗的急先锋,也擅长写旧体诗,而旧体叙事长诗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部分旧体长诗既是书写作者个人情怀的载体,又承担了某些不便言明的历史观念。俞平伯在其旧体长诗中,通过女性化笔法和自叙传写作模式向世人表白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贞洁,同时也表现了他以自身经历勾勒出社会历史事件的史诗性写作追求。这种叙事性特色是俞平伯在旧体诗写作方面对其新文学创作叙事缺陷的有益补充。
李艳敏
关键词:俞平伯
共1页<1>
聚类工具0